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的全面丰富性和现实深刻性要求高度实践的哲学;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面临思维方式与实践方式的变更--古代一元论、近代二元论与后现代相对主义在这个意义上成为抽象哲学.面对实践的现实性,我们分析了实践互动的三个层次三元信息化层次、二元知识化层次和一元本体化层次,探讨了互动信息、实践知识与现实本体的哲学特征,并认为三者在实践的现实中存在着有效、有序的联系,构成了一个对实践进一步开放的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2.
较之其早期的成真条件意义理论,戴维森在20世纪90年代构建的后期意义理论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戴维森的后期意义理论不是对其早期意义理论所做的无关宏旨的修补,而是体现了完全不同的理论旨趣和形态。对戴维森的后期意义理论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戴维森的哲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代西方哲学的动态发展也不无裨益。戴维森通过引入解释者这一要素将解释活动置于解释者、说话者以及共同世界三者的互动关系之中。戴维森所构建的人—他人—世界三元互动的三角测量解释模式,旨在表明语言理解依赖主体间的语言交流互动,意义不是预先设定的,它是交流互动的产物,是解释行动的结果。戴维森的后期意义理论拒斥语言交流和意义的约定论,强调语言理解的主体间性,彰显对话性和动态生成性,蕴含了对话辩证法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到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性,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其根本出路是: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强化政府责任,在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建立农村中小学与农村社区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向薄弱学校政策倾斜扶持机制,同时促进信息化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发展,构建信息技术与人的发展之间合理样态,以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Willett的可证性理论框架,对科学语篇中的可证性进行哲学意义上的探究。认为,科学语篇中的可证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与世界、语言与认识、语言与人及社会之间的多重互动。了解其背后的意识、认知等方面的运作机制,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认识其内在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人的本质的哲学视野来分析,人的本质在历史发展中有着多重表现样态,人的本质层次的差异和谐化与和谐差异化分别构成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因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就必须实现人的本质层次差异和谐化与和谐差异化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6.
论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与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个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社会互动的过程,也是理论与实践之间互动与互化的过程。互动引起互化即对象化。实践的对象化,不只是实践客体的观念化,而是一个实践整体即全过程的对象化;理论的对象化,也并不意味着原有理论的对象化,而是在实践中,在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的对象化。必须重视人在理论与实践互动与互化过程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这是理论与实践互动与互化规律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试论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与自然关系良性互动的过程。它包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它具有平等和持续性、整体的最佳性、人本性等特征。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必须扬弃“发展的异化” ,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 ,加强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建立健全合理的制度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与自然关系良性互动的过程,它包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具有平等和持续性、整体最佳性、人本性等特征。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扬弃"发展的异化",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加强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建立健全合理的制度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形而上学与第三者无穷倒退问题是同时诞生的.其根源在于思的对象性与同一性悖论所引发的中介异化--中介的贬黜与擢升.古代哲学"明两归一";近代哲学既划分了身心二元又以上帝或上帝化了的人来调和矛盾;当代哲学讲究"缘缘皆相生"的二元互动,但终究避免不了对"造化"的依赖.因此,我们认为,超越形而上学,出路在于打破思的垄断,从实践出发,以自然、人与社会三元互动互生互为中介的可持续实践观建构新的时代性哲学.  相似文献   

10.
污名是移民在地化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但学界对于污名与认同的关系的认识仍有待深入。通过对一个位于吴江东太湖流域的移民社会的考察,发现移民在与本地人的污名互动中形成了多样化的认同分类,即原籍认同分类“河南人 - 苏北人 - 本地人”、地方认同分类“太湖人 - 高田人”以及污名分类“太湖强盗 - 高田蛮子”。 污名互动表面上制造了社会的分裂,但实际上强调了不同社群的共存关系,其对于移民完成在地化和认同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从污名切入进行移民认同的研究时,应在污名互动中全面考察互动各方的污名规范与污名实践,从而解答充满污名的社会如何具备共同体的可能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