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模型,将中日价格差异用中间投入生产率、劳动价格、劳动生产率、固定资本价格、资本生产率和“其他”等6个要素进行解释,并推算出这些要素在整个中日价格差异中所占的比重,从而对中日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中国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低廉的劳动成本和资本价格,而日本则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中间投入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目的在于给出客观准确评价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论文通过理论推断阐述了随着社会进步,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贸易竞争力水平和来源也将不断更新。进而通过计算中国、美国、德国的相应指数和实证比较外贸竞争力的不同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归纳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综合评价中国贸易竞争力的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阐述 :一是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试图说明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上竞争力的强弱程度和数量表现 ;二是分析内在原因 ,通过定量分析和企业调查 ,找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现状的产生原因 ,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因素 ,也包括促进和阻碍因素 ;三是要能针对产业发展不足提出建议 ,从而使产业的竞争可以保持持续性。 一、中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数量表现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 ,纺织服装业在国民经济中都继续发挥着支柱产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中日、中美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上世纪70年代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中国同两国的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特别是从1990年到2003年,中日贸易总额从165·99亿美元增至1355·7亿美元,扩大了8·17倍;中美贸易总额从117·67亿美元增至1263·3亿美元,扩大了10·74倍。2003年中国同两国的贸易额分别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7%和14·8%(见表1),两者合计已达到中国当年贸易总额的1/3。表12003年同中国进出口贸易排在前五位的国家排序(国地区别)(亿总美值元)(同%比)(占%比)占比变化1日本1355·731·115·7-0·72美国126…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结果,引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试图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统计指标体系,为进行国际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提出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计算、比较中国与主要出口竞争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ULC),发现中国制造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原因是多年来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明显快于工资增速,使单位劳动成本保持下降趋势。相对单位劳动力成本(RULC)的比较结果显示,即使不考虑提高工资将促使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以及基础设施、国内市场、政治环境等方面的优势,现有劳动生产率水平上,中国制造业仍能够承受约50%的劳动报酬上升。用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ULC数据说明,尽管汇率低估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但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这种附加优势已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7.
产业内贸易是与产业间贸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个国家既进口、又出口同一产业内产品的行为。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张,中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这种变化的最终表现是由产业间贸易为主逐渐转向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贸易结构和方式的转变会直接影响工业化进程。本文试图用计量分析方法来揭示它们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和时滞动态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动态关系和效应。 一、产业内贸易指数国际产业转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和需求重叠等诸多因素,这… 相似文献
8.
9.
产业内贸易现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贸易规模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距离贸易强国仍有相当距离.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和方法,通过多个角度,客观全面地描述了中国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而间接刻画了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水平,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也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准.此外,文章还针对中国实际情况,修正了GL指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因—果”为逻辑框架,从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四个层面构建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相关截面数据,以2019年世界经济总量排名前20的国家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目前仅是数字内容产业大国而非强国,综合竞争力水平在世界经济总量排名前20的国家中处于中游,与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的地位明显不匹配;政府政策不到位、产品竞争实力不强、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关联支持产业不完善、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是制约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从完善政策配套体系、推动企业持续创新、构建协同产业集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要素资源升级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
引力模型的应用: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度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是进行服务贸易国际比较的重要评价指标,大多数学者利用已有指标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但现有的竞争力指标不适合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故基于引力模型理论,建立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度量的新方法,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总体上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走强,但现代服务贸易的行业竞争力非常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14.
IMD国际竞争力评价技术及其应用——以中国区域国际竞争力评价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对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作了简要介绍,并解读其综合评价方法。同时针对IMD将国家内部经济体(如中国浙江省)纳入其参评体系后带来的评价技术和理论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利用IMD评价技术对中国东部10省市国际竞争力加以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92-2009年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品种及包装细分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农产品之一,而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出口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下降。基于对茶叶品种的细分,运用出口单价、国际市场占有率、RCA指数测算了1992—2009年中国不同品种、不同包装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并通过与其他茶叶出口大国进行对比,找出中国茶叶的主要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大包装绿茶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茶类,但这种优势在下降。大包装红茶竞争力最弱;1992—2009年间,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变化的国际环境因素主要有加入WTO以及2007年的次贷危机,其中加入WTO的影响比较持久,次贷危机的影响较为短暂。 相似文献
16.
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清晰认识中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现状和区域间存在的差距,找出影响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全国2009—201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构建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熵值法对全国29个省市的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在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实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各省份依据其综合竞争力指数可划分为竞争实力强弱不均的四类地区,各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仍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愈来愈多的汽车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投资生产,可以说中国是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发展的世界舞台。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水平及发展态势愈来愈受到关注。本文借鉴国内外竞争力前沿研究,联系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实际问题,建立了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群的7大要素和48项指标的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了IMD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及统计学原理;分外商投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主要企业经济类型,展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系统分析,核心思想是把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作为国际型企业竞争力水平的标杆,与其他主要企业类型进行竞争力的系统分析,找出各类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和劣势,并分析未来的竞争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面临重构和调整,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被赋予新的内涵。文章从中间产品和增加值贸易视角,基于WIOD数据库和WWZ模型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制造业国内增加值DVA和RDV比重上升,国外增加值FVA比重下降,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多环节生产的能力不断提升;2004-2018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度缓慢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呈下降态势,但前向参与度上升,中间产品出口增加值占比提升;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在参与分工中价值链提升及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存在异质性的影响。资源禀赋和生产环节技术密集度差异影响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和地位;计算机光电设备、纺织服装等制造业前向垂直专业化(VS1)程度有所上升,从依靠进口中间产品逐步向生产中间产品出口国位置转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7—2015年的样本数据,构建含交互效应的面板结构VAR模型,定量分析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PPI造成的结构性冲击,并考察冲击的非对称性。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能源价格冲击对中国PPI的影响沿能源产业链递减明显,国际能源价格冲击对上游能源开采和加工业PPI波动的贡献度达90%以上,对中游化工行业如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PPI波动的贡献度为78%左右,而化学纤维制造业属于能源产业链的末端,国际能源价格冲击的贡献度仅为50%左右,消费品行业基本不受影响;国际能源价格正、负向冲击对大部分行业PPI的影响有较弱的非对称性。近年来对能源、钢铁等行业的过度投资也对PPI下行产生了很大压力,必须坚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蛛网模型在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新蛛网模型,该模型引入了蛛网面积的定量评价,指出了蛛网模型指标均匀分布的重要性,提出比较赋值法的正向化处理方案,有效避免了以往蛛网模型的面积失真现象。实证研究表明,改进蛛网模型解决了指标权重受主观因素影响的问题,但指标的个数及选取标准对蛛网面积和评价结果有较大影响,因此采用蛛网模型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时,评价指标选取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此外,考虑到维度选取顺序的不同会影响蛛网模型面积,所有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蛛网模型评价时的维度顺序必须保持一致,以确保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