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3世纪,游牧民族带着从中国中原地区学会制造的火药火器席卷欧洲。到16世纪,中国人已经开始接受从欧洲回流的火器制造技术,并遗憾的未能在技术上实现更高的超越。火药和火器在改变欧洲战场的同时。也改变了这个大陆长久以来受游牧民族威胁的历史,进而开始让他们带着被自己目益完善的火器,开始了对整个世界的入侵和征服。这个暴力的过程改变了欧洲本身,同样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代发明了火药,但在军事上的运用的记录还不多。由于几个政权之间的对立和时常可能发生战争的状态,北宋政权下的一些军官开始在火药的研究和应用上做出努力,这一伟大发明完全由炼丹家的事业变成了兵器工匠的事业,因而火药已不再是炼丹炉中的奇观,而变成了战场上的杀人新武器。火器的发明是兵器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以往的武器———冷兵器的战争仅仅是机械性力量和人的勇气与智慧的厮杀,而火器则第一次把化学力量和单兵战斗结合起来。火器一经应用到战争中便体现出强大的威力。北宋对火器的应用由于规模不大,仅仅起了在关键性战役中威慑敌人的作用,但在南宋和金的战争中,双方使用的火器重创对方的记录多了起来。金国在同蒙古的战争中也曾依赖震天雷来坚守城池,而蒙古人在俘虏了金国的工匠后,也掌握了火器,并且在西征中把火药传到了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当然,阿拉伯人在唐朝是便从中国输入了“中国雪”———硝,在南宋是便在同中国的通商中获得了火药和它的制造方法。印度人也同时了解了这一产品的秘密。中国的炼丹家们开始并没有想到炼制长生仙丹却得到了杀生的武器。这与他们追求的理想并不符合。这种事情在技术史上是常有的。当火药作为一种新的战争武器被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造纸术对8-11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影响孙锦泉中世纪阿拉伯科学文化繁荣的原因,学者们已作过多方面的有益探索,诸如,统一国家形成以后,经济由分散到集中的发展在文化上的必然反映,哈里发政府对发展科学文化采取了明智的政策和措施,阿拉伯帝国有效地吸收了被征服...  相似文献   

4.
在中世纪,东方国家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处于世界前列。中国自秦汉到唐宋,以具有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期处于世界的先进之列。直到明朝中期,即公元十五世纪中国仍然在世界先进行列之中。中国封建制度发展达于极盛,生产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成就辉煌。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的西传,为西欧历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的高度文明,为世界瞩目。公元七世纪,阿拉伯登上了国际历史舞台,他们高举着伊斯兰的旗帜,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统辖着富庶的土地,拥有经济繁荣的城市、发达而多彩的文化。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是当时欧洲先进的国家之一。阿拉伯文化在欧洲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拜占廷帝国,在进入中  相似文献   

5.
《金陵瞭望》2007,(1):30-30
阿拉伯艺术节南京分会场活动由国家文化部、外交部、南京市政府、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由中演公司和市文化局共同承办.主要活动为4场文艺演出及1个阿拉伯艺术展。17名阿拉伯国家的文化官员及50名阿盟科教文官员、13名记者和228名演职人员参加了艺术节。艺术节让南京人民欣赏到了阿拉伯风情艺术.了解了阿拉伯文化.同时也向阿拉伯来宾展示了南京城市形象.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历史著作中,是把引火球作为火药武器的一种来介绍的。如冯家升:《火药的发明和西传》(华东人民出版,1954年版,第28页)中说:“以燃烧性的火器来说,有‘引火球’、‘蒺藜火球’、‘火药鞭箭’……”;最近出版的有些历史著作也说:“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火鹞(铁嘴火鹞、竹火鹞)、烟球(烟球、毒药烟球)是点燃后用炮放。”作者还说明是根据宋人曾公亮编的《武经总要》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从安全复合体理论来说,卡扎菲上台后所积极追求的泛阿拉伯主义统一运动,就是构建"阿拉伯地区安全复合体",最终目标是构建阿拉伯地区安全共同体。到21世纪,阿拉伯世界国家主权和国家身份的规范和价值观已经逐步取代了阿拉伯民族主义,这些都削弱了卡扎菲构建"阿拉伯地区安全复合体"的理论基础与所依赖的意识形态。阿拉伯民族国家构建的诸多不足、不同利益之争、外部大国的有效干预、国际体系的变迁、利比亚部族社会结构以及卡扎菲对泛阿拉伯主义态度的转变等,都是其构建"阿拉伯地区安全复合体"失败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元代回回人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人西征曾给阿拉伯及中亚伊斯兰文明带来灾难性毁灭 ,同时打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蒙元时期大量穆斯林入华 ,带来了阿拉伯伊斯兰地区先进的科技文化 ,包括天文历算、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化学等方面科学技术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宝库。同时中国先进的管理经验、火药武器、印刷术也传入阿拉伯地区 ,其中回回人在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大学是欧洲中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化产物。十三世纪,欧洲许多大城市,尤其是南部城市,如那不勒斯、蒙彼利埃、马赛、巴黎、波伦亚、牛津和剑桥,都办起了大学。大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教会学校、神学院之类的机构。十三世纪欧洲的大学是以当时闻名世界的阿拉伯人的科尔多瓦大学为主要模板的。科尔多瓦大学兴办于十世纪,它不仅仅是单纯的神学院,除了教义学系之外,还开办了法律学系、天文学系、数学系和医学系。它的门口上刻有这样的铭文;“世界的支柱,只有四根:哲人的学问,伟人的公道,善人祈祷,勇士的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0.
为使本刊编排规范,根据国家规定,凡来稿涉及数字使用时,必须遵循的总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很得体的地方,均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可以灵活变通,如重排古籍、引用文学书刊等,仍依传统体例使用汉字。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的两种主要情况:1.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  相似文献   

11.
作为伊斯兰教发祥地的阿拉伯国家,从一个十分松散、野蛮的落后游牧部落,在一个世纪内,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这是中世纪的一件大事。西方史学界把这个“奇迹”归结为两方面主要原因:阿拉伯人的宗教狂热驱使他们奋不顾身地为真主而战;拜占廷和伊朗的内在矛盾,为阿拉伯人的入侵扫清道路。  相似文献   

12.
海湾国家 (指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联酋、阿曼等六国 )的经济发展以 2 0世纪 6 0时年代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其经济发展的特点为 :海湾国家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 ;海湾国家的对外贸易以发达国家为主 ,也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 ;海湾国家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实现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但是 ,其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一 回族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形成的一个民族。回族的来源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纪中叶唐朝时,有阿拉伯、波斯商人到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经商,中经五代、宋五、六百年的不断发展,出现“五世土生蕃客”,成为回族来源的一部分;而回族来源的大部分,则是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及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时,大批的中亚、西亚各族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被迫迁徙到东方来。他们到中国来后绝大多数人是被编为军队或工匠,一部分继续经商、做宗教  相似文献   

14.
1987年1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个部门曾联合发布《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要求新闻出版等有关单位试行。试行一段时间之后,便正式确定下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己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12月13日发布,于199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语言实践中,关于阿拉伯数字的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一、世纪和年代误用汉字依据《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①段玉裁注:“《汉书》多用‘哥’为‘歌’。”但时至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已经不会有人在写  相似文献   

15.
朝鲜战争前期,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干预和扩大朝鲜战争的决议,其实很多对决议投赞成票的国家并非无条件追随美国。对美国扩大战争的倾向,美国的部分盟国及以印度为首的亚洲阿拉伯国家在联合国内外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抗争,成为推动朝鲜战争局部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素有“三千里锦绣河山”之称的朝鲜,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单一民族的国家。19世纪后半期,殖民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瓜分亚洲的激烈斗争,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朝鲜,便成了日、美、英、法、俄等殖民主义国家争夺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试评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创作张莉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三日,斯德哥尔摩神圣的钟声,响彻大地,催醒了沉睡的东方,一个值得全世界骄傲,尤为东方人自豪的名字—纳吉布·马哈福兹载入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史册,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一位荣膺该奖的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于一九一一年...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北伐军采取自造、购买和缴获等主要方式来补给火药,对保持自身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北伐军没有把火药补给放到应有的战略高度,形成统一的补给系统,并受清政府封锁、火药性能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造成北伐军的火药补给不能满足战争发展的需要,严重削弱了战斗力,成为北伐军最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被视为中国的"四大发明",在史学界以及科学界广为传颂,成为写入历史教科书中的权威知识。这种表述最早滥觞于民国。民国的历史教科书编纂者群体,发挥了前人的说法,在20世纪初首次将其写入到历史教科书中,接着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后由"三大发明"说发展到"四大发明"说,遂成为以后撰写中西交通史的必选历史知识。这种将有待证实的历史知识镶嵌进教科书的做法是民国知识精英建构民族国家新秩序的需要,也是民族主义思想对教科书知识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蒙译史概要》(蒙古文)是仁钦嘎瓦所撰的关于蒙译历史的著作。该书简明介绍了自十三世纪到二十世纪蒙古族的著名翻译家和他们的代表性译著。全书由前言、十三——十四世纪时期的蒙译概况、十五——十八世纪时期的蒙译概况、十九——二十世纪的蒙译概况等四个部分组成。该书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于1986年10月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