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台西与吴城     
台西、吴城都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商代遗址。台西最早发现于1965年,它位于黄河流域冀中平原滹沱河畔藁城县东台西村东北,吴城最初发现于五十年代,在1973年经过发掘后才确定了文化性质,它分布在长江流域江西清江吴城,地处丘陵的萧江沿岸。台西村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它的主要文化堆积集中在西台、北台、南台等三个高大土丘及附近的耕地上,经过1973、1974两年的发掘,共揭露面积1889.75平方米,约占遗址总面积的五十分之一;吴城遗址面积约61万平方米,大于台西遗址约六倍,文化堆积保存较好,主要发掘区在土城内,1973、1974、1974秋、1975年四次发掘  相似文献   

2.
以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的发现为代表的云南青铜文化是一种与中原青铜文化有某种相似的底色,但它又是一种与商周青铜文化很不相同的一种青铜文化。由于我国云南地区的地缘关系的特点,云南青铜文化不仅为研究我国西南地区民族史的学者所关注,也为国内外研究东南亚古史和太平洋交  相似文献   

3.
中原商周文化向长江流域的扩张,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模式进行的,其影响程度及结果也不相同。中原商文化在二里岗时期曾大规模向长江流域扩张,直接促成了长江流域商代青铜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殷墟时期,中原的青铜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由于商王朝疆域的内缩及对周边控制力量的减弱,促使长江流域的青铜文化迅速发展,并使区域性文化中心得以形成。此时,南方青铜文化明显承袭二里岗时期所形成的一些传统,同时又接受了以安阳殷墟为中心的中原晚商文化的新因素。长江流域各支青铜文化在中原商王朝礼制文化的强烈影响下,不仅进行着物质文化的融合与统一,而且还是思想观念上的融合与统一,为西周集中统一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而到了西周中期,中原地区的强势文化已波及到大江南北,长江流域已成为西周王朝政治文化统辖的直属地区。随着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意识形态领域,长江流域有的部族已开始采用中原商周的礼仪制度作为社会的整合手段,以规范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长江流域在商周时期的文明化进程既体现出中央王朝与边疆地区的文化与其政体性质及生活形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反映出长江流域的古代社会主要通过地方与中央的行政隶属关系被纳入文明社会的发展框架中。  相似文献   

4.
关于裴李岗文化的性质和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和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具有特殊的文化面貌,在年代上早于仰韶文化,对探索中原早期新石器文化开始取得了突破。这两类遗址的发现已达三十余处,前者分布于冀南、豫北,后者则集中在豫中一带。从文化性质上,两者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也有相当大的差异,是否属于同一个文化系统,目前尚有不同的意见。如分别称其为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或统称其为磁山-裴李岗文化,而认为两者属于不同的类型,不过它们  相似文献   

5.
汉书遗址位于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镇汉书村,是松嫩平原青铜时期考古学文化的一个标志,2001年6月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半山遗址是2009年大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遗址,虽没有进行考古发掘,但从采集的陶片、石器、骨器、动物牙齿、人类头骨与汉书遗址出土文物相比较,应属同一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6.
洛阳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偃师二里头的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夏代青铜器是对初期青铜器的继承和发展。其数量和种类虽不是很多,纹饰也较简单,但在青铜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发掘的墓葬结构不同,出土青铜器在墓中的位置与组合也有差异。已出土的青铜酒器、容器、兵器、乐器、装饰品等,各具特点,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甘肃岷县占旗遗址出土的30件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初步探讨了该遗址出土铜器的技术特征:材质以铜锡铅三元合金为主,铅含量普遍较高;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少量器物为锻制而成。这一特征与陇南地区早期齐家文化的铜器相比存在差异,以铜锡铅三元合金为主导的铜器技术在陇南地区洮河流域出现的时代最早,可能受到齐家文化及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等多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洮河流域寺洼文化铜器的技术特征,为深入探讨甘青地区早期青铜技术的发展及寺洼文化与周边地区青铜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拉乙亥原为青海省贵南县所辖的一个乡,位于龙羊峡上游的黄河谷地,此地发现了中石器时代遗址群、马家窑文化遗址、齐家文化遗址及卡约文化遗址,是黄河上游罕见的具有文化连续性特质的远古人类聚居区。结合考古学和人类学关于"文化"的定义,笔者认为应当把这些遗址群及其考古文化统一命名为拉乙亥文化。  相似文献   

9.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兴盛于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早期阶段的青铜文化.在分析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聚落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夏家店下层文化典型遗址进行科学的植物浮选与植物种属鉴定综合分析,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粟作农业成为生业结构的主体,并取得了支配地位.同时,遗址中所见动物骨骼表明,家畜饲养业已经成为当时居民肉食品的主要来源,并作为粟作农业的补充在当时的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谷物与动物资源的充足供给和可靠来源将远古先民从不断寻找食物中解放出来,进行国家事务与宗教事务的管理,推动了这一地区进入早期青铜文明时期.  相似文献   

10.
林县商文化     
以前,对林县商文化遗存只作过一些地面调查。近年来随着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发展,在林县境内发现了几处商代遗址,并出土几件商代青铜器,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注目。这对研究殷商文化的发展及分布情况,无疑有重要的帮助。本文着重对林县青铜文化的类型、特征提出某些探索性的看法。 一、林县商文化的发现及分布 林县商文化的发现始于本世纪70年代以后。这些遗址多分布在漳河、淇河、洹河的两岸。漳河流域的有东盘阳遗址。淇河流域的有阳台寺遗址、前寨遗址、荷花遗址。洹河流域的有下陶遗址。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国,曾先后发生过由青铜、冶铁科技革命所引发的社会变革。青铜革命孕育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推动了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迈进;冶铁革命则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哺育了以战国诸子百家为代表的封建文化。本文不准备讨论青铜、冶铁革命的兴衰细节,而旨在揭示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的一般联系。一、青铜冶炼引起的革命我国迄今已知最早的青铜器,是一件单范铸造的青铜刀,距今约五千年,1975年发现于甘肃东乡县的仰韶文化马家窖类型遗址  相似文献   

12.
随枣走廊是两周时期南北文化交流之重要地区。该地区出土的两周青铜礼器涵盖西周早期到战国,且数量丰富、类型多样,能够全面表现出当地的文化变迁和社会结构。具体来看,两周青铜礼器组合和型式的演变表明,该地两周时期文化发展的阶段性转变十分显著,总体经历了由中原文化到楚文化、再到秦文化的基本发展过程;青铜礼器组合的差异,则反映出该地区贵族社会的组织结构,表明当时该地存在诸侯、大夫、士等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13.
由墓葬制度看二里头文化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偃师二里头遗址是1959年发现的,自那时以来,已进行了多次发掘,目前,发掘工作尚在进行中。在该遗址约四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宫殿建筑基址、铸铜遗址、各类墓葬及青铜器、精致的玉器、象牙雕刻、石器和大量的陶容器等。特别是两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基址的发现、表明这一遗址的某一阶段是一个已进入阶级社会的都邑废墟。 由二里头的层位关系及其文化内含知,它是晚于河南龙山文化和早于二里岗期商文化的一支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遗存,故命其为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可分为四个文化期,文化遗迹和遗物较多的是第二期和第三期,宫殿基址和较大的墓葬都在第三期,表明第三期是这一遗址最繁荣发达的阶段。像二里头遗址一样的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地区,这一地区,正是古籍中记载的夏族活动地域。  相似文献   

14.
山东泗水尹家城遗址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先后于一九七三年三月和一九七九年十月,在山东泗水县尹家城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这处遗址文化堆积较厚,包含的时代以典型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为主,二里岗文化晚期、殷墟文化期(青铜文化)的遗物也有发现。龙山文化层出土大量的骨、石、蚌质生产工具和以陶器为主的生活用具。在距地表三米  相似文献   

15.
老官台文化和李家村文化的遗址,发现得都较早。起初人们把它们都列入仰韶文化的范围。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不断积累,人们的认识逐渐明确起来,开始认识到这是两种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类型。 1960年在陕西西乡李家村遗址,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16.
白金宝遗址是松嫩平原典型性青铜时代文化遗存,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保护和利用价值。通过白金宝遗址发现及历史文化背景,三次考古发掘情况,归纳第三次发掘考古学内涵和文化价值,调研遗址自然存在条件和保护措施,提出白金宝遗址规划、保护、利用、建设及发展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小拉哈遗址是小拉哈文化的命名遗址。小拉哈遗址的发现,在松嫩平原第一次呈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三叠文化层,小拉哈遗址的文化内涵,对松嫩平原上的昂昂溪文化、小拉哈文化、白金宝文化系统的串连化整合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研究这一地区古代民族关系、经济与文化发展等,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博物馆10月12日举办大窑文化遗址发现20周年纪念活动。 为“大窑文化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汪宇平先生对此作了回顾与展望。 大窑文化遗址的发现,把我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了距今7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早期的石器制造场,填补了我国考古学上的一项空白,对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一千纪——公元前二世纪时期朝鲜半岛发现多枚与青铜短剑支石墓伴出的细纹铜镜,经与我国商周青铜文化比对,半岛的细纹铜镜以线的艺术构成几何形图案,确认其渊源于中华古文化,尤其与殷商文化密切相关。青铜短剑支石墓渊源于山东东夷文化与东北地区古文化的融合,并经由辽西辽东而后进入朝鲜半岛,青铜短剑为东北系铜剑,分东胡系与貊系,箕子族团“走之朝鲜”,接受北方的青铜短剑石墓文化,建立“衣冠带剑”的君子国:半岛所出明刀钱与布币系箕子朝鲜与中原燕、齐等国经济交流与商品贸易的遗留物证。  相似文献   

20.
继广州市东郊飞鹅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之后,最近广东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番禺县龙洞乡盆地(距飞鹅岭遗址不到一公里)四周的小山岗上,又发现了与飞鹅岭遗址同属一个文化系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十三处。这些遗址中以铲山遗址、蟹山遗址、林校标本园遗址、西园庄遗址、村底山遗址为最重要。采集得的石器以有肩、有段、梯形、方形的斧、磷和砺石为最多,也有凿、刀、铲、刮削器、(石族)、网坠、敲砸器、压捶、饼、环、磨盘和石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