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社会的民族杂居区域,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始终为一大难题,畲汉关系亦莫能外。有关畲汉民族间关系多数学者已意识到共同民俗信仰的协调功能,并通过田野调查做出描述和探讨,然尚待提升。本文基于近年来对闽东林公信仰的深度调研,从明清虎患推进闽东林公信仰的传播、身处虎患前沿为畲族赢得林公信仰传播的发声权、同出"闾山"明晰畲族传播林公信仰的认同感、委托管理宫事确定畲族在林公信仰中的领导地位等逐一考证,并在综合这些考证的基础上,提出畲族在领导畲汉民族林公信仰传播的地位对民族融合的特殊意义,以期追溯和逼近《摆脱贫困》中的民族团结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罗源县戈口公社福湖大队,是个畲、汉族杂居的大队,有畲族103户、汉族14户。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畲汉两族共建精神文明,大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队上办起了文化站。文化站藏书一千  相似文献   

3.
钟晋兰 《民族论坛》2004,(11):53-54
历史上的畲族是个只有本族语言、没有本族文字的民族,欲了解畲族早期的历史状况只能依靠外族的文字记录以及畲族内部的口传历史。在客家先民大量南迁之前,闽西是畲族的主要分布地,在闽西客家八县中,现在仍有许多居住着蓝、雷、钟等畲族姓氏的村落。在这些村落及其邻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畲族风俗,流传着不少与畲族有关的传说。遗憾的是,这些传说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对此进行研究的更是廖若晨星。本文试对闽西流传的两则畲族传说进行解读。传说一:很久以前,汀州管八县,八县都是客家人与畲民居住的地方,但畲汉不通…  相似文献   

4.
畲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畲族在历史上有"畲民""瑶人""峒人""山哈""輋人"等不同称呼.建国初,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国家决定实施民族识别政策,经过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后,1956年,畲族被确定为一个单一民族.从此,畲民获得了一个确定的民族身份.  相似文献   

5.
畲山淘艺人     
在参加这次会演的浙江省代表团《畲山风》剧组里,有一位来自最基层,曾参加过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定的畲族民间文艺工作者──雷森根。谈起21年前有那次盛会,雷森根认为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里团结友爱;各民族亲如一家的氛围。今天,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又相聚北京,仿佛是21年前的延续。 自从参加了第一届会演后,雷森根便操持起民族文化的职业,目前是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工作队队长。谈直基层民族文化工作.雷森根颇有一番感慨,为了挖掘整理畲族民间文艺;雷森根已踏遍了景宁畲山,访遍了高人,经常是…  相似文献   

6.
畲族文化璀璨而富有价值,但在畲汉融合、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畲族文化的传承并不乐观。教育是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不仅能传承现阶段的畲族文化,更能推动古老文化的革新。因此,探讨和研究小学教育阶段的畲族文化传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畲族的婚姻     
畲族的婚姻至今仍保留着本民族的一些特点。青年男女有的通过父母定亲,但更多的是通过在劳动中唱山歌,互相倾吐爱情,取得父母同意后,再托媒定亲。同姓原则上不通婚,但因姓氏少,只有兰、雷、钟、盘等几个姓,加上居住分散,所以,同姓不同房或五代以外通婚现象较为普遍。旧社会,由于民族隔阂和民族岐视,不准畲汉之间通婚是畲族家庭中的一条家规。解放后,这种现象有了改变,畲汉之间也有通婚的。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家庭,都是招女婿上门,并改从本姓。招的女婿跟亲生儿子一  相似文献   

8.
畲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畲族在历史上有"畲民""瑶人""峒人""山哈""輋人"等不同称呼。建国初,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国家决定实施民族识别政策,经过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后,1956年,畲族被确定为一个单一民族。从此,畲民获得了一个确定的民族身份。  相似文献   

9.
我们畲族的称呼,最早出于南宋刘克庄的《后村先生全集。漳州谕畲》一文。诗人李商隐曰:“烧畲晓映远山色”,范成大诗:“砍畲大树巅”;陆游曰:“山畲一老锄。”古代时,我们的先民搭棚居住,随山耕畲,刀耕火种。由于这样,而被称为“畲族”。(注:畲shē,意为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这样耕种的田地叫畲田。) 据钟氏宗谱记载,他们祖上于明朝成化十  相似文献   

10.
7月 ,江西省樟坪畲族乡的畲民们在白云深处的山路上奔走相告 :省长要来俺们乡啦!他们不约而同地把压箱底的民族盛装拿出来 ,穿出门 ,等待着第二天醒来时的清晨里欢迎仪式的彩排 ,等待着上级电话里确切的日期。省长比畲民还激动南方的热叫酷暑 ,热得残酷。7月4日 ,江西省省长舒圣佑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陪同下 ,驱车来到畲乡视察 ,樟坪畲族乡刹时间沸腾起来了 ,畲族民间马灯舞在串串炸响的爆竹声中 ,绕着省长一行舞得缤纷多彩 ,畲族少女把浓酽的畲乡“三碗茶”捧给省长 ,叠起的翠竹门迎候着省长来畲家 ,热泪涌起、夹道簇拥 ,畲族群众以从…  相似文献   

11.
畲族图腾祭祀盛典——"招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沿海著名土著——畲族,因历史上长时期来跟当地汉族错处杂居,频繁联婚,致使畲族的传统历史文化严重淡化;这种状况几乎是全国畲族的普遍现象."招兵"仪式曾是畲族历史上盛大的图腾崇拜的准宗教活动,但据《畲族社会历史调查》,截止解放初,该宗教活动在全国畲族中已基本绝迹,只是在粵东凤凰山区的个别村寨,(潮州市的凤南区李坑村、凤凰区石鼓坪村、丰顺县凤坪村等)尚有部分残存,许多地区的畲  相似文献   

12.
景宁东弄畲族“凤凰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论坛》2003,(2):62-62
九八年盛夏,按照行程的安排该去寻访分布在闽东、浙南一带的畲族,此次的目标选定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东弄村。畲族的全部人口不足70万,而现在真正的原住民则更少。有关族源说法不一,有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武陵蛮说;有“南蛮”后裔说和古越人后裔说。不管怎么说,畲族的祖先从14世纪起就与当地汉族共同创造了自已的家园,是我国典型的杂散居民族之一。我顺着秀丽的欧江一路上行,山弯越来越多,而我更喜欢驾车行驶这种盘山公路,富有较强的挑战性,自然乐在其中。二百多公里的路程之后,我终于到达东弄村。这是个依山而建的村…  相似文献   

13.
关于畲族的来源,说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认为畲族源自汉晋时代居住在长沙一带的武陵蛮(或称五溪蛮),持这一说者,又大都认为畲族是瑶族的一支。另一种意见认为畲族是古代越族的后代,持这一说者有的说它是春秋时代越王勾践的子孙;有的认为它是汉晋时代山越的后代。此外,还有个别人主张畲族不是少数民族,而是第一批殖民闽粤的汉族。这种意见明显是错误的,毋需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歌满畲乡     
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五省的崇山峻岭中,散居着一支古老敦朴的民族—畲族,总数约三十三万,其中百分之九十七居住在福建和浙江两省。畲族,是一个歌唱的民族。她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在二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畲族人民用本民族的语言编唱了千千万万首山歌,世代流传。尤其是有关畲族历史传说的山歌,则家喻户晓,人人会唱。畲歌,一是畲族人民文化上的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是团结的旗帜,是战斗的号角,是畲族人民的心声。只要到了畲簇地  相似文献   

15.
福建民族工作概述文/福建省民委主任邱林华图/肖冰福建省有畲、回、满、蒙、高山等49个少数民族,近50万少数民族同胞。世居少数民族与海外联系密切;主体少数民族畲族人口有36万,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福建也是回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人民政府于8月10日召开了全省建国以来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会上表彰了63个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包括回、满、畲、苗、汉等5个民族成份。  相似文献   

17.
竹洲山在闽东第一山———白云山的支脉 ,位于福安市穆云畲族乡的西部 ,其间山重水复 ,峰奇崖险 ,是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1935年至1937年 ,这里曾是闽东红军的依托地 ,当地的畲族群众曾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我们在闽东进行畲族社区的现状与发展调查时了解到 :1936年国民党军队曾向竹洲山发动进攻 ,烧毁山中的所有民房。当地的畲族村民在无家可归的情况下 ,躲避于山林中的石岩之内 ,艰苦度日 ,坚持革命斗争。60多年过去了 ,如今的竹洲山畲民们生活得如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 ,我和同伴小侯不顾山高路险 ,决定到竹洲山…  相似文献   

18.
初夏的一天傍晚,我来到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泮山岭村,只见掩映在竹林丛中的几间红瓦木屋里,晃动着畲族姑娘和小伙子的身影。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附近几个村的青年都来这个“青年之家”里学文化、科技,看电影电视,排练节目。这里是畲族青年娱乐的好场所,是传播致富信息的课堂。“青年之家”面积200平方米,是全村18户畲民自力更生,投资1万元新建的一幢二层小洋楼。里面设有图书室、电影放映场、电视室、广播室、教学室及象棋、乒乓球室等。室外还有水泥篮球场,羽毛球场,配有政治、文化、军事、美术教员和图书管理员、电影放映员、播音员等等。“青年之家”给小小的山村带来了文明和欢乐。走进“青年之家”,看到劳动了一天的畲民有的  相似文献   

19.
关注日常行为、民俗事象、人生态度是人观研究的有效向度。畲族是南方一山地民族,"头牲"在赣南畲人观念中地位特殊,有着特别的文化象征意义,被广泛地运用于日常生活和人生仪礼中。通过仪式展演和民俗实践,"头牲"又不断地丰富赣南畲人的人观内涵,并建构着赣南畲人的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20.
畲族,东汉时已成为我国“南蛮”族的一支,传说广东潮州凤凰山是其发祥地,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畲族社会曾长期处于人类历史早期的“刀耕火种”、“拔畲栽种”的原始农业经济和“捕野禽射豕肉”的狩猎经济阶段。自唐王朝在潮、汀州设置州县、强化封建统治以后,畲族受到汉族封建统治势力的干扰、侵犯。为了反抗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