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西方哲学大致可分为以科学──逻辑为重心的实证分析哲学和以人文──历史为指向的人本哲学。这两股哲学思潮对20世纪人类文化──精神氛围的建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哲学研究经历了本体论、认识论之后,进入第三个阶段──人本学日渐趋热的今天,这是因为当今时代精神体现在对人的强烈呼唤和关切上,因而,考察人本主义的思潮的发展走向,即回顾和总结现代人本主义与先前哲学发展上的联系,尤其是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从思想继承关系上来辨析,有助于整体上的把握。这正如黑格尔所说:“我们的哲学只有在本质上与前此的哲学有了联…  相似文献   

2.
论犹太-希腊哲学诞生的两条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史料描述希腊化时期的反犹太浪潮给犹太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并力图刻划犹太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发生的嬗变。作者指出以摩西五经为代表的希伯来神学思想与希腊哲学思想的融合是两希文化发生融合的精神性标志;由于希腊哲学被视为希腊古典文化的精神代表,使得希腊化时期产生的各种哲学均被视为希腊古典哲学的延续;然而,如果考虑到该时期东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和融合,希腊—犹太哲学应当被视为犹太神学与希腊哲学的有机融合,而犹太智慧文学和犹太释经学是犹太—希腊哲学诞生的两条通道。  相似文献   

3.
在外国哲学与中国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显示出的一个基本走向是,从拿来主义转向方法论的移植,从外来文化(包括哲学)的本土化转向中国文化(包括哲学)的国际化。在这两个转向中涉及到四种方法,实际上也是四个发展阶段。本文将对这四种方法及其走向作一简要的分析。1.拿...  相似文献   

4.
实践唯物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超越论─—哲学改革三阶段简议朱宝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哲学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十余年的哲学改革历程,以1986年为界可划分为两个很不相同的时期,前一时期是由“实践标准”的讨论所引发的对极左思潮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女性文学:告别1995──中国第三阶段的女性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文学:告别1995──中国第三阶段的女性主义文学王光明女性意识的确立与思潮的形成1995年是中国大陆女性作家的狂欢节。这一年,接连召开了包括“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讨会”在内的许多女性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不下百种的女性文学著作,仅丛书就有“红罂粟女性文...  相似文献   

6.
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观●郭国昌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沈从文,其批评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1)1930年8月至1932年7月在武汉、青岛等地讲授现代中国文学时期;(2)1933年8月至1936年4月主编《大公报·文艺》时期;(3)1946年10月至1948...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史料描述希腊化时期的反犹太浪潮给犹太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并力图刻划犹太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发生的嬗变。作者指出:以摩西五经为代表的希伯来神学思想与希腊哲学思想的融合是两希文化发生融合的精神性标志;由于希腊哲学被视为希腊古典文化的精神代表,使得希腊化时期产生的各种哲学均被视为希腊古典哲学的延续;然而,如果考虑到该时期东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和融合,希腊─犹太哲学应当被视为犹太神学与希腊哲学的有机融合,而犹太智慧文学和犹太释经学是犹太-希腊哲学诞生的两条通道。  相似文献   

8.
明末社会思潮的特点表现为:清除积弊、重振纲常、讲求实用,由以救亡图存。面对内忧外患,士人中间产生了忧亡心态并渐趋深重。其时文化思潮亦相应发生变化,因此,言情小说创作汇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思想潮流之中。明末言情小说观的基本内容是“情史观”、“情教论”和“清政说”。强调言情小说有与史书相同的地位和价值;倡言其教化人生、淳厚风俗的功能;并对政治起着讽谏与辅翼的作用。从万历四十年至崇祯十七年(公元1612-1644),言情小说经历了三个时间段落:“理论准备期(1612-1620)”、“理论表述期(1621-1624)”和“创作倾向体现期(1624-1644)”。  相似文献   

9.
任平,1956年10月生,江苏金湖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现任苏州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政治系副主任。10多年来,任平主要从事两个方向的研究。一是发展哲学与现代化理论,主要著述有《悄悄的革命——一文化价值主体的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论行为方式的变革)((光明日报)1985年2月11日);《行为周期与改革》以入文杂志》1985年第4期)以弹性控制与协调方式》以《中州学刊》1986年第4期);《中国现代化制度文明的内在机制》(《江海学刊)1987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的30年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30年。中国马克恩主义哲学研究的这30年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思想转向”,从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到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这个阶段总的来说,是对极左思潮的一次彻底的清理。第二个阶段是“返本开新”阶段,主要是哲学界通过完整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而“回到马克思”,重新厘清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逻辑和学术传承方向。第三个阶段是“多样化和个性化”阶段,哲学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些交叉学科比如政治哲学、经济哲学等新兴学科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具有现代意义的文艺运动和文艺理论批评,伴随着东北新文学的兴起,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历经五四到“九·一八”以前的新文学、沦陷时期文学、解放战争时期文学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明显的时期跳跃性、性质差异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性。特别是在东北遭...  相似文献   

12.
从政治走向文学的探索与启示──论周扬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周扬的批评思想是在其最初的选择中就基本确定了的。《周扬文集》的前三篇文章是《辛克来的杰作批莽)》,《巴西文学概况》,《绥拉菲莫维奇──(铁流)的作者》。在第一篇中,周扬十分赞赏辛克来的名言“一切的艺术是宣传,普遍地不可避免地是宣传;有时是无意的,而大底是故意的宣传。”周扬在批评中主要担心不是文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而是文学是否能够具有宣传鼓动的力量。在第二篇中,周扬介绍的是巴西的文学,其思维显然是以政治为轴心而运作的。近代巴西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殖民地,独立国,共和国,周扬认为它的文学史亦可仿此而…  相似文献   

13.
哲学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研究重心,这样一来,哲学的发展就显示出了阶段性,并以该阶段研究的重心区分出不同阶段哲学的基本性质和风貌。就迄今为止的哲学发展史,哲学大体上经历了各具特色的六个发展阶段。(-)本体论阶段。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本原和本质是什么的学说。而对“存在”的理解,不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把它看作周围世界客观存在着的宇宙万物,亦即自然界,只是唯物主义者认为这一存在的本原和本质是其自身,而唯心主义者则认为是意识(或精神、思维)。人类哲学发展的第一个形态——古希腊哲学阶段…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文学论争出现了不少热点问题,其中文学主体论、本体论和价值论被称为新三大论。本文想就文学价值论问题做些理论上的思考与探索。限于篇幅,文章主要阐述以下两个论题:新时期文学价值论危机及关于建相马克思主义文学价值论体系的几点看法。一、新时期文学价值论危机:所谓新时期文学价值论危机有两重含义,一指新时期文学本身的危机状态;二指新时期文学价值理论上的危机;二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因果联系。新时期文学价值论危机(以下简称危机),在我看来,首先是现代主义的危机,是新时期文学在现代主义各种文艺思潮影响下出现的文…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教学原则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反思与引进阶段(1978—1984年),即我国教学原则研究开始形成方法论的问题意识阶段,研究者能用冷静、客观和公允的态度进行反思,其中渗透着明显的辩证法思想;在对我国传统教学原则和对凯洛夫教育学体系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有意吸收和借鉴其中的合理成分。(二)批判与整合阶段(1985—1988年),开始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审视教学原则的研究,全面分析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试图找出处理这些矛盾的实际工作要求。(三)体系的新建构和研究的多样化阶…  相似文献   

16.
除了大家熟知的显性话语资源,1980年代文学主体性理论建构还有三种潜在话语资源:胡风的文艺思想、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思想观念。1981年重印的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一文与胡风文艺思想有暗合的地方,而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一文无论整体思路还是具体观点都有与胡风文艺思想接近之处。西方存在主义思潮、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对刘再复理解人的本质与艺术的社会功能有很大启发。中国“史传传统”的伦理学原则与儒家学者重视人的情感的哲学观念等传统因素,则通过李泽厚的哲学研究影响了刘再复等人。由于前两种资源的合法性在当时还存在很大争议,而倡导文学主体性的学者在文化立场上对传统多持批判态度,因此这三种话语资源在文学主体性理论建构中主要以潜在的方式存在,这显示了1980年代文学主体性理论生成的思想背景的复杂性及其理论内涵的丰富与驳杂。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哲学研究:多元论的挑战与误区金延,唐清涛陕西师大政治经济学院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对当代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何解读、对待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准备从哲学层面就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多元论加以剖析,揭...  相似文献   

18.
生态哲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哲学是以生态及生态系统为对象的哲学反思。这里的“生态”,包括人类生存与发展须臾不能离开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存环境,是其二者的统一体;这里的“生态系统”,包括“人──自然”系统和“人──社会”系统,是其两系统的关联巨系统。德国学者汉斯。萨克塞认为“生态哲学研究的是广泛的关联”,也“就是探讨自然、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学说”。①还有诸多学者用“人类生态学”([美〕巴罗斯,1922年),大地伦理学(〔美]A·莱昂波特,1933年),“系统生态学”([美]E·P·奥德姆,1952年),“地球伦理学”([日〕丸山竹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浩繁的历史文献探索中,主要考论三个问题:1、老子学派的形成地点是在沛(今江苏沛县)。应称为“沛老子学派”;形成时间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至该世纪末;到公元前4-3世纪发展到齐国;在秦汉之际相当活跃。2、考索了老子学派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学者及其重要学术成果。3、探讨了老子学派学术要旨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1)“小国寡民”不是他们的理想,而仅是他们所记录的人类社会曾经有过的一个历史阶段;老子学派不主张分裂,而主张统一;不主张倒退,而主张前进;(2)老子学派不反对法治,恰恰相反,他们是坚决主张以法治国的;(3)老子学派的学术形态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前进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该时期的特色。沛老子学派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有极大智慧的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20.
方东美的哲学观余秉颐方东美(1899-1977),安徽桐城人,毕生从事哲学与文化的研究,著述宏富,是港台地区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关于哲学,他说:“哲学思考至少有三种途径:(一)宗教的途径,透过信仰启示而达哲学;(二)科学的途径,透过知识能力而达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