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欲对傅庚生先生的学术研究作较深入的"探赜赏要",非"风采"二字不足以形容。其风采,表现在学术研究的别出心裁、学术写作的辞章娟妙、学术讲筵的顾盼自雄。此三方面,他人或居其一,或居其二,傅先生乃可以居其三。傅庚生先生1910年生人,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上海分处南北两地,文化上,历来就有京派、海派之分。就学术而言,海派主文献、考订,有乾嘉遗风,京派主文学、辞章。就读北大期间的傅先生,一面读诗书经典,一面却热恋着文学——他创作并发表诗歌、小说,有评论者称他的小说风格酷  相似文献   

2.
张少科  李国 《社区》2002,(5):53-53
工地:机器昼夜轰鸣2002年1月16日凌晨1时,重庆市渝中区桂花园附近一建筑工地。挖掘机“叽叽嘎嘎”的声音,搅得桂花园64栋的傅先生难以入眠。“市政府不是已经出台治理噪声污染的具体措施了吗,为什么这个工地仍然我行我素?”傅先生说,这样的噪声早就受够了!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文名家,傅璇琮先生素以卓越的学术建树和博雅宏达的人格魅力闻名。自20世纪50年代始,傅先生便潜心于学术,尤其是70年代以来,随着《唐代诗人丛考》、《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李德裕年谱》、《唐代科举与文学》、《唐  相似文献   

4.
《全辽金文》广嵬博取,嘉惠学林,但辽金文献向称难治,故不免有所疏遗。今自方志及石刻资料中发现孔元措佚文1篇、杨奂佚文5篇、姬志真佚文4篇、孟攀鳞侠文1篇,且抄录标点,胪列于此,以补《全辽金文》之阙。  相似文献   

5.
赵传仁同志等主编的《中国古今书名释义辞典》(山东友谊书社,1992年6月版)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专著.来新夏先生在序言中说:“《中国古今书名释义辞典》集十余文教学术单位之俊彦,通力合作,上起先秦,下至‘文化大革命’之燃发,所收辞目达三千二百余条,都九十余万字,体大思精,有功学林.”实为中肯之评价.  相似文献   

6.
夏敬观在晚近学林 ,堪称名家。他在经学、史学、诗学、词学以及书画艺术等各方面均卓有建树。本文对夏敬观著述进行编年 ,初步清理其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7.
学林本《唐大诏令集》点校商兑韩理洲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史官宋缓、宋敏求父子纂辑的《唐大诏令集》,是一部研究唐代文化的珍贵文献。它传世近千年,备受学林重视。为了给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方便,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它的断句排印本(以下简称“商务...  相似文献   

8.
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增刊》1962~1963年两年来发表有关中国学术文化的主要书评共十篇。其中有关中国科学的一篇,有关中国政治哲学的二篇,有关中国历史的一篇,有关中国文学艺术的六篇。有关中国科学的一篇书评,本刊已于1963年第9期书刊评介栏内予以介绍,读者可以参阅。特将其余九篇摘译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简论回族著名学者傅统先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统先先生在25岁时撰写了《中国回教史》一书,因而驰名伊斯兰学界,后专门从事教育学的研究,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在中国教育学界是个有影响的教授。 在中国回族史及伊斯兰教史上,傅先生都留下了他的深刻印记。但是傅先生的生平如何?他是如何成为一个伊斯兰教学者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的经过及该所一二任所长在历史、考古等学术领域的成就。作者在文中不同意傅孟真先生关于哲学来源的理论,指出,傅先生说中国不存在哲学,也没有哲学家是不对的,因为没有哲学就等于没有文化,我们绝对不能说我国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郑天挺先生一生历经清季、民国、新中国三个重要时期,虽迭遭忧患,却一直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事业。其间,郑先生于清史研究尤多所系心,贯穿始终,创获多多,继孟森、萧一山诸先生之后,为学界树立了一个典型航标。而郑先生孜孜研治清史的学术历程,既彰显了其学术注目点所在,又体现出其独特的学术个性,为后学留下了诸多弥足珍贵的有益启示。以坚实的史料为根基,以个案探讨为突破,以宏通视野为涵摄,即其长期潜研清史探索出的一种新治学模式,嘉惠学林匪浅。尽管郑先生很谦虚地以“探微”名集,但其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和做出的贡献,则是非常“显著”的。“微”、“显”之间,正体现出郑天挺先生高洁的人品、大师的风范!  相似文献   

12.
郑天挺先生一生历经清季、民国、新中国三个重要时期,虽迭遭忧患,却一直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事业.其间,郑先生于清史研究尤多所系心,贯穿始终,创获多多,继孟森、萧一山诸先生之后,为学界树立了一个典型航标.而郑先生孜孜研治清史的学术历程,既彰显了其学术注目点所在,又体现出其独特的学术个性,为后学留下了诸多弥足珍贵的有益启示.以坚实的史料为根基,以个案探讨为突破,以宏通视野为涵摄,即其长期潜研清史探索出的一种新治学模式,嘉惠学林匪浅.尽管郑先生很谦虚地以"探微"名集,但其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和做出的贡献,则是非常"显著"的."微"、"显"之间,正体现出郑天挺先生高洁的人品、大师的风范!  相似文献   

13.
2002年8月,由南京大学主办的宋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京举行。作为国内宋代文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南京大学的教师及研究生向会议提交了18篇学术论文,以其总体成就得到与会的海内外学人的高度评价。现在我从其中选出4篇论文编成一辑,一则它们的作者都是近年来在南大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颇能代表南大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新生力量;二则4篇论文都体现出新颖的研究视角和学术理念,可称是宋代文学研究这个传统学术领域中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4.
近15年来,国内学术语篇研究在构建学术语篇的宏观结构和透视学术语篇的微观构成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研究视角过于单一,绝大多数研究均以系统功能语法或体裁分析理论为分析框架;二是研究方法尽管在总体上较为合理,但还可进一步丰富。因此,在研究视角上,可吸纳目前国外应用较广的、以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和从社会文化语境切入的研究角度;在研究方法上,可采用目前发展较快的、语篇的语料库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1965年那场兰亭论辨,笔者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给予关注,并写出数篇述评文字。这几篇拙稿,虽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有所涉及,但总体认识上,还是把它视为一场纯粹的学术论争。直到后来发现一些新的有关兰亭论辨之史料,笔者才重新认识到:兰亭论辨并不是一场纯粹的学术论  相似文献   

16.
于光远同志在1988年6月7日上海《文汇报》第三版《学林》第339期发表的一篇纪念《国际歌》一百周年的文章里,对歌词译文提出一个带有原则性的问题,指的是“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这几个字.瞿秋白同志最早的译文是“不要说我们一钱不值”。1958年才改成现在的样子。于光远当时是持不同意见的,理由是: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这个阶级的本质是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他们的特点正是“一无所有”,怎能译成不要说无产阶级“一无所有”呢?  相似文献   

17.
余三定《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 :当代学者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98年 5月版 ;以下简称《研究》)凡 2 0余万言 ,共分三编 :“学者研究”、“学者风采撷录”、“学术书评”。“学者研究”是全书的主体 ,也最能呈现该书的价值内涵 ,包括 1 1篇独立的论文 ,其中 1篇综论 ,1 0篇对当代著名人文学者的研究。综论“学术的自觉和学者的自立———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学术一瞥”一文是对我国新时期以来学术文化的宏观鸟瞰和透视 ,显示了著者研究的理论深度。这篇论文也是全书的纲。在这篇论文中 ,著者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 ,“文革…  相似文献   

18.
学术动态     
为了检阅一年来的科研成果,活跃学术空气,进一行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11月中旬召开了我校1981年科学报告讨论会。全校教师和管理干部、研究生、高年级学生向大会提交了578篇论文,其中文科258篇,理科320篇,内有研究生和学生的论文85篇。这些论文分别在十七个分会场进行了报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27—30日,复旦大学第三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海内外130余位著名学者济济一堂,探索中国文论研究的新视角、新领域。复旦大学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重镇,先后于2000年、2005年召开过两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海内外学者交流和对话建立高层次的学术平台,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此次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30余篇。  相似文献   

20.
拜读袁良骏先生杂感《热风冷眼学术随笔的“三忌”》(载《北京日报》2001年12月2日文艺周刊),不能不令人击节叫好。袁先生这篇短文,切中了当前学术随笔繁荣景象中存在着的某些时弊,提出了自己对学术随笔写作的一些真知灼见。他在文章中提出:“为保征学术随笔的健康繁荣”,“必须克服以下‘三忌’”:“一、忌信口开河。某些作者认为学术随笔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