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批评,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前沿话题,刘文良的学术著作《范畴与方法:生态批评论》是该学术领域颇富创见的一项研究成果。鲜明的创新意识,精巧的辩证之思,突出的文本意识,浓郁的中国情结,是该著鲜明的个性。该论著着力于构建一座带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批评“诗意之厦”,为中西生态批评和生态文学研究实现良性互补和共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论湛若水《杨子折衷》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子折衷》是明中叶学者湛若水为批驳《慈湖遗书》而写成的一部哲学著作。此书的学术价值主要有二:一是使我们从侧面注意到了明中叶学术界借宣传或反击陆、杨心学而展开的新旧学术斗争历史;二是通过对杨、王心学的批评,对湛若水“合一之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先秦史学批评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先秦是中国史学批评的萌芽阶段,探讨这一阶段史学批评的状貌,有助于理解中国史学批评的发展路径和特点。此期关于史学价值之认识,有鉴戒得失、惩恶劝善、可资施政、有裨修养四说;关于史书编撰要素,有“事”、“文”、“义”三方面的探讨;关于史家素质,确立了“学识渊博”和“书法不隐”两条“良史”标准;关于批评自身之审度,触及了广义论辩的目的和特征,并无意中揭示出“知人论世”之科学方法。此期史学批评还有三个特点:往往与综合性学术批评混在一起;深受儒家学说影响;极为关注史学的政治功用而未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以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来分析评论文艺作品视为“最高标准”,别林斯基把美学的批评与历史的批评的结合视为“最好方法”。然而我国学术界对作为文艺批评的一个根本层面的美学批评重视不够,一些重要的文艺批评论著或教科书都不讲美学的批评,或把形式主义批评当作美学批评来讲。本文论说了美学批评是文艺批评的第一要务,美学批评的基本功能(释美与评美)以及对艺术美的形态与形式的批评诸问题。  相似文献   

5.
编者寄语     
面朝人海,春暖花开。有依山面海放眼世界的现代学堂,就有淡泊宁静祥和安适的现代学人;有笔耕不辍默默治学的学人,也就有恢宏沉稳平实深厚的学术平台。汕头大学学报以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选编刊登学术文章,荟萃各家学术思想,为有志于学术者敞开大门。不管盛名与否,只要英姿勃发,都虚位以待。大家之作,风度如华,显学术之盛象;小辈之文,推陈出新,启学术之蹊径。汕头大学学报,竭力打造自身个性品牌,为学术的繁荣贡献一分绵力。二十余载的努力随着栏目成果的呈现而渐获认可。“学术热点与前沿”和“学术批评与争鸣”两大专栏是…  相似文献   

6.
伍铁平教授著《语言和文化评论集》得以面世,说明出版界、学术界对学术讨论、学术批评及反对不良学风的支持。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该书收集的19篇文章,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学术讨论、学术争呜;其次是学术批评,指出并纠正一些语言学著述中的错误,即属改错性质的;第三则是对一些不良学风、抄袭现象的揭露,即属“批评”类型。从讨论、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几年来学界剽窃、抄袭、造假、浮夸等学术腐败的现象,今年刚刚成立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的99位委员一致投票通过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在学术界以打假著称的学者杨玉圣说:“这是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规范》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的不少具体规定专门针对目前学术界的一些突出问题。《规范》不仅再次重申学术研究的最基本规范:“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8.
杨联陞是继伯希和之后享誉国际汉学界的学术警察,不仅亲历了20世纪汉学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向,而且为战后崛起的美国汉学(中国学)研究把关。有意思的是,他个人的学术之途恰与大趋势逆向,从社会科学转向中国文史之学,再转向欧洲汉学的立场,教洋人读书,以学术批评引导和纠正国际汉学研究的趋向与弊病。其论学主张“深入中国文献的内部而尽其曲折”,强调解读本事与寻绎本意。这对于迫切渴望在国际学术界谋得一席之地的中国文史之学而言,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9.
学术,作为一个撑起国家脊梁的精神产业,是不允许无聊、非科学的东西染指的。但目前风行起来的三大流弊却在学术界登堂入室,并成为制约学术力提升的主要阻力。“学术行政化”是中国的特产,不仅在“殖民化”学术界,也是滋生“学术腐败”的首因。“学术腐败”——“学术白粉”,不仅在侵害学术机体,也在腐蚀学术界的学术精神、学术道德、学术品质。“学术快餐化”——现代社会共生物,正在使学术泡沫化、注水化、无聊化、超女化。三大流弊不除,中国的“学术崛起”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0.
公私合营企业的“定息”的性质是否是剥削收入和剩余价值,是目前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问题。这并不是一个概念上的简单争论,而是关系着我们深入了解灵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原则的问题。正如斯大林同志指出的:“如果没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没有自由的批评,任何科学都是不可能发展,不可能进步的。”我们正是抱着这样一个目的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来请同志们指教与批评。我们认为“定息”是公私合营企业里资方人员的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但不是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1.
建立规范而严格的学术评价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的学术著作审查报告作为学术批评的一种,在整个学术评价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国近现代学术批评发展过程中,情与理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二者共同组成中国学术批评的基本内容,构成有别于西方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就学术研究而言,现代学人对二者的关注并不均衡,其中关于理的层面谈论较多,而情的层面谈论较少,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仅有只言片语的涉及。陈寅恪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下两册所写的审查报告蕴含着三对情与理的关系,即学人交往之情与奉命审查之理、主观想象之情与客观真实之理、文言表述之情与思想呈现之理。三对情与理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定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一方面让陈寅恪的学术批评看上去挥洒自如,逸趣横生,充分照顾各种情感因素的同时,为学术界提供了高深的学理阐释,提升了学术批评的层次;另一方面也让陈寅恪在学术批评的情与理之间徘徊游离,文风回环往复,雅训有致,如一种高妙而孤傲的语言游戏,呈现言人人殊的状况。借助个案研究进而阐释不同层次的情与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深现代学人对于陈寅恪独特哲思和情怀的认知,也有利于扩展现代学人对于传统人文精神和学术批评意蕴的感悟,从而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历史营养和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12.
宋代开始,一些绘画评鉴大师为了集画论之大成,多把前人画论抄掇一遍,然后再加入一些自己的观点,最具代表的是韩拙的《山水纯全集》。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此书“抄袭”之处较多,并随意修改原著,态度很不端正,学术价值较低。然而,韩拙虽然“抄袭”很多,但有些思想却是对前人画论的再发展,意义重大。韩拙在郭若虚“三病”基础上“召匡”病的提出,在王维“意在笔先”思想下的“预想目前”、“笔法推之”观点,以及对荆浩“四势”、“六要”的新解和新“三远”的阐发,都是他有意对前人理论的思考和创新,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学术界的批评气氛颇为浓厚,但也出现了些不良现象:目标散乱,重点不突出;批评的态度不正常;参战者少、旁观者众;学术管理机构、学术行政领导对有学术道德问题的学者态度暧昧.要发展正常、健康的学术批评,要建章立制,规范学术批评活动;要肯定和支持学术批评的成果;要开辟更多的新阵地,提供更多的活动平台.  相似文献   

14.
显示个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大学报创刊五十年了。五十年间大概有三代学者在这里展示过自己的学术成果。第一代学者五十年代已经成就卓著,一直起着引领学术的作用,目前大多已凋零,但仍有不多的几位继续耕耘着;第二代学者于建国之后“文革”之前进入学术界,“文革”结束后的二十几年间十分活跃,现在有的也已经退出了;第三代学者也就是“文革”以后才进入学术界的,现在正当学术的黄金时期,已经成为学术界的骨干,也是北大学报主要的依靠力量。“江山代有才人出”,像北大这样的地方,不管社会上向钱看的风气如何劲吹,总会有一批志在学术、看起来傻傻的人在学术的园地上默默地耕耘着。这是北大的幸事,也是北大学报的幸事!  相似文献   

15.
有说服力的文艺学学术史书写路径,应该为“文艺学(研究)—文艺学批评(研究的研究)—文艺学学术史(整合梳理、深化提升)”。当前文艺学学术史书写之所以不能像文艺史书写那样让人满意,关键的原因是本该有的“完整链条”不完整,即未能借力于能够展现学术共同体集体智慧的“批评”。就大的方面而言,“文艺学批评”对于文艺学学术史书写的作用,可分别从“众人的前期准备”“自身的中间补充”和“他人的后续推进”三个主要环节来考察。  相似文献   

16.
在学术批评不景气的今天,《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学术批评与争鸣”栏目能够坚持理论探索,为学术的多方交流与发展提供平台,积累学术成果。尤其是发表在该栏目的一些学术争鸣文章对推动文学、美学的学术交流与争鸣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郁贤皓先生在对詹钅英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一书的批评中有一些是不实之辞,指责“此书在古籍整理的方式和学术规范上有些问题”。本文针对郁文的不实之辞,实事求是地一一引证詹书,据理进行驳辩。指出詹书无论是在整理古籍的体例上或是在引用他人学术观点的范式上都是一部严格遵循古籍整理学术规范的著作。它既不存在“剽窃”和“抄袭”,据他人成果为己有的问题,也不存在有违犯《著作权法》的侵权行为。恰恰相反,詹书是以《著作权法》为准绳,本着“片善不遗”的精神,尽可能多地为李白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力求全面反映当今李白研究的新成果,方便于人的。它力求有善必录,录必注明,从不掠人之美。本文呼吁学界要有一个良好的学风,遵守学术规范,批评要摆事实、讲道理,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莫要个人意气用事,平白地责人以不实之辞。对那些实事求是的批评,则表示衷心地感谢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是当前学术界共同关心的课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是一个生态学与文学交叉的领域,特别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它体现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生态批评有丰富的理论资源,但创造性的转化工作做得不够,因此,它缺乏坚实的学理支撑和充足的学术基础,建立学科的条件尚未成熟;生态批评的研究现状不尽如人意,它更应关注文艺自身发展的生态,加强对社会文本的研究和实证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詹丹在2009年6月12日《文汇报》发表文章指出,“学术垃圾”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学术腐败,剽窃造假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因为过度追求发表数量,因为发表与名利直接挂钩,给种种不正当交易开辟了市场,并反过来进一步败坏了学术研究的纯洁和严肃,破坏了学术风气。当务之急,是要在源头上阻遏“学术垃圾”的产生。一方面,要改变片面追求论文论著发表数量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光明日报》2004年9月17日报道,近年来,高等教育界和学术界少数人的学术腐败行为,对学术声誉造成了不小的损害。一度被称之为“象牙塔”的高等学校与学术研究领域里屡屡曝光的学术失范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学术的公信力。其原因在于“目前的学术评价机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杨玉圣教授告诉记者。“比如评职称,要求数量、学位,出多少书,有多少获奖成果、项目等,如果按这个标准,已故的学界泰斗钟敬文先生现在要评个教授都会很难了,这岂不是荒谬之极?”温儒敏教授也认为:“现在的高等学校过于追求一些名气方面的指标,而忽视苦练学术基本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