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角度解释中美贸易争端具有正当性。 针对中美贸易争端中的 “修昔底德陷 阱”, 通过提高美国对抗成本或降低美国贸易损失的方式说服其提前终止博弈, 此国际关系领域的动态博弈 模型具有短期内避免中美贸易战爆发的理论意义, 但长远来看无法解决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根本问题。 “超 全球化” 形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所主导道路的产物, 与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 “全球化+国家自治” 难以兼 容, 因此欧美国家表现出回归 “国家自治” 的逆全球化趋势, 中美贸易争端正是中美两国全球化发展道路 的对抗性所引发矛盾之表现。 实现世界经济由 “超全球化” 向 “适度全球化” 的平稳过渡, 是中美贸易争 端跨越 “修昔底德陷阱” 的关键。 中国承担着全球化维护者、 实践者的角色, 应当为全球共识积累及全球 治理规则生成提供国际公共平台。 软法语境下的 “一带一路” 倡议能够提供平衡全球化与国家自治的全球 治理供给, 补充现有多边机制规则生成路径之不足。  相似文献   

2.
正确看待全球化同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促进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良性互动,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包括实现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国家政治伦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全球政治伦理只能是建立在多样性民族国家政治伦理的相互对话和重叠共识基础上的全球性政治伦理意识和政治行为规范,我们应积极寻找对策,促进这种共识性的全球政治伦理与各民族国家政治伦理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南南合作”兴起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在新的发展经验、新的发展资源和新的发展制度重塑下的全球发展方案。一方面,“新南南合作”继承了南南合作中不干涉内政的政治遗产,在新的全球发展时期强调尊重国家需求导向和互利互惠原则;另一方面,“新南南合作”在全球危机的背景下努力维护全球化的成果。中国已经成为“新南南合作”的主要经验路径。  相似文献   

4.
从现实主义角度看,“全球化”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全球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体建构性,客观表象背后往往渗透着不同主体的期待和建构。国际主义、世界主义、全球主义是当今世界建构全球化的主要意识形态,三者对于民族国家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关系重建中的地位问题,以及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同利益诉求的关系问题的看法上具有本质区别。“和谐世界”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塑国际主义理念,推动全球化朝着世界各国人民共建共享的方向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相关问题与特点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是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准确认知其特点是深入理解其涵义的重要方面 ,而这要求首先把握几个相关的问题 ,如全球化在当今的现实发展程度、全球化起始阶段的认定、全球化“标签”与时代特征的对应性关系等 ,作为认识基础。全球化作为正在促使我们时代社会转型的一个全球化体系 ,涵义非常复杂 ,因此对其特点的认知还涉及种种“问题与主义”。作者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他所认知的全球化的八个方面特点 ,即全球范围紧密联系与“瞬间”高度互动性、时空重组、全球同质性、超民族—国家性、多维性、资本与市场的主导性、美欧或西方主导性与新的意识形态色彩、不均衡性和不平等性。最后部分 ,作者认同全球化发展有一个极限 ,并由此促使制度反思和新的调控 ,从而可能出现全球化形态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揭示了全球化时代的悖论:人类共谋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出并促进了呼吁共建全球伦理的要求;而在全球化时代的种种“伦理”名义之下,却不断造成并加剧了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生态、文化等方面的众多伦理问题。构建全球伦理是人类刻不容缓的课题,全面把握全球伦理系统是构建全球伦理的认知前提,全面实施系统构建是全球伦理构建的基本要求,重点抓住道德主体、道德互动等关键是构建全球伦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实施“走出去”战略是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落脚点,对提升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家传播的理论建构、全球化时代的“一带一路”发展以及国家传播研究等诸多议题,近百位专家学者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国家传播学高层论坛”中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就国家政治传播与国家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建构与国家对外传播、网络媒体空间中的国家传播、“一带一路”建设视野中的国家传播研究、国家传播研究的话语学视角、国家传播研究的修辞学范式等6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全面的交流和探讨;研讨认为,国家传播的伦理秩序、研究主体呈现多重新向度,应逐渐尝试去西方化,重视不同范式之间的更替和累积性的理论建构;尤其在全球治理框架下“一带一路”的媒体合作问题,需要国家政府、地方政府及媒介机构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跨区域问题解决方面进行深度沟通,还应利用“话语转向”的建构主义安全化理论来面对国家/国际安全的重大挑战,为中国叙事全球化架桥铺路。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已步入“全球化”阶段,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全球利益”至上的理想化色彩进一步凸现。民族国家虽受到全面的冲击,但基于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的考虑而追求成本-收益的种种努力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冲突与协调、竞争与合作并存是国际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经济全球化的拓展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勃兴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还将并驾齐驱,而非此长彼消。民族国家应在理想与现实的“囚徒困境”中寻求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热点问题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不同于全球经济一体化 ,是一个从局部经济全球化到全面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演进过程 ;从矛盾主导方面看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华盛顿共识”(新自由主义 )是美国在经济上征服全球的政策 ,新自由主义改革必然造成很大灾难 (俄罗斯和拉美的教训 ) ;参加经济全球化是为了本民族经济更好地自主发展 ,而不是被外资操纵和控制 ;我们应当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 ,同时重视适度保护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科技创新是经济独立的充足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逐步确立了市场经济机制,并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与之相随的便是作为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积淀和基础的高校校园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吸收了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外来的、超前的、滞后的等多元文化因素,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意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走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外交政策和对外行为的根本因素。邓小平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外交出发点的中国领导人。在邓小平的战略视野中,将国家利益作为外交的出发点,将国家主权和安全作为国家利益的根本内容,突出中国外交的国家经济利益,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与发展利益的一致。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战略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约翰.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流派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登上国际关系理论舞台,因其解释国家行为特征“崛起和拓展国家利益”的独特视角而受到国际关系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冷战的终结以及世界政治走向进行了探讨。文章对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进行了综合的概述和系统、深入的批判;并认为它虽然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但作为现实主义的新发展,其若干启示仍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在受到社会发展影响的同时,也推动了美术艺术的发展,为世界艺术史增添了重要一笔。首先介绍了中国画意境的独特性,然后分析了中国画的"民族情"与"世界性",最后就中国画如何保持"民族性"并走向世界做了一番探讨。只有坚持中国画正确的创新、发展方向,才能使中国画更加具有"世界性"。  相似文献   

15.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起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探索,是一个不断超越、与时俱进的开放历史进程,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性体现了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作用和党的宗旨与初心、使命等,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以及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形成过程中还具有合目的性。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根本目的。这种目的性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和目标指向,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坚持的基本价值准则和根本目的。总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合规律性证明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性,合目的性证明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性,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国内外风险挑战更为...  相似文献   

16.
国际资源环境不公是引起全球环境问题、制约世界环境与发展的瓶颈,是加剧环境与发展矛盾的一个根本原因,因此实现国际资源环境公正是协调不同国家资源环境利益冲突,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从资源环境的视角探讨了当今国际资源环境不公的表现,分析了导致国际资源环境不公的原因,提出了实现国际资源环境公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始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然而,经济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却通过各种路径对中国不同经济领域造成了威胁,这使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只有在坚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原则的基础上在各种层面采取相应对策,才能够在实现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构建和维护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一系列具有缜密逻辑结构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实现了我们党在国家安全理论上的飞跃。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全面安全与系统安全相统一、国家安全与人民安全相统一、中国安全与世界安全相统一,实现各方面的安全统筹治理、共同巩固,是新形势下开展国家安全工作的科学指南。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能够牢牢把握国家安全工作正确方向,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更好地统筹安全和发展。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是谋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局,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新局的理论遵循。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多样性既表现为文化的民族性,也表现为文化的世界性,世界文化是由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组成的。文化殖民主义企图用单一的文化模式强行取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模式,违背了不同文化主体间平等交往的原则,是对人类文化生态的破坏。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是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是世界文化生态平衡的前提,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与此相适应的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的制度和环境逐步完善.世界经济、科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原始性创新的地位日渐突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从国家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出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国家层次上集中资源与力量,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一批世界一流的企业研发机构、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和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当前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