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观念》一书在其生前没有发表过,一直到1947年,才由胡塞尔文库作为《胡塞尔全集》第二卷出版。它的出版,对我们理解胡塞尔的思想及其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我们理解胡塞尔从《逻辑研究》到《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哲学的观念》的发展的重要材料来源。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根据布伦坦诺的思想,把现象学叫做描述心理学。1903年左右他开始意识到描述心理学仍然是自然实证的科学,因此它不可能成为逻辑和数学的基础。尽管描述心理学对长久以来建立的经验心理学有贡献,但是为了给逻辑、数学和所有其他的自然科学提供最终绝对的基础,还必须发展意识的哲学的其他形式,这就是胡塞尔在《现象学的观念》中首次提出的先验现象学。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哲学流派,二十世纪初发端于德国的哥廷根大学、慕尼黑大学等一些高等学府。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家们十分活跃。1913—1930年间,由胡塞尔主编出版了《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年鉴》。他们还把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运用于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从而更扩大了现象学的影响。德国法西斯兴起后,《年鉴》停刊,这个流派内部又存在着意见分歧,加上胡塞尔于1938年去世,现象学一度失去原有的声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在欧洲得以复兴,并流传到美国。现象学又直接启发了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德国的海德格尔、法国的梅洛一庞蒂和萨特,都同时是现象学家。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相互融合,成为西方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现象学在东欧一些国家也有影响,波兰的R·英加尔登便是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与哲学人类学的创始人普莱斯纳之间有一段不太长的师生关系。由于普莱斯纳在他学习的一开始就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因而对胡塞尔的现象学持有怀疑与批判的态度。胡塞尔对普莱斯纳的首要影响在于撇开所有理论,面向实事的要求;其次在于意识的意向性和先天本质方面的主张。此外,胡塞尔的哥廷根讲座“自然与精神”也对普莱斯纳哲学人类学思想的形成有启示作用。尽管哲学人类学曾受到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批评,从现象学到哲学人类学的发展也仍是《逻辑研究》发表以来胡塞尔现象学及随之形成的现象学运动的两个主要展开方向之一。这个方向带有舍勒、普莱斯纳的思想踪迹;另一个方向则带有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思想踪迹,即从现象学到解释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胡塞尔的《算术哲学》是一部失败的作品,1900年问世的《逻辑研究》才标志着意识哲学的突破和现象学运动的开端。然而,胡塞尔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转变的端倪和新思想的雏形早在1890年就已显现。他于该年写就的两篇论文“论符号的逻辑(符号学)”和“普遍算术的概念”首次实现了意向对象与表象的分离,初步找到了意向行为与意向对象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初次完成了从单个的心理行为出发向算法系统的转变,这意味着胡塞尔意识哲学突破了近代以来的意识理论,同时也标志着现象学运动的真正开端。相应地,国外学界对早期胡塞尔的片面评价也应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5.
书刊简讯     
A Fenomenologia de Husserl como fundamentoda Filosofia,par Julio Fragata,S.J.Publicationde la Faculté de Philosophie de Braga,Portugal,1959,pp.280.本书是葡萄牙布拉加大学哲学系出版的《哲学》丛书之一。编者主要对胡塞尔以现象学建立哲学的基础的企图,作了综合性的论述并提出了批评。编者在第一部分里着重指出胡塞尔在《先天的证据》中找寻一个正确的哲学基础。第二部分综述了胡塞尔现象学,依次地叙述了超验态度,纯意识,超验结构与超验的唯心主义现象学。第三部分对作为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是中国现代卓越的哲学大师,是少数几位创建了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他运用西方逻辑分析的方法接着讲宋明理学,通过对实际与真际等范畴的分析提出了共相与殊相的理论,建立了自己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而胡塞尔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在《逻辑研究》第二研究中通过对近现代一般对象问题上的概念论和唯名论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对观念对象的现象学描述分析,提出了观念化的抽象(本质直观)的方法。他们的共相观及其把握共相的方法分别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胡塞尔的思想发展和影响的角度,较为详细地分析研究了<逻辑研究>一书.通过对胡塞尔意向性理论创立过程的分析,清楚地表明了胡塞尔是如何从表象进入意识领域的;通过对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构成的研究,详尽地说明了胡塞尔思想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指出现象学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哲学方法来理解,更为重要的是,现象学是一种对于现当代西方哲学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哲学思想.因此,<逻辑研究>一书就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经典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8.
现象学     
现象学一词是由黑格尔在他的《精神现象学》(1807年)一书中最早使用的,因此这一名词在哲学中得到了广泛流传。但现代现象学传统的主要起源却是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年)的著作。“现象学”一词是由源出自希腊语的phainomai(出现)和logos(理性)组成的复合词,这表达了胡塞尔现象学的主要研究对  相似文献   

9.
英伽登的作品结构论与审美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美学是西方二十世纪重要的美学流派,其哲学基础是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 的现象学哲学.波兰哲学家、美学家罗曼·英伽登(Roman Ingarden,1893-1970) 作为胡塞尔的学生,在早年赴德留学期间,跟随胡塞尔对现象学进行过相当深入的研究,并在其一生的辛勤著述中,创造性地将现象学理论运用于美学研究领域.他以《文学的艺术作品》(1931年)、《文学艺术作品的认识》(1937年)、《艺术本体论研究》(1962年)、《体验、艺术作品和价值》(1969年)等著作在艺术本体论、文学认识论和审美价值论方面作出令人瞩目的理论突破,从而成为本世纪著名的现象学美学家.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逻辑研究》的突破究竞是什么,是一个富于争议性的话题。海德格尔、德里达和马里翁从各自的现象学出发,把这一突破分剐解释为范畴直观、含义的自主性和被给予性。但所有这些解释都不是从胡塞尔先验现象学本身出发的。本文将从先验现象学本身出发,指出这一突破是还原的初步提出。还原的突破性作用在于,为先验现象学铺平了道路,并为界定和根本解决先验现象学问题开辟了道路。而且,还原并不是胡塞尔本人的任意构想,它既是纯粹逻辑也是《逻辑研究》反心理主义的任务所必然要求的。《逻辑研究》第一卷所暗舍的还原是胡塞尔诸多还原途径中最早的一条途径。先验现象学的本性要求,其它一切原则都要求还原先行,因而,范畴直观、含义的自主性和被给予性,都要以还原的先行突破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1913年胡塞尔发表了《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时至今日,如果要追问这部百岁著作的历史意义,最好从它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对比说起,确切地说,是从胡塞尔对"先天综合知识"的理解说起。胡塞尔现象学在这个问题上改进了康德的先验哲学,解开了康德在"先天综合知识"的问题上的许多谜团,使之更切近于我们的实际认识过程。当然,他也留下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海德格尔 “现象学时代”之思想嬗变的讨论,旨在提供一种阐释海德格尔早期 生命哲学转向的可能思路。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为海德格尔提供了表述源初生活体验的可能性;与此 同时,拒斥笛卡尔式主体性的努力,一直贯穿在海德格尔早年对关于此在的基础存在论的建构过程之 中。换言之,通过拥抱胡塞尔现象学来拒斥新康德主义的主观逻辑,与通过转向生命现象学来拒斥内 在于胡塞尔现象学之中的笛卡尔式主体性问题,这两种思想冲动同时交织在海德格尔的 “现象学时 代”探索 “源初生活体验”的哲学路向上,构成了 《存在与时间》这部 “20世纪最伟大的反笛卡尔 文章对海德格尔 “现象学时代”之思想嬗变的讨论,旨在提供一种阐释海德格尔早期 生命哲学转向的可能思路。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为海德格尔提供了表述源初生活体验的可能性;与此 同时,拒斥笛卡尔式主体性的努力,一直贯穿在海德格尔早年对关于此在的基础存在论的建构过程之 中。换言之,通过拥抱胡塞尔现象学来拒斥新康德主义的主观逻辑,与通过转向生命现象学来拒斥内 在于胡塞尔现象学之中的笛卡尔式主体性问题,这两种思想冲动同时交织在海德格尔的 “现象学时 代”探索 “源初生活体验”的哲学路向上,构成了 《存在与时间》这部 “20世纪最伟大的反笛卡尔 主义著作”形成的 “史前史”。  相似文献   

13.
一、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方法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方法的提出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为了使他在《逻辑研究》一书中提出的思想——“即不研究也不否定实在,只研究‘实在’的现实给定方式”的思想,成为一个一般性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逻辑研究》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数学和逻辑基础理论问题,它从形态上只是一门具体的基础理论科学。在此书影响下产生的早期现象学运动,即当时著名的Gottingen学派和Munschen学派的成员,也是在不同的具体学科领域中从事现象学的开  相似文献   

14.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E.Husserl 1859—1938)在他的《逻辑研究》中,批判了心理主义。在该书的第九章,他批判了阿芬那留期的“费力最小原则”和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不久,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一书中,也批判了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思维经济原则。胡塞尔与列宁的批判,是两种截然对立、泾渭分明的哲学思想对同一原则的批判。我们认为,阐述这两种批判并将它们作一些比较,不仅可以弄清胡塞尔对思维经济原则批判的实质,而且也可以根据列宁的唯物主义观点,探求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某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意在进行比较述评,请同行学者赐教。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世界现象学既是一门历史现象学,也是一门前—人格的本性现象学。胡塞尔对海德格尔著名的"哲学人类学"的批评首先意味着自我深化,它建立在胡塞尔在后—《沉思》时代对超越论现象学的主体性悖谬的明察之上,而作为这一自我批评的结果,胡塞尔对前—存在领域的揭示"预示"了海德格尔后期的存在论"转向"。因而,即便在最终的现象学基础上,海德格尔与胡塞尔在存在与思之间还是保持了一种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追求"确定性"与人的本性相关,即人都追求和渴望着"思维安全"。"确定性"在笛卡尔那里是"我思故我在",在康德那里体现为"先天综合命题",在胡塞尔那里则是"超越论的主观性(意向性)"。胡塞尔通过现象学达到哲学的确定性,其研究的对象则是意义。尤其是他《逻辑研究》第二卷中的第六研究,切入了"存在问题",为从现象学上澄清逻辑的明见性开辟了道路。他最终避免了笛卡尔的先验实在论,又摆脱了康德的人类主义和相对主义,而达到了哲学所需要的"纯粹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西方哲学的主流传统是观念论或唯心论,具有强烈的理论化倾向.作为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延续并强化了这种倾向;而作为德国现象学在法国的传播者的列维纳斯却批判这种倾向.他先是借助于具有一定实践倾向的海德格尔式存在论来读解胡塞尔的认识论哲学,进而批判胡塞尔哲学的强烈理论化倾向以及海德格尔哲学隐含的理论化倾向,在创造性误读胡塞尔直观理论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现象学的实践转向要求.而在政治学和伦理学这两门主要的实践哲学中,列维纳斯主张伦理优先于政治.  相似文献   

18.
<正> 爱·胡塞尔(1859—1938)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现象学派的创立人。现象学是一个具有广泛和重大影响的哲学流派;它不仅对现代西方哲学、而且对现代西方的逻辑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和语言学都有极为重大的影响,甚至对病理学和生理学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胡塞尔在大学学习时是攻读自然科学的,他学过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1881年于维也纳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论述复变函数的。后来他是在逻辑学家布伦坦诺的影响下由自然科学转向哲学研究。布伦坦诺关于休谟、康德哲学的讲演,以及关于心理学、逻辑学和伦理学的学术讲演,给胡塞尔很大的影响,几乎决定了他一  相似文献   

19.
洪谦是我国研究维也纳学派和逻辑实证主义的第一人.洪谦立足于语言学转向之后的哲学新理解,分别从隐蔽的先验主义、知识的逻辑构造、直观主义、现象学命题的无意义性角度,对胡塞尔现象学提出严厉批评,强调语言分析是哲学的首要任务,驳斥了胡塞尔观念主义的意识哲学.分析洪谦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评及其失误,有助于重新审视逻辑经验主义在分析哲学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现象学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西方哲学流派之一。现象学的方法与分析哲学的方法以及辩证的方法,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广为人知的“三大哲学方法”。胡塞尔奠定的现象学方法,经由海德格尔、梅劳——庞蒂、萨特等许多现象学家的努力,发展成为对西方思想理论界发生了重大影响的现象学运动和以现象学为基础的存在主义。二者又共同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得以孕育的母胎。诚如后现代主义大师伽达默尔所言,胡塞尔的现象学对20世纪的哲学转折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方法是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和基点来思考问题的全新方法论。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