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反洋教斗争贯穿于中国近代史的全过程。 19世纪 6 0年代至 19世纪末是反洋教斗争的“剧烈期”。本文试用西方史学理论 ,从国人反洋教的民族心理的角度 ,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同时说明 :洋教入华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教案的发生发展与官绅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成为反洋教斗争初期的一大特色。官绅参加反洋教斗争的动机各异,促使官绅在一定程度上与群众一道进行反洋教斗争的原因十分复杂。虽然官绅参加了反洋教斗争,但并非由于他们的参加而改变这场斗争的性质,因为反洋教斗争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中国人民为了阻止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国的渗透而进行民族自卫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四川近代史上的反洋教斗争在整个中国近代反洋教运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一九○○年义和团运动六十年间,全国重大教案二十五起,仅四川一省就占七起之多。显然,探讨“洋教”势力在四川的发展,是我们深入研究四川反洋教斗争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拟就这方面的史实作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教案与传教士之文化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案、反洋教斗争和传教士问题是中国近代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与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文化史的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近代中国教案与反洋教斗争,乃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制约与影响下发生的,民族矛盾与文化冲突酿造出教案与反洋教斗争的二重变奏;由士大夫、官吏、秘密会党和农民倡导并为主力的近代反洋教斗争,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爱国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杂揉和交融;而传教士在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过程中,是集“天使”与“恶魔”于一身的,担当了文化传播与文化渗透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5.
反洋教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中,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辽宁地区在全国反洋教运动的影响下,对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的帝国主义,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斗争,有力地声援了全国的反洋教运动。帝国主义的宗教,不仅是“昏迷殖民地民众之一种催眠术而且是掠夺殖民地之探险队、先锋队。”鸦片战争以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取得了在中国各地传教的特权,将其侵略  相似文献   

6.
论近代中国甲午战前的教案与反洋教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教案、反洋教斗争到本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其间经历了四十年,无论从其斗争目的或动力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近代教案、反洋教斗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它的斗争锋芒主要指向外国教会势力,所以它的发展历程不能不随近代社会矛盾的变化而变化。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是中国近代民族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民族运动高潮,近代反洋教斗争同样也  相似文献   

7.
清末教案之发生与发展,都有揭贴传播发挥作用.文章主要对“反洋教运动”揭贴传播进行历时性文本分析,探讨其生产范式的转向.鸦片战争之后的“反洋教运动”揭帖显示出充分的传统“文化主义”取向,其内核依然为“怀夷附远”的儒教“天下观”,随着与天主教争夺文化霸权的展开,逐渐转向“民族主义”传播范式.在有效动员下层百姓参与反洋教斗争的历史运动中,书文揭帖之生产,纠结复杂,显示了典型的“文本性”特征与历史构成.  相似文献   

8.
一、反洋教斗争的主要起因是侵略与反侵略的矛盾而不是中西文化冲突。二、反洋教斗争曾采用“扶清灭洋”的口号,但对于广大爱国群众来说,斗争的目的并非扶清而是“灭洋”。当清政府压制反侵略斗争时,爱国民众不仅不扶清,而且在不同程度上与清政权对抗。三、维新派否定反洋教斗争的几条理由是站不住的。我们对维新派不必苛求,但也不应停留在当年维新派的认识水平上,把他们的错误也视为正确  相似文献   

9.
反洋教斗争与中西文化冲突李伟近年来,在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也称教案)的研究中,三四十年代早就流行过的“中西文化冲突”论再次时髦起来,有的人更把它看作教案研究的突破口,从而认为教案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中西文化冲突的结果;有的更直接地指出,教案是“保守落...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反洋教斗争,是中国人民以反对教士和外国教会为表现形式的反侵略斗争。参加的成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发生的教案不下数百起。本文仅以具有代表性的教案,探求一下官、绅、民在反洋教斗争中的态度和作用,以期有助于对贯彻这一斗争始终的主要矛盾的认识。(一)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在贵州、湖南、江两等省迅即兴起了焚毁教堂,驱逐洋教士斗争的高涨。对此,外国侵略者叫嚷:“所有和约并不通行各省,即或通行到省,而督抚又不能转行所属,并将天主教益加禁革,比未立约之先,更残且酷,实出情理之外”。①然而,江西巡抚沈葆桢认为:“教堂一案,事虽起于仓卒,而积衅非伊朝夕,自庚申八月之变,普天同愤。士民含酸茹痛,以迄如今”。②说明,反洋教的高涨是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民族矛盾开始激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清政府多次发布上谕,令地方官对教堂“妥加保护”,“严禁仇教灭洋”。但是,人民反教灭洋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在二十世纪开初的头十年间不断高涨,给予帝国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在这全国反洋教斗争浪潮中,河南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2.
1890年和1898年的四川大足余栋臣起义,是近代中国反洋教斗争史上有组织、有纲领、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反洋教武装起义。它前后持继十年,两度掀起高潮,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政府,推动了反洋教运动广泛、深入地向前发展,成为斗争进程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指出它在整个反洋教斗争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代湖南发生的教案和反洋教斗争,从19世纪50年代的衡州教案开始,至20世纪初长沙、宁乡等地的反洋教斗争为止,经历了半个世纪之久,大大小小发生了3O余次。在南方地区,是仅次于四川的最激烈和频繁的省份之一。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较,清季湖南教案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又与全国的斗争呼应,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末,首先爆发于山东的义和团运动,其斗争的矛头所以直接指向外国教会和依仗教会势力为非作歹的教徒,不是偶然的。在近代,西方基督教是靠着侵略者的炮舰强加于中国的,中国人民对它一直存在着“恶感”,从而不断发生各种教案。义和团运动,正是历史上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山东教案,按其性质,大体可分为四类:即洋教士掠夺房地产案;基督教与中国礼俗政教的冲突案,教士教民对人民群众的欺凌压迫案;以及人民群众的反教斗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非常引人瞩目的现象,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联合一致,共同反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尽管从表面上看,参加反洋教斗争的常常是成千上万的平民,但是真正的鼓动者与策划者,多半是封建士绅与官吏。本文试图通过对封建士绅和官吏参加反洋教斗争(即教案)的原因、形式以及所处的地位作一综合剖析,将有助于解决目前中国近代史学界所争论的焦点问题:近代教案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封建官绅所以成为反洋教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外国资本主义利用洋教对中国侵略之外,太平天国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是造成封建官绅极度仇视洋教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并兼论反洋教斗争的性质。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是以西方的基督教为蓝本,通过适当地改造发展而来的。因此,二者必然存有相同之处。首先,从教义内容看,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  相似文献   

17.
义和团运动期间,浙江衢州府境内接连爆发了刘家福起义、衢州城乡反教会斗争.这是性质不同的两场斗争.但是,由于它们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人们往往中将其混而为一,误认为是一次反教会斗争.直到最近胡绳同志在《义和团的兴起和失败》一文中仍说:“浙江西部江山、常山的群众反洋教的斗争发展为武装起义;群众占领了江  相似文献   

18.
清朝末期,陕西爆发了一系列反对帝国主义教会势力的斗争(亦称“教案”)见于历史记载的就有近20起。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897年7月发生的南郑县八角山教案;1900年7月的宁强县燕子砭教案;1900年8月的陕北三边(靖边、定边、安边)教案;1902年的略阳烟洞沟教案;1903年6月的平利县洛河教案;1911年10月的西安南关教案与宝鸡教案。对于清末与民国初年陕西教案中的某些问题,笔者作过一些研究和论述。本文拟再就清末陕西人民反洋教斗争的几个问题略述己见。由于教会势力的残酷欺压,迫使群众掀起反洋教斗争,是陕西教案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维新派对教案问题投入了相当大的关注,他们强烈谴责外国列强和教会在教案中的蛮横行径.揭露了洋教“挟国力以相随”和列强“利用此长以侵我主权、挠我政治”的事实.并工谋对洋放权拒之策;另一方面,他们对民问自发进行的“反洋教”活动也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如同维新派的整体政治态度一样,他们对待民问“反洋教”的态度屯是既具进步性又具局限性的、他们的局限性并不在于批评、否定了“反洋教”,而虽然他们认识到了民问“反洋教”的不足,却无法充分认识和利用“反洋教”中所驻藏的民众对量,无法找到真正能够对付洋教的有效手段.至于维新派所提出的“等孔教”、“定教作”等教案对策,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特别是他们把解决教案问题同进行交法维新、实现国家的富强联系在一起的,乃是一种民族自觉的表现.是以自觉代许自发、引导群众在反侵略过程中逐步迈向高一级斗争形式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单纯的农民革命还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抵抗帝国主义军事侵略的民族战争?近代教案与义和团运动的关系如何?本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几点看法。一近代中国,教案迭出,此伏彼起。教案,即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或称反洋教斗争。如果从19世纪50年代的西林教案算起,到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期间,全国共发生大小教案四百余起,平均每年有十起之多。这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有的历史现象,要对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