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东霞 《学术交流》2015,(3):115-119
积极国家理念下的政府提供了大量对相对人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福利和利益,如社会保险待遇、职业许可、补贴、特许等。这些政府福利和利益是现代社会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个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然而,现存的法律体系对这些政府福利和利益的保护并不完善,理论支持也尚显不足。为了保护相对人对政府福利的权益,弥补有关政府福利保护在理论和法律救济途径上的不足,行政法上可以引入新财产的概念。同时,尝试归纳出中国行政法上新财产的类型,通过类型明确法律应该保护的新财产范围。在不同类型的新财产之间发生价值冲突时,类型分型能够从立法政策学的角度提供指引,有利于维持政府福利水平的可持续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现代行政法的变化是行政法控权模式的革新,即从注重行政结果的合乎规则性向注重行政行为的合乎程序性转变,那么,进一步而言,行政程序又在不断地由法定程序规则向正当程序规则转变。随着中国行政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行政法治实践的发展,正当程序已经由幕后走向台前。充分发挥正当程序的应有功能,厘清正当程序的基本要素是行政法学的首要任务;而落实司法审查则是正当程序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然而,要使正当程序能够有效付诸实践,正当程序与法定程序关系之处理以及正当程序司法审查应当遵守的原则等问题尚有待于理论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郭丹  王伟 《学习与探索》2005,(6):116-118
网络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向传统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挑战。在单一的司法保护存在严重缺陷的情况下,有必要确立网络著作权的行政法保护。针对我国目前网络著作权行政法保护不足的现状,建议从我国网络著作权行政保护法的完善以及建立专门的网络著作权行政执法机构两个方面入手,构建规范而可行的法规体系与执法体系,从行政法的角度为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行政行为应受成文法的拘束,是法治国家的根本,如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行政行为仍须受法治国家一般法律原则的拘束。法治国家的一般法律原则,可作为引导行政行为的准据,更可提供法院作为审查的基础。本文拟尝试就台湾行政法学理论及实定法的规定与实务的操作,释论行政法的一般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5.
宋华琳 《浙江学刊》2005,4(6):44-51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美国行政法的研究进行了一个学术史上的梳理,对不同历史阶段我国美国行政法研究的概貌及演进过程加以探研,并按专题对我国美国行政法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美国行政法晚近发展的若干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曾哲 《太平洋学报》2009,(12):31-3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的民主自由与财产权存有内在本质的联系,能否让国民充分享有民主自由与财产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宪政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给国民的民主自由生活带来诸多变化,政府初期对国民的给付供给与民主自由权利的宪法关系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加以保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业已出现的政府采购,补助做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及政府资源的供给输出对国民私有财产权及其社会发展的多元影响,财产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对公民民主自由具有重大影响,没有了财产权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真正的民主与自由。  相似文献   

7.
陈星  彭华民 《社会工作》2024,(1):101-129+164-165
本文采用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1996年、2006年、2016年政府责任主题调查数据,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东亚福利体制下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公众对政府福利责任的态度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三个国家和地区公众在1996年、2006年、2016年期间对政府福利责任态度发生较大变化,1996年日本公众对政府社会性福利责任认同态度较高;2006年韩国公众对政府经济性福利责任认同态度得分最高,中国台湾省的社会性福利态度得分最高;2016年中国台湾省的社会性和经济性福利责任认同态度得分均最高。三次调查数据显示日本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福利态度变化较大,其次为韩国,中国台湾省变化最小。研究进一步发现同一福利体制下公众福利态度的差异化特征受时间、国家和地区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福利态度国别地区比较研究说明东亚福利体制内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并存。本文丰富并发展了东亚福利体制理论,具有基于本土福利态度发展政策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柯楠 《学术交流》2006,(4):49-51
行政法律法规在调整政府投资监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投资监督体制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如思想认识落后、决策过程缺乏民主程序、监督主体交叉冗余现象严重等,严重阻碍了我国投资监督的透明化、规范化。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行政立法滞后,导致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的投资权力。因此要想提高投资监督的效果,就必须加快投资监督的立法工作、规范政府合法地行使权力,再通过外部专业监督机构和审计的作用,提高投资监督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10.
财产权、共和政体与国家--西塞罗政治哲学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乐理 《浙江学刊》2005,4(4):57-63
西塞罗根据公元前3至2世纪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形成的政治思想,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是一个法人团体及其保护私有财产的非伦理目的;共和政体反映了各种政治势力的财产分配均势,实质是贵族制;自然法与人为法形成一个法律体系,主张法律的稳定性与公正性.这些思想影响了近现代西方的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11.
行政法的现实反映与价值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 ,在实现法制文明化、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中 ,包含一项重要内容 ,即行政法制现代化。中国行政法制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需要以完善的行政法律规范为基础。完善的标准在于 :一是行政立法应满足社会的客观需要 ,反映新的经济关系 ,以实现行政法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 ;二是行政法应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彰显民主、科学 ;三是行政法要协调好行政权与各种权力与权益的关系 ,在价值上达到社会公正理念。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法价值的伦理迷失及其回归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知识产权法在实践中带来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从而引起了人们对这一新型法律制度的质疑.本文认为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知识产权法价值的伦理迷失.因此,基于法价值范畴,重新审视知识产权法工具性价值和伦理性价值关系,检思知识产权法价值实然状态与应然主张的背离样态,探索知识产权法价值的伦理回归显得非常必要.法理念构建、法权利限制与法体系完善构成了知识产权法伦理价值回归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行政法学过度偏重于作为行政过程最终结果的行政行为,仅仅从静态上定点地考察行政行为,忽略了各个连续的行为形式之间的联系,但在现实的行政中,各种行为形式常被结合起来连续使用而形成作为整体的动态行政过程.因此,行政过程论认为,对于行政程序的考察应当以宏观行政程序为对象,不仅限于特定行政行为的程序,而且应当考察行政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形式的程序,并注重各种行为形式程序之间的关联.以这种观点为基础,笔者认为我国正在制定的行政程序法应当采用宏观行政程序法作为立法模式,其中不仅规范特定行政行为的程序,而且规范行政活动中各种行为形式以及各行为形式之间的程序.  相似文献   

14.
法治政府的首要特质是行政权力受到严格监督和控制,而司法审查是实现这种监督和控制的重要措施.法治发达国家大多通过司法机关创设行政判例,为行政权力的合法、合理行使提供成文法以外的依据.为政府进一步增强对公民权利的救济拓展空间,从而取得单靠成文法无法达致的效果.中国的行政法制亦应改变独尊成文法的传统做法,把行政判例纳入行政法制之中,并使之成为构建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5.
英美财产法的功能是在人们日常的、正常的生活轨道中,为人们实现个人意图提供了一整套工具和规则。财产法中的权益概念、构成财产关系的方法与财产交易的技术手段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财产法属于私法,但是离不开国际法和公法的大背景,这些法律都提供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在私法领域的财产法的法源主要是判例法和成文立法。在判例法中普通法和衡平法都为财产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由于历史原因,英美财产法中有许多独特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不仅不同于日常英语,在财产法的语境中也不只一个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它们的具体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如何提高中国政府部门社会管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自安 《社科纵横》2010,25(5):48-50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与社会逐步转型阶段,社会经济体制、社会成员结构、社会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政府社会管理的任务异常繁重,正确看待我国政府部门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与差距,借鉴西方社会的成熟社会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国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水平与社会管理能力,是社会管理观念与机制创新的重大课题与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18.
马英娟 《浙江学刊》2007,3(2):14-21
监管机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为解决和矫正市场失灵问题而设立的一种特殊行政组织,其设立根据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其专业性、技术性、灵活性减少决策成本;二是利用其独立性增强长期政策承诺的可信度。现代政府监管机构必须遵循独立性与可问责性并重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构建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机制,建构相应的规则体系和理念基石,实现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目标,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范围的进行界定,明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等相关术语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帮助我们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私权,应当纳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视野,但知识产权制度只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的部分内容的进行保护,且在分别保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遗漏一些重要信息.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门法对非物质遗产进行统一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