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王夫之哲学的最大特点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进行了较完美的结合,呈现为中国“朴素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的成熟形态”和“朴素形态的唯物辩证法发展的高峰”①。那么,为什么王夫之哲学是朴素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成熟形态”和“发展高峰”?它具有哪些朴素唯物辩证法的特征?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进而揭示王夫之哲学卓越的历史地位和独特价值。王夫之哲学具有四个明显的朴素唯物辩证法特征。一、“实有”范畴的崭新概括中国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哲学在探讨世界本原问题时,大多没有摆脱具体物象的…  相似文献   

2.
"道"是王夫之哲学的基本范畴,也是其法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以"道"为基础,王夫之展开对人类秩序形而上的反思和批判,并建立起"道"的法哲学本体论。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深研医理,精讨岐黄之说。而论医则无不与其哲学认识密切相关,诸如:论仓公与“火齐汤”;论《素问》二火之说;论五行的整体和谐之说,则为其中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显示了王夫之广博的医学知识和独到的哲学见解。  相似文献   

4.
一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对人学性质的理解见仁见智,而对哲学与人学关系的看法,更是歧见纷呈,众说不一,但在国内哲学界有一种似乎很新潮且有一定影响的说法,即哲学就是人学。主张“哲学就是人学”的人认为,人是世界的主体,哲学应以人为本,人是哲学的出发点、中心和目的;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世界,它是通过对人的理解来理解世界的,哲学在内容上是自我认识的理论。所以,简而言之,哲学就是人学。持“哲学就是人学”观点的人还有一种说法,即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人学。因为哲学应反映时代精神和自身发展的内在…  相似文献   

5.
肖航 《船山学刊》2009,(4):21-24
王夫之政治哲学中,“钦”本义为“敬”,是君主最为核心的德目,“钦”的最重要对象为天命、民彝、善恶。“钦”贯穿了王夫之相对君主论、天命观、民本论、人性论等具有特色的政治思想.对传统的政治哲学思想既有继承也有改变创新。实为其政治哲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6.
《诗经》与《圣经》中的诗歌之间具有许多契合点。王夫之的诗学观念与基督教圣经学的诗歌理念比较接近 ,其间存在着可比性。王夫之对《诗经》中的《雅》《颂》部分特别感兴趣 ,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对《诗经》中灵性思维的深刻认识 ,主要表现在他对《大雅》的思维模式的研究上。王夫之的诗经学研究成果丰硕 ,这得益于他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儒学在形成之初,就诞生了丰富的历史哲学思想。孔子、孟子、董仲舒、二程、王夫之等建构了传统儒家的历史哲学。到了近代,由于社会的变迁以及西方现代研究方法的引入,儒家历史哲学出现了转型。其结果,儒家历史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体系更为完备。这对于中西历史哲学的互鉴,对于中国哲学整体体系的建构,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30、40年代,金岳霖先生会通中西哲学,创造性地构建了自己的体系,写成《逻辑》、《论道》和《知识论》三部著作,把中国近现代哲学推向了新的思辨境界。金先生对西学有深刻的了解,其著作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了西方哲学的明显影响。但是,他毕竟是一个中国哲学家,他的哲学创作与中国传统哲学息息相关,是传统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结果。然而学界对此认识尚不充分,虽然也有学者触及了这一论题,但研究大抵以《论道》为限,笔者以为,金岳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展开于其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其逻辑研究发扬了先秦墨家的逻辑精神,其知识理论接上了自孔、墨、荀直到王夫之的中国传统认识论的主流,其元学探讨则饱含着民族的哲理情感并使传统天道观上的理气之辩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发挥它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必要开展哲学学的研究,建立一门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本文想就什么是哲学学,为什么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哲学学,以及怎样建设哲学学等问题,谈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在评价孔子时说;“自生民以来圣者不一矣,尽生民之所知而知无不至,乃以集大成而为大成,未有如孔子者也。”同样我们也可以说,“自孔子以来圣者不一矣,尽生民之所知而知无不至,乃以集大成而为大成,未有如王子者也。”我认为,这对王夫之不能不说是一个恰当的评价。王夫之的思想(包括哲学思想)是中国封建时代思想的集大成者,这已成为思想史界的共识。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尤其具有“大成”气象,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对中国封建时代哲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矛盾观述评李德明王夫之是明末清初最有成就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突出贡献之一,是把古代哲学中的矛盾现,发展到了当时历史条件所允许的高度。本文拟就此作一述评。对传统哲学中形而上学外因论进行批判,论证了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绝对性(一)敏锐地观察到我...  相似文献   

12.
顾炎武与王夫之、黄宗被学术界公认为“清初三大家”,他在经学、史学、哲学、地理、文学等学术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在这些领域作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迄今为止对他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思想的研究,却远未深入。就学术界对其哲学思想的研究而言,总的说是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泛泛而论者居多。其中某些带有一定代表性的论见也表明了其研究的总体水平确实不算高。例如,有人说,“顾炎武的哲学思想是比较贫乏的”①;也有说顾炎武“少有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议论”的因而断言“顾炎武不是哲学家”甚至说了顾炎武“以实学来取代哲学”,是…  相似文献   

13.
哲学学论纲     
哲学学作为哲学的自我反思,它以人类广义文化为参照,把哲学本身对象化。哲学学是一个由不同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在文化的逻辑层面,哲学与文化原型的关系构成元哲学的对象;在文化的历史层面,哲学与原始文化之间的始源性关系成为哲学发生学的研究内容;在文化时代性维度上,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确定了哲学社会学的考察范围;在文化民族性维度上,哲学与不同文化系统的关系构成比较哲学的研究领域。“哲学是什么”为哲学学的基本问题,对它可作出各种可能的回答。哲学学与哲学理论、哲学史之间的开放性联系,决定其兼具规范性和描述性双重特证。  相似文献   

14.
我初次认识船山,就是当兵结束后考入研究院将要开始努力学习的时候.1983年春,有一天我参加韩国东洋哲学会,在会场上听见"王夫之"的名字.当时发言的主题不是关于船山的.发言者没准备提纲,只是在自己的研究成果中轻描淡写他,我只听到他的名字.当时我记不住发表者关于船山哲学涉及的具体内容.但是有缘分似的,忽然听到的船山的名字沁入于我的脑海里.我觉得我和他之间有前生的因缘.我向同学问:"王夫之是谁"?通过他的大体说明,王夫之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和冲击.其后到了今天,我一直研究他的哲学.通过写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过程,我的研究成果逐渐成为具体化.  相似文献   

15.
熊十力曾指出,王夫之哲学的特质有四个方面:尊生,明有,主动,率性。王夫之阐发《周易》经传的思想,把宇宙看作是生机盎然、永远运动的宇宙,强调自然、社会、人生之变动不居,肯定与时俱进的儒家精神。其"天地之化日新"之精神内涵的动静观、矛盾观及"乾坤并建""两端生于一致"的宇宙观及思维模式极有价值。王夫之继承了张载的气论,进一步肯定天人之间只是一气而已。"气"是王夫之哲学的最重要范畴。"气"为"实有",统贯天人,其宇宙观是"太虚即气""太虚一实"的气化宇宙观。其理气观、道器观、能所观、知行观有甚深意蕴。在人性论、性情论及理欲观上,他有真知灼见。他关于人性"日生日成""天理寓于人欲",情、才出于性且彰显性的看法,都可以作创造性转化。三百年来,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成为近代启蒙思潮的重要资源之一,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恩格斯的哲学学思想金顺尧恩格斯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划时代的哲学家。他一生研究了各种哲学问题,其中也包括对哲学的本质、哲学的产生、哲学的发展和哲学的功能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哲学学问题。过去,我们对恩格斯这方面的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最集中地表现在:历史著作的撰写中必然有哲学思想贯彻其中,历史不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机械摹写,而是通过史学家的重新构思,使史书彰显某种道理,传达某种价值观念.价值与知识并重,史料的采撷、记录、评断与价值的彰显结合,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哲学对历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为史家提供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所必需的立场、观点、价值取向.哲学是历史的灵魂,决定史著的思想高度、艺术高度,而这两者是"成一家之言"的关键.王夫之的《读通鉴论》,是史评中最富哲学思想的著作,它的特点是:其一,不言正统;其二,因理事而论得失.王夫之在"通""鉴""论"几方面的发挥,都是在哲学的指引下做出的.  相似文献   

18.
崔海峰 《船山学刊》2002,(4):35-37,40
后世论清初学术思想者 ,以王夫之与顾炎武、黄宗羲三家并称。但王夫之在中国哲学、美学和诗学史上的地位 ,远较顾、黄两家为高。王夫之的诗学著作主要有《姜斋诗话》、《诗广传》、《古诗评选》、《唐诗评选》和《明诗评选》等。虽然学界早已公认王夫之是伟大的美学家、文学家 ,但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国内 (主要指大陆 )没有出版过一本王夫之诗学研究的专著 ,各种文学史或文学理论批评史专著中也大都没有王夫之的一席之地 ;各种中国哲学史专著中大多不涉及王夫之的美学思想 ,而明清美学断代史或中国美学通史也未见出版。研究王夫之诗学…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中期,在毛泽东同志的一系列讲话的直接推动下,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乃至其他各行各业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史称工农兵学哲学用哲学运动,人们习惯称为群众性学哲学用哲学运动。群众性学哲学用哲学运动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特点之鲜明,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壮丽篇章,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的史论,不只是在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强调人臣义务的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判断或作为改革家极力主张的现实政治理论,而且更强调“变化”时代的意义,这就是其所具有的历史性。除《读通鉴论》、《宋论》之外,王夫之的大部分早期著作虽然主要是对经典的诠释,但反映其古代史论的内容也不少。在这些著作中,王夫之试图把观点和史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有意识地把评史和论政统一起来。因此,他的很多史论渗透着他自身很强的现实政治主张,同时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建构起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