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19世纪下半时期尤其是20世纪以来债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最早由德国学者耶林于1861年提出,它肯定了当事人因缔约行为而产生了一种类似契约的信赖关系,此种关系属于法定债的关系,从而完善了债法理论.我国《合同法》确立了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但对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未作规定,理论界、实务界也存在诸多争议.笔者认为应当以信赖利益作为赔偿的基本范围,信赖利益的损失应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同时认为机会损失也应当包括在信赖利益的范围内,但应进行必要的限制,以最高不超过履行利益为限.本文着重就缔约过失责任理论中争论较大的赔偿范围问题作一些探讨,希望能对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信赖利益是一个内涵很不确定的概念。王泽鉴、林诚二先生均从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解除、终止的场合对信赖利益进行界定[1],王泽鉴先生认为信赖利益还适用于合同不成立场合中,[2]因此笔者认为信赖利益是指原告相信某法律行为(尤其是契约)成立或有效,因某种事实之发生,该法律行为(尤其是契约)不成立、无效、被撤销、解除而造成的损失。一、传统意义上信赖利益损害赔偿通说认为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在于使信赖人恢复到缔约前的状态,[3]因此,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包括:a所受损害,即积极的损害,原告的订约费用;准备履行所需费用。b所失利益,即消极的损…  相似文献   

3.
在缔约过失概念中包含了诚实信用,信赖利益,先合同义务几个概念。应明确缔约过失责任的内涵、性质、特征、构成要素等基本内容,将缔约过失责任中的先合同义务、信赖利益、履行利益、适用范围、间接损失、表观形态、赔偿范围、诉讼时效等内容要加以界定,并予以细化  相似文献   

4.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缔约人故意或过失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给缔约相对人所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而应依法承担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由德国法学家耶林于1861年提出。被誉为法学上的发现,对各国立法和判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他主要解决缔约一方当事人违反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承担的先合同义务而造成对方信赖利益的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
赵颖 《经营管理者》2012,(3):195+194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确立有力的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正当权益,防止了权力机关滥用行政权,对于树立诚信政府,维护政府和法律权威,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政府权力扩大、法治不完善等原因我国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适用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如适用范围狭窄、"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缺乏司法保护等,本文旨在运用行政法相关理论对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进行阐释,希望能对后来学者完善信赖保护理论和机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行政权在国家运行中的扩展,公法领域呼吁维护信赖利益的必要性,从私法领域引入了信赖保护原则。信赖保护原则足平衡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利的重要原则。是形式意义的行政法治走向实质意义的行政法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岳媛 《决策与信息》2010,(10):101-101
不当得利发生后,即在受益人与遭受损失人之间发生了不当得利之债,受益人应向遭受损失人偿还其无合法根据而取得的利益。受益人如何返还其无合法根据而取得的利益,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家事代理权在我国《婚姻法》上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均没有明文规定,但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该种制度的设立,对于调整规范夫妻关系,维护财产交易安全和保障第三人合理信赖利益等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从案例到技巧、理念的深入分析,揭示了销售简单却根本的道理:真诚关注顾客,获得客户信赖,真正理解客户需要,强调客户利益,帮助客户做出明智决定。最后强调德比智更重要,技巧的更高境界是德。  相似文献   

11.
尽管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十年来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具体执行情况并不乐观。从“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可看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之一斑。圣元、伊利、蒙牛、光明等属于国内知名企业,其乳制品占据了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就是这些被公众信赖的企业为了某种利益同样也置消费者(尤其是婴幼儿消费者)利益于不顾。  相似文献   

12.
广州大学城"地王"的出现,引发了社会对应否在大学城内建设商品房的争论,本文通过对政府在大学城内进行土地拍卖的行为进行了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分析,认为大学城的商品房应该建,但是定价不能够过高,政府在当中应该平衡信赖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城镇化为背景,从利益受损、利益诉求受阻、无利益相关者参与、利益博弈渠道不畅等四个利益视角分析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机理,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两个预防预警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途径,以期对有可能转化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因素及时做出判断,提前准备,减少损失,对于快速城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医疗费用型保险是否具有补偿性质,在处理该类案件时如何适用法律,一直是法学界和保险界争议的焦点。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直接影响到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利益,由此也引发了大量的保险合同纠纷。人身保险合同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保险法》并未规定。本文作者从业保险多年,现就医疗费用损失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坏账损失采用备抵法核算,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这种处理办法与客观事实不符,而且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坏账损失应作为会计差错更正或会计估计变更处理,不仅吸收了备抵法的优点,而且能真实反映确认的收入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利益的损失不仅是巨大的,也是综合的、全方位的,本文通过分析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体现,剖析了这些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保障社会公平和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分析了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重要意义,并从完善土地征地制度、完善失地农民就业机制、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杨青  刘晓明 《管理科学》2004,17(6):76-80
围绕风险投资利益各方在对待风险投资时的不同态度与一致目的(预期报酬最大或损失最小),对风险投资利益各方的投资和参与心态进行了博弈分析,并尝试从价值转移的角度对风险投资的形成机理与运作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改革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每一个改革措施的出台都会使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遭受损失。这次机构改革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可谓史无前例。那么,那些利益受损者如何对待这次冲击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概率销售作为一种新颖的销售策略广泛应用于旅游业。在双寡头销售商竞争销售背景下,两销售商分别向损失中性和损失厌恶型消费者销售高档产品和概率产品(中低档产品打包成概率产品)。本文首先运用博弈方法建立了损失中性下的概率销售模型,揭示了产品质量对销售商策略的影响。考虑到消费者在购买概率产品后存在期望损失,我们进一步构建了损失厌恶下的概率销售模型,研究了期望损失对概率销售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期望损失为概率销售商实施概率销售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可以增加概率销售商的利润,但可能会损害其竞争者的利益;销售商是否采用概率销售策略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购买损失和选择损失的敏感度。最后给出了数值应用结果及管理学启示。  相似文献   

20.
财务困境成本估计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樑  殷尹 《管理工程学报》2005,19(1):131-136
财务困境成本是指从破产清算或债务重组中产生的成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财务困境企业承担的成本,债权人承担的成本,企业和债权人以外的利益当事人的利益损失。财务困境成本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利益,包括企业内部的改进和外部的财富转移。实证研究表明,财务困境成本对企业价值和资本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