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进惠 《回族研究》2012,(1):111-117
早在1000多年前,阿拉伯书法随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后,历经宋、元、明、清及近现代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漫长的岁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语波斯语专业与穆斯林大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高等教育发展很快,根据统计策料,现有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各八百余所。其中开设阿拉伯语专业的普通高校仅七所,即: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经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阿拉伯人钱梁美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国家,在现代居民中约有100多个民族成分。除土著居民外,其他各民族均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众多的移民成分中,有一部分人尚不为人们所熟知,他们就是阿拉伯裔美国人。据估计,现今在美国居住的阿拉伯人约有两百万左...  相似文献   

4.
关于苏联的民族,有一鲜为人知的事实,即在苏联有数千名阿拉伯移民。几个世纪以来,这些移民就生息在苏联南方的各加盟共和国中,主要是在乌兹别克共和国。他们仍然保持着大部分的阿拉伯传统习惯,保留有自己的晤言,操各种不同的阿拉伯方  相似文献   

5.
一个多世纪前,由于当时的原因,一些阿拉伯人迁往新大陆——美国。而这一迁徙的潮流,即使在阿拉伯国家获得独立以后仍在持续不断。那么,阿拉伯人移居美国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今天生活的处境如何,他们在美国  相似文献   

6.
<正>对现在世界文化的分类,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主张把世界文化分为四个体系。北大教授季羡林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没有中断过,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和希腊、罗马开始的西欧文  相似文献   

7.
唐代中国与阿拉伯的友好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中国与阿拉伯帝国国富民强,它们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友好交流是两国关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文明对话:中国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华涛 《回族研究》2002,(4):38-43
2001年是联合国确定的“文明对话年”,许多与文明对话有关的活动在世界各地展开。但2001年却以9·11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而结束。“文明对话”到底对当代世界有什么意义?“文明对话”到底在当代有没有展开的可能?到底应该同意“文明的冲突”还是支持“文明对话”?“文明对话”在中国有没有必要?为了研讨和回答这些问题,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于2002年8月8日至10日在南京举行了“文明对话学术研讨会”。南京在中国历史上的明末清初,曾经是一些穆斯林学者开始“以儒诠经”学术活动的地方,他们在学习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用汉语构建了中国回回民族的伊斯兰文化体系。这个历史近年来受到国内外一批学者包括括伊斯兰教学者的关注,认为这一历史不仅对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思想史和世界伊斯兰教史有很大意义,而且对当代文明对  相似文献   

9.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吸引来众多的外国商人,其中阿拉伯人占了大多数,从而形成了阿拉伯人的聚居区——蕃坊。阿拉伯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举足轻重,曾控制泉州的对外贸易。宋朝政府为了管理外商,设置了蕃长。元时蕃长又称"亦思巴奚"。蕃长和亦思巴奚,波斯语称为沙班达尔,其渊源可追溯到古代波斯人的海外贸易管理制度。元末,泉州的...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阿拉伯人是以色列的少数群体,最初为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后没有逃亡的巴勒斯坦人。历经近60年的变迁,以籍阿拉伯人在方方面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这无法掩盖其内心难以名状的伤痛。他们处于既无法融入以色列犹太主流社会、又被阿拉伯大家庭所遗弃的尴尬境地。以色列的犹太国性质及所推行的政策是导致以籍阿拉伯人在以色列国内处于“二等公民”地位的基本原因。面对未来,以籍阿拉伯人又面临着成为“以色列人”还是“巴勒斯坦人”的两难抉择。  相似文献   

11.
后冷战时代 ,长期被掩盖的民族问题由于世界格局的转换而凸现 ,并成为影响国家乃至地区政治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因国情不同 ,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存在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 ,引发和构成民族问题的基本要素是民族、宗教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以及由此导致的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的不平等待遇及权益的缺失 ,因此 ,谋求平等和自决权 (自治权 )往往成为民族问题的核心内容。中东地区一直是民族问题的集合点和民族冲突的迸发区 ,本文试图通过对以色列少数人群体阿拉伯人的境遇和宿愿的剖析 ,来阐释中东民族问题的多元性和独特性。一、关于民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穆斯林及中国伊斯兰教界的国际交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千百年来,中外穆斯林在经济、文化以及宗教领域一直保持着联系,往来不绝。中国穆斯林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交往、交融的历史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穆斯林及中国伊斯兰教界的国际交往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交往领域不断拓宽,交往层次显著提升。今天,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中国伊斯兰教界和各族穆斯林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自信的精神开展国际交往,对于弘扬伊斯兰教的和平精神,抵御和防范各种极端思想的流布,增进中国穆斯林与世界各国穆斯林之间的友谊,弘扬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促进中国人文外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穆斯林社会中的非穆斯林主要包括犹太教徒、基督教徒、祆教徒、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等。他们尽管属于少数族群,但却是整个穆斯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他们为穆斯林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现代以来穆斯林社会的非穆斯林与穆斯林也大多能够和睦相处。非穆斯林享有信仰自由和宗教独立、不受外敌侵略和内部黑暗势力的侵害、自由择业等方面的权利。同时,非穆斯林必须遵守伊斯兰教法,缴纳人丁税、土地税和商税。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关系和睦的深层原因在于伊斯兰教的宽容性。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之间竞争的激烈化。因此,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成为了各国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还是其制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基础。沙特阿拉伯作为海合会成员国中的大国,其石油出口发展对全球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经贸关系特点的分析,提出中沙经贸合作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如何加强中沙经贸合作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伊斯兰教门宦与西北穆斯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北五省(区)约有穆斯林—千一百余万人,是穆斯林比较集中的一个地区。历史上根据西北少数民族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所处的地域特点、民族特点,以及文化特征,并以玉门关为界,把甘、宁、青,陕划为一个区域,列入中原地区,俗称“口内”,把新疆划为一个地区,泛称西域,俗称“口外”。前者与汉文化相接近,后者与中亚文化相近似。门宦是苏非学派在甘、宁,青、陕形成的一个特有派别。依禅是苏非学派在新疆穆斯林中的一个专称。门宦与依禅对西北穆斯林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曾引起中外史学家、宗教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注目和研究。近年来的研究有很大进展,成果也很显著。现以“中国伊斯兰教门宦与西北穆斯林”为题,作简要论述,请尊敬的学者们斧正。  相似文献   

16.
麝香是我国土产珍物,也是很早就被发现、记载、应用最为广泛的稀有昂贵上品药材之一和难得的天然动物香料,应用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虽然波斯、阿拉伯不出产麝香,但波斯人大概在萨珊王朝已开始使用麝香,有关史料中可见他们大量应用、加工、辨别等记录.麝香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中古时代的中国与波斯阿拉伯地区交流频繁,由于文化、地域、环境等不同,中国与波斯、阿拉伯在麝香使用方面有较大差别,表现为从麝的认知到麝香作为香料和药物应用的诸多方面.本文试就这些相关疑问进行初步讨论,以就教方家,祈获斧正.  相似文献   

17.
边缘化的中国穆斯林族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缘化的中国穆斯林族群是指那些生活在蒙藏等民族地区的回族及蒙古族穆斯林 ,由于他们人口少 ,长期与该地区占绝对多数的主体民族生活在一起 ,他们之间相互通婚 ,在主体民族强势文化影响下 ,接受主体民族的语言、服饰及生活方式 ,但仍保持了伊斯兰教信仰。学术界一般称他们为藏回、蒙古回回、傣回、彝回等 ,这些边缘化的穆斯林生活方式及历史来源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认识还不尽统一。笔者结合田野调查同时吸收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是人民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是民族精神在国家观念上的生动体现,它在具体实践中,与推进社会进步、促进历史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的内涵不仅表现在反对外族的侵略压迫、反对分裂离间、维护本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的主权和独立上,还表现在发扬民族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精神,不畏艰险、开拓进取,团结进步,推动祖国社会历史的前进,开发祖国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繁荣祖国的经济文化,热爱自己生长的家乡和国家,对祖国英勇献身的大无艮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群属性是人类重要的社会属性之一,而族群最擅长编织网络.本文从社会网络的集聚黏合方式、网络的延伸与发展、网络结构的新变化、族群网络的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分析了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有利于在新形势下深入认识回族社会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实行割礼。割礼就是在男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时举行一定的仪式割去他们阴茎上过长的包皮。行过割礼之后,这个小男孩便成了一个穆斯林。割礼既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通行的重大人生礼仪,也是穆斯林民族文化特性的标志,还是卫生之举,广为穆斯林民众所接受。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穆斯林民族割礼习俗中最初单纯的宗教性涵义已日趋淡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割礼变成一种展示民族传统文化、共同心理、思维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文化复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