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每种功能的实现都有其语法隐喻形式。即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语法隐喻有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其中,人际语法隐喻又可以分为语气语法隐喻和情态语法隐喻。本文研究的是情态语法隐喻。作者在提出情态隐喻的概念后,讨论了情态隐喻的类型,取向以及功能等。.  相似文献   

2.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每种功能的实现都有其语法隐喻形式。即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语法隐喻有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其中,人际语法隐喻又可以分为语气语法隐喻和情态语法隐喻。本文研究的是情态语法隐喻。作者在提出并详细解释语气隐喻的概念后,讨论了语气隐喻的双重(或多重)语义特征,言语参与者对语气隐喻的判定,隐喻体现的一些其它固定表达式,语气隐喻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3.
韩礼德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马丁等人提出了语篇语法隐喻这一概念,韩礼德对此一直没有明确地表明其观点。本文作者运用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结合语篇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指出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具有展开语篇、衔接语篇和帮助语篇实现语域一致的语篇功能,以期对“语篇隐喻”概念提出作者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4.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有概念、人际和语篇等三大元功能。所谓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除了传递信息之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等功能。人际语法隐喻又包括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通过情态隐喻的取向、类型和作用的介绍,阐述了情态隐喻的基本知识和用法,帮助人们根据日常交际的具体对象、具体场合来选择不同的隐喻形式,委婉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指出情态隐喻的作用,明确情态隐喻体现语篇中复杂的语义内涵,从而揭示了情态隐喻在人际语法隐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韩礼德首先提出的语法隐喻表面上与词汇隐喻是完全不同的语言现象,前者是指同一意义在表达式上的变异,后者是同一表达式在意义上的变异;但实质上它们都享有共同的本质特征──跨域特征,它们是隐喻现象的两个类别。语言的层次性是语法隐喻产生的前提。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隐喻,概念语法隐喻的多层分析证明:跨域特征展现在概念语法隐喻的词汇范畴、语法级阶、语义功能成分和语义过程等方面,贯穿于意义表达选择的各个层面;并同语言层次之间的关系一样,从语义过程到词汇语法各选择层之间呈层层体现关系。  相似文献   

6.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法隐喻可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其中人际隐喻又可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语气系统涉及四个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和疑问,其功能的实现过程涉及非一致式的实现方式,即语气隐喻。研究语气隐喻可以帮助分析人际关系和会话意义;应用于政治实践,可以为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新思路。解读政治语篇中的语气隐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交际双方的观点和态度,并加深读者对语篇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印欧语形式语法的组织原则是上、下位概念之间的判断与推理,其反映的是语言结构的聚合性关系;汉语语义语法建构的基础是以转喻和隐喻为手段,实现相关概念之间语义要素的抽象与组合,其体现的是语言结构的组合性关系.形式语法是显性的、标记的;语义语法是隐性的、语义的.与形式语法相比,语义语法更贴近于人们的思维和认知,在语义语法研究的过程中,思维和文化的因素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Halliday认为产生语法隐喻的级转移是自上而下的单向转移.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级转移的单向性提出了质疑,提出了双向级转移的观点.实际上,语法隐喻可以理解为两个维度上的跨越:一是从语义层到词汇语法层的跨越,二是词汇语法层各语法范畴之间的跨越.两种跨越都呈现单向性规律,概念隐喻的跨越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单向级转移,情态隐喻的跨越表现为从情态动词到情态副词再到情态投射小句的单向范畴转移,语气隐喻的跨越表现为从无标记性语气形式到有标记性语气形式的范畴转移,语篇隐喻的跨越表现为从无标记性结构到有标记性结构的单向范畴转移.由此证明,级转移具有双向性的观点不符合语法隐喻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功能语言学将语言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即纯理功能.人们在交际时通过这三大纯理功能产生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每种意义都既有其非标记性的表达手段,又有标记性的表达方式.韩理德称前者为"一致式"表达,后者为"非一致式"表达,即语法隐喻表达方式.与三大纯理功能相关联的语法隐喻分别是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  相似文献   

10.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法隐喻产生于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体现关系的错位.然而,这种观点可能造成三个方面的误解:一是承认小句复合体是位于小句之上的级阶单位;二是承认同一级阶的语法单位之间可以发生范畴转移;三是在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中寻求级转移解释.根据语法隐喻的识别标准,三种元功能都可以产生语法隐喻,但呈现方式有较大差异.概念隐喻体现为横组合型的级转移,人际隐喻体现为纵聚合型的范畴转移,语篇隐喻体现为纵聚合型的心理表征.  相似文献   

11.
概念隐喻理论(CMT)和刻意性隐喻理论(DMT)围绕隐喻的新奇性问题在国际隐喻学界掀起了大论战。DMT认为,所有的新奇隐喻都是刻意性隐喻,基于相似性推理即可理解,无需概念隐喻;CMT则认为新奇隐喻离不开概念隐喻。通过对文学体裁中的刻意性隐喻进行分析,发现:1)即便是诗歌隐喻这种最典型的刻意性隐喻,其创新也离不开人们集体认知中表征的概念隐喻;2)刻意性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关系,而是一个连续统;3)两个当代隐喻理论是互补的关系,两者都体现了隐喻的交互主观性;4)交互主观性理论可以为新旧当代隐喻理论提供统一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概念隐喻是非常重要的认知机制,是用一种较为具体的概念即源域来理解和表达较为抽象的概念即靶域的心理过程。人生存于空间,而空间无处不在。所以空间概念是最常用的源域之一。当我们用具体的空间概念来理解抽象的人际关系概念时,产生了垂直、水平、内外、前后四种主要的空间隐喻。人际关系的垂直空间隐喻主要用于社会群体之间的地位和权势,水平距离空间隐喻侧重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关系,内外空间隐喻关注的是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前后空间隐喻注重的是年龄、资历和阅历上的顺序。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反对者大多是就假说的内在论证过程及方法的不足进行批评,本文拟从一个外在角度对假说加以驳斥。通过对英汉"时空"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揭示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在概念隐喻化方面表现出巨大的相似性,表明在抽象概念隐喻化的背后存在某种共性的东西使人们具有相似的抽象思维,即体验——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根据体验哲学的观点可以推论出不同的语言并未影响或决定不同的隐喻化思维,而是思维影响或决定语言。因此,体验哲学理论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供了有力的否定佐证。  相似文献   

14.
分析指出,在英语语言中,女性在言语风格上有别于男性,其突出表现在人际隐喻的使用上。在特定的语境中,女性选用人际隐喻中的语气隐喻可以巧妙地表现间接言语行为所能发挥的双重功效。从礼貌原则的角度来看,女性使用显性主观或客观取向的情态隐喻形式,一方面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话语的礼貌级别,对受话人以示礼貌和尊重。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语料库在线检索程序Sketch Engine词汇特性素描功能,构建英汉以“梦”为目标域的动词性隐喻概念模型,并结合“临川四梦”张光前英译本中“梦”的隐喻,对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发现:1)Sketch Engine词汇素描功能可有效识别不同词汇搭配关系,进而归纳得出动词性隐喻模型;2)目标域“梦”英汉隐喻模型内隐源域主要包括运动体、有价物、易碎物、事件、人/动物五类,其中运动体源域所占比率最高;3)针对文化特征明显的动词性隐喻表达,译者趋于规避隐喻机制内隐的名词性源域,试图为英语母语者塑造更好的审美效果。基于认知隐喻理论,定性定量研究中国典籍的英译有助于向西方展示中国独特的认知识解方式,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比喻是日常语言交际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为科学地认识比喻、描写、说明、运用比喻,本文从比喻能否充当定义、比喻是否表达判断、比喻是不是推理、现代逻辑对比喻的刻画等方面,分析了比喻句中的若干逻辑问题,指出了比喻在有的情况下可用于定义;比喻都是以判断作为它赖以形成和表现的逻辑基础;比喻都可以扩展成为完整的类比推理;引进模糊学、运用谓词逻辑可以对比喻进行更精确的刻画,等等。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日常语言交际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为科学地认识比喻、描写、说明、运用比喻,本文从比喻能否充当定义、比喻是否表达判断、比喻是不是推理、现代逻辑对比喻的刻画等方面,分析了比喻句中的若干逻辑问题,指出了比喻在有的情况下可用于定义;比喻都是以判断作为它赖以形成和表现的逻辑基础;比喻都可以扩展成为完整的类比推理;引进模糊学、运用谓词逻辑可以对比喻进行更精确的刻画,等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英汉社论语篇为语料,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人际意义的理论基础上,把情态系统作为研究核心,比较了英汉社论语篇中人际意义的实现。比较结果显示,英汉社论语篇中情态动词和情态隐喻的分布呈现不平衡趋势,汉语社论中的高值情态动词分布比例明显高于英语社论,而英语社论中的情态动词多是低量值和中量值。同时,英语社论语篇中的情态隐喻更倾向于隐性主观和显性客观情态取向,而汉语社论语篇则更倾向于显性主观和隐形客观情态取向,这种趋势体现着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暗喻是明喻的高一层次。暗喻更引人注目,更简洁,更直接,更方便,更含蓄,更有力。  相似文献   

20.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对有关衔接和连贯的理论进行了评述,认为衔接并不能保证语篇的连贯,缺乏衔接手段的连贯语篇必然存在着隐性的衔接机制。基于此,本文运用ICM理论中的隐喻和转喻图式作为隐性衔接机制对诗歌语篇进行解释,为缺乏衔接手段的连贯诗篇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证明理想化认知模型对诗篇的连贯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