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区域经济本质上是聚集于一定空间的企业相互联系形成的开放经济系统,因此本文试图从企业层面入手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它进行全新解释。首先,本文阐述了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区域的本地化经济关系和区域的区际经济关系,以及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交织形成的区域经济关系网络。认为,区域经济关系网络使区域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有机地结合,形成区域生产系统。其次,对区域生产系统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并从要素的竞争与合作、系统与区内外环境的交互作用以及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对区域生产系统的特征进行了解释。第三,指出区域生产系统是区域经济系统的核心,它的特征和变化代表和反映着区域经济运行的机制和变化。因而通过分析区域生产系统能够揭示区域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在结论部分,作者还进一步提出增强区域生产系统运行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坤萍 《河北学刊》2007,27(2):168-171
运用区域经济理论与交易理论对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物流的发展会给区域经济提供良好的实体移动平台,而区域经济发展又会促进区域物流的集约性和规模性。  相似文献   

3.
新产业区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马歇尔的产业区位理论指出了集聚的外部经济,即因共享区位而相邻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包括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培训劳动力、创新及其扩散在内的“免费服务”。信息时代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各种不确定性导致在制造业中出现柔性专业化及其空间组织形式,即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导的、在专业化分的基础上既竞争又联合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区,这种新产业区以本地结网、企业的本地化、企业之间的对称关系为主要内容。新产业区作为“孕育创新过程的区域组织”,是本地化的一种网络结构,行为主体在企业交易过程中的学习和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了创新网络,行为主体根据环境的变化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保证了创新的传播、交换和技术文化的更新,以及创新环境本身的互换。新区位理论对依靠内力发展区域经济、中小企业以及它们之间的结网、企业的对称性、企业的本地化的强调,有助于纠正想方设法吸引外来资本而忽略“集成”、过份强调组建企业集团而忽略企业之间结成网络、网络间等级组织的复苏、忽视企业的本地化的偏向,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文化力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今世界,文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配性要素。文化力与经济力共同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文化资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地域文化塑造着区域特色经济;文化产业将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交流搭建起区际联系的平台;文化创新则是区域创新的先导。在区域经济研究中引入文化力的概念,这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区域经济角度观察,裁减军事力量或关闭军事基地会使依赖军事采购或军事消费的地区经济遭受打击,引起区域经济增长的下降,区域失业的增加,居民收入的减少。但裁军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区域对军事基地活动的依赖度,或者军事基地对区域经济的嵌入度,区域经济对军事基地活动的依赖程度越高,军事基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就越大。由于我国军队兵役制特点和军人消费性质,以及军事基地与驻地区域的经济嵌入度不高,我国裁军对当地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不会有实质性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经济可以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区域政府如何实在地借力信息经济去发展自己的区域经济,才是问题的关键。重视本地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尤其是区域经济的主打板块、重视和支持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工程、开发电子商务网站为企业铺设高效国内外市场渠道,被认为是落实区域经济助推模式的三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苏省的区域经济差异较大,本文的计量统计分析表明:建国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差异持续扩大,在建国初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及90年代后期以来尤为明显,与江苏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基本同步;江苏的区域经济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城市高农村低的梯度分布格局,与现代经济的主要生产资源(中心城市、制度环境包括政策、劳动力素质)的地区分布基本一致。因此,通过地区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增加落后地区的城市供给、强化基础教育、促进现代生产资源的地区平衡和地区产业升级与区际产业传递是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必然出现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先发区域应当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本文认为,在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时(印走向非协调时),将引致区域消费结构断裂,先发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会因此受阻,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减缓;后发区域产业承担的能力低,致使先发区域产业的梯度转移延迟,阻碍了先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后发区域经济基础差,投入少,劳动力素质不高,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对先发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桎梏;区域经济联系弱化,经济增长受阻.因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两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合作是生产力社会化和地区分工协作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区经济专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本文拟对建立区域生产协作网络的有关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一、建立区域生产协作网络的必要性不同企业、行业、部门共同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是工业生产的协作。但是,这种生产协作不能离开一定空间而存在,它在一定区域内外髓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商品生产联系的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新增长源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新增长源是揭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产权制度的创新而形成的新的经济增长动因,它可说明东、中、西部地区在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所在。通过对中国经济新增长及其形成环境、中国经济新增长源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差异的实证分析,来预测中国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应采取的对策,为中国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方略。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上市公司与发展区域经济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统筹区域发展中培育和规范上市公司,通过借助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综合运用政策发布、窗口引导等手段,将上市公司发展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做大做强经济实体,繁荣发展虚拟经济。同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培育,以发展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上市公司与区域经济共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政策因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区域问题而生,是国家为了推动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依据区域比较优势而对不同地区作出的政策安排。所以,区域政策构成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调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区域政策的不断细化、实化和差别化,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十二五"时期,区域发展仍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内国外环境较以往更加复杂。新的时期,国家将继续着重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网络是构成国家创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创新网络具有创新集群性、创新互动性、网络开放性三大优势。当前山西区域创新体系中各网络节点存在着政府绝对主导,企业创新不足、产业集群区域环境不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产学研链中定位不清、目的不明等问题。针对其问题及背后的原因,从产业集群、软环境建设和合作创新三个方面提升山西区域创新网络下复杂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晗 《社会科学论坛》2008,(4):207-208,F0003
环渤海区域作为我国北方地区进入太平洋走向世界的主要窗口,目前正进入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分析该区域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形势,为其未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一些策略主张。旨在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发展是在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上 ,区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 ,这是一个多层次的进程 ,不仅涉及到物质产品的增长 ,还涉及到非经济方面 ,即社会和经济制度的价值判断的演进。同时 ,区域经济发展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短期的外生因素引起的经济上升或下降 ,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 ,必须不仅着眼于经济规模在外延上的扩大 ,而且着重于经济活动效率的提高。既然区域经济发展还涉及到非经济方面 ,那么 ,什么样的区域社会、经济制度和价值判断才是合理的 ,这是一个规范性问题 ,不同区域经济主体所做出的认定具…  相似文献   

16.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决定因素,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制约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同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或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高等教育只有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政府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的体现.它的实质是促使区域经济协调稳定健康发展,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区域经济在自然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平衡的客观状态,如长期得不到有效克服,必然会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由于自然、历史、体制和人为等原因,中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而要有效克服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人民的精神能动性,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实践中发扬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建设小康社会的近期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远目标才能早日达到.  相似文献   

18.
当代区域经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以区域职教为基础,而区域职教共同体的建设则有利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适应和支持。区域职教共同体建设需要一定的基本条件,并落实在思想与作风建设、组织与制度建设、关系与机制建设、技术与效能建设上。同时,需要把握区域职教共同体与区域经济、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职教机构及各专业教育等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3):75-80
本文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自相关LISA分布图,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同时采用网络分析法,建立两两区域VAR模型,构建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网络,剖析京津冀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研究发现,京津冀人均GDP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但集聚效应整体偏弱,各城市间的分工特点不够明显;京津冀每个城市在空间上是普遍联系的,但各城市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总体偏低,经济协作与产业分工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进一步密切京津冀各城市间的内在经济联系,应提升产业分工层次和水平,巩固提升"京津唐"发展轴,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对非首都功能的承接能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它在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 ,也带来负面影响。与此同时 ,与经济全球化并存的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它与经济全球化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作为发展中国家 ,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 ,要注意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趋利避害。粤港澳区域经济是有别于其它区域经济组织的极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它是在“一国两制”下的区域经济 ,它的成功将为世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