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汉族地区有关"过年"的民俗传说故事中,"年"的核心意义是妖厉。因着藏汉民族所具有的亲缘之渊源关系,"年"和 两个字不但音读相同,而且"年"的妖厉意义与藏语 的意义也是重合的。汉族关于"过年"的传说与藏族对 的崇拜情况表明,"年"于汉族人的"集体无意识"里只有精怪的意义,并由敬畏"年"而演化为"过年"的节日岁时民俗,隐含敬畏、尊崇的信仰意义;在藏族,却由最初的精怪升华为神,并潜入到人们的意识深处,祭祀山神成为全民族普遍的民俗行为,明显地表现出敬畏、尊崇的信仰意义。一隐一显,乃两个民族信仰民俗的差异所在。由于对山神的崇拜和敬畏而产生、演化的种种禁忌民俗,和今日的生态保护理念"不谋而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福建泉州历史悠久,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作为泉州的一名高中生,本人将就自己所了解以及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泉州习俗文化与民俗特色进行总结,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化心理或文化潜意识的民俗信仰,与村民的年节生活有一种深层联系.凤村年俗形成的诸多文化现象,实际上印证着民俗信仰已融入了某种神圣的秩序,以致村落年节生活成为神圣秩序的展演.年节习俗对神灵和祖先的仪式是重复的过程,这种记忆一直延续到现在,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4.
珞巴族属于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藏东南的珞渝地区,那里山高谷深、交通闭塞,长期以来很少进入外界的视野。冀文正同志在墨脱工作了16年,他拍摄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珞巴族民俗图片,记录了当时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珞巴族的民风民俗及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十分珍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更具有民族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研究价值。这些年代久远的老照片,能够使外界了解珞巴族的过去,关注他们的现状,帮助珞巴族在未来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壮族的民间信仰与民俗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壮族的传统医药文化非常丰富,民间至今依然盛行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神药两解”的民俗医疗方法。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壮族乡村的病人在积极寻求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借助麽公、囊妹、道士等神职人员施行各种仪式来治病,且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拟从田野资料出发,借鉴医学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以目前壮族农村盛行的巫术与祝由疗法为例,来探讨壮族的民间信仰与民俗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戏剧体裁来源于民间文艺,题材多来源民间文学,同时戏剧也属于市民文学(通俗文学)。本文从民俗学角度看元代四大悲剧,认为其作者是受民俗心理的支配来构建戏剧冲突,反映了普遍的民俗信仰、突显出戏剧的主题,并表现出了时代的民俗心理特点,突显出戏剧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民间谚语的表象为题,阐述游牧民族的马和农耕民族的船在各自群体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分析二者的异同和特点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南北民族不同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8.
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发现、记录与出版是21世纪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成果,从此它不仅继续以自然生命——口传的方式流传于民间,而且将以其第二生命在更广大的读者中流传,为多种保护渠道提供了可能。《亚鲁王》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部苗族英雄史诗,它的发现、记录和出版改写了已有的苗族文学史乃至我国多民族文学史。《亚鲁王》在20世纪历次调查中均被忽视,此次普查中被发现,从而填补了民族文化的空白。与已知的许多英雄史诗不同,《亚鲁王》是原始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佳作,它为中国文化多元化增添了新的元素,为已有的世界史诗谱系增添了一个新的家族。  相似文献   

9.
藏族民间文学中的民俗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虽是以文学的形式而存在、流传,而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民俗事项,则是我们研究民俗学的可靠资料。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在人民大众中的应用,本身也是一种民俗活动。藏族民间文学中的韵文部分,其中蕴含大量的民俗因素及其传承方式,对了解与研究藏族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庄的著作中有着先秦民俗的丰富表达,包括生产民俗、生活民俗、民间信仰等等。与其他先秦诸子相比,老庄的民俗思想颇具特色,主要表现为自然淳朴之民俗观与人性之民俗观,而其哲学根源则是"道"。老庄民俗观对于我国后世民俗的影响不能低估,它对于我国乡村长期淳朴民风的形成与传承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老庄有些思想虽然不直接涉及民俗,却是后世民俗重要的思想根源,在中国民俗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藏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 ,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更有重要的文化、科研价值 ,本文就民间文学的韵文部分为例 ,阐述了蕴含其中的不胜枚举的民俗因素 ,从而对藏学的其它领域研究有重要的补充与实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夏敏 《西藏研究》2002,(1):77-82
佛教传入西藏,对西藏社会形成上千年的深刻影响,成为藏族群众的精神支柱。他们把能够理解的佛教思想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他们的日常生活与藏传佛教活动相互渗透,难分彼此,手不离经筒,口不停真言,成为多数群众的生活常规。他们并不清楚太多的佛教教义,但是在全社会浓厚的崇佛气氛熏染下,“他们早已视宗教信仰为生活习惯、人生准则,是须臾不可缺藏传佛教世俗化与藏族民歌少的东西”。①社会上层和僧侣阶层的体系化的藏传佛教传至民间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藏传佛教的世俗化。在佛教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中,百姓歌谣的唱诵常常…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方民俗中有关青蛙信仰与崇拜的起源说法较多,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一是稻作祈丰收,二是生殖崇拜,三是戏剧之神等,其中的稻作祈丰收说与生殖崇拜说得到较普遍的认同。笔者认为,青蛙信仰起源于原始巫祭祈雨,巫师交感星相而附会成对西方白虎七星中的“奎星”崇拜,然后被衍生为两种祭祀主题方向原始巫之星相学——奎星崇拜——祈雨——稻作祈丰收——社戏祭祀之神,原始巫之星相学——奎星崇拜——治水——驱邪逐疫——祈求生育平安。至今仍盛行的江西省金溪县青蛙崇拜现象,折射出南方古代民族青蛙信仰变迁过程中,由巫师对“奎星”崇拜而附会为青蛙神的交感点,从而揭示南方古代民族青蛙信仰由“理念”嬗变为神祗的“神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罗刹女与猿猴结合”传说产生的历史原因、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民族学的解读,并针对这一传说对藏族的起源说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浅谈《格萨尔》藏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萨尔>藏戏是藏族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藏戏的形式演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格萨尔>故事.<格萨尔>藏戏一般分为寺院藏戏(俗称"羌姆")和舞台藏戏两大流派.据我们实地调研,<格萨尔>寺院藏戏发源于四川竹庆寺,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而<格萨尔>舞台藏戏则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将<格萨尔>故事首次以戏剧形式搬上舞台的是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业余藏戏团.<格萨尔>藏戏艺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格萨尔>史诗的广泛传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6.
西藏卵生神话源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仰崇拜文化由多种元素组成 ,如信仰名称、信仰标志、信仰禁忌、信仰仪式、信仰圣物、信仰魂灵、信仰文学和信仰艺术等。但是每一种信仰文化都有一个中心观念 ,而这个中心观念不仅是核心元素 ,而且是最初的元素 ,其他的元素都是由这一观念衍生的。藏族鸟文化是在以鸟崇拜为中心观念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一个庞大的鸟文化丛。这种鸟文化的缘起是在原始人强烈的功利目的的驱使下形成的。他们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世界的形成 ,周围环境的变化及对自我力量的观照 ,自身价值的权衡和自我源脉的把握。在他们长期的狩猎游牧生活中观察到鸟能生蛋 ,蛋能孵…  相似文献   

17.
探析藏族民间舞蹈中的动物形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尕藏 《中国藏学》2011,(2):245-247
动物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伙伴,在人类的各种仪式中都有对动物形象的表现,其中舞蹈动作对动物形态的模拟更为明显。藏族民间舞蹈中有大量模仿动物形态的舞蹈动作,最为典型的是刨步、撩步、点跟步、跺踏步、点颤步、踹步、蹭步等,这些动作至今保留在藏族民间舞蹈中,并且发展成为藏族舞蹈的核心动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华热地区的藏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婚姻习俗 ,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体现了华热地区藏族婚姻习俗中蕴含着的区域风土、社会特点、生活情趣、道德意识和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多康藏区藏族是藏族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过程一直与卫藏地区藏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考古发现和早期文献记载来看,远古时期的多康藏人与汉文史籍所载之“羌”人关系密切,藏文史书中的“董氏人”与氐羌系统人群应属同一部落群体。董氏人的部落群体从雅隆河谷一带向北、向东、向南移动和迁徙,又通过一系列分化和整合,最终形成这一特定区域的特殊族群,在不同文种以不同名称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20.
论西藏佛塔的起源及其结构和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历史、文化和建筑学的角度 ,对西藏佛塔的起源、历史、结构、类型、特点、功能、用途、内涵、意义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旅游价值、文物价值和藏传佛教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等作了较为详细客观的考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