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1864年,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忠王李秀成是否写过"自供状"(或"自述"),这是100多年来史学界争论不清的问题。近据笔者对《李秀成自述》及曾国藩老家富厚堂藏书等资料的耙梳,发现李秀成确实写过"自述";曾国藩为了领赏也删改过"自述",但并未将其销毁。该书原本后来藏湘乡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近80年,被曾国藩曾孙们转移到了台湾。而曾家大批藏书则运湖南省图书馆、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2.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95年第5期刊登了刘德隆先生《〈周太谷手迹〉和刘鹗题识简析》一文,对我很有启示。关于《周太谷手迹》照片之事,1984年朱安平先生编辑《仪征文史资料》第一辑时,向我提出要配周太谷墓与太谷手迹照片,这样我拍了故人李兴甫先生于1983年11月送我的《周太谷手迹》照片并被采用。王子淳同志于1993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第4期编发我的拙作《太谷墓与太谷学派活动》一文时,从《仪征文史资料》第一辑中又翻拍采用,故字形多不清楚。现将我所保存的石印件《太谷手迹和题跋》全部介绍如下,并尽力探讨内在内容。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利用在美国探亲的暇日,得饱览匹兹堡大学图书馆东亚部所藏台湾版近代中国文献,对台湾同仁40余年来所作的贡献,深为敬佩。兹就同我业务密切有关的,举例以见大概。 (一)他们公布了一批稀世之珍。湘乡曾国藩的后人,把先人所遗的大量文献,公之于世。 1962年,台湾世界书局影印了举世瞩目的《李秀成亲供手迹》,使世界流行的20  相似文献   

4.
荣孟源先生在《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下称《考略》)一文中,从七个方面论证《书供》原稿不是李秀成的真迹,而是曾国藩将其删改后派人重抄的“冒牌货”。我也写过《李秀成<书洪>原稿考辨》一文和他商榷。惟因篇幅所限,拙作对该文所说的《刻本》采用〔〕号的看法未加论列。现就这个问题补述如下。 《考略》第六节的末段说:“曾国藩制造了这个《稿本》,冒充李秀成的真迹,其大段删节之处,在《刻本》末尾加以说明,其个别改动字句,也用〔〕号标明。《刻本》中共有〔〕号十六个,在正文中十三个。如《稿本》‘是以被两国(个)奸民获拿’一句,曾改为‘遂被曾帅官兵拿获’,《刻本》作‘〔遂〕被[曾帅追兵]拿获’,借以表示曾国藩‘正大光明’,从而也就掩饰了他篡改李秀成真迹的大罪行。”《考略》第七节还说,《刻本》〔〕号中的字,“是曾国藩派人抄录此《稿本》时加的。” 《考略》是把《刻本》所用的〔〕号(主要是正文中十三个)当作曾国藩为了“掩饰”其“篡改李秀成真迹”的罪行而制造的假相看待,但我认为情况并非如此。据我考察,《刻本》正文用的十三个〔〕号都是各有其原因和作用的,它们与篡改真迹并无关联。原因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种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作为晚清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学界对其著述搜集、整理起步较早。在《曾国藩全集》出版后,曾国藩仍有不少佚作被陆续发现,而《学海月刊》中的四篇曾国藩集外文尚未被学界关注。这四篇集外文可为全面研究曾国藩的文学观念、交游状况、学术涉略等提供更为丰富的一手材料,也具有补清史之缺的史料价值,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督导子弟之道探微曹正善《曾国藩家书》曾对中国近代学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从1879年至1949年的七十年间,《曾国藩家书)}(原名《曾文正公家书>)一直是读书人必读的书。毛泽东1917年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①《曾国藩家书》包含了仰事父母、...  相似文献   

7.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小说《曾国藩》是下最为畅销的小说之一。作者唐浩明。该书由血祭》、《野焚》、《黑雨》三部构成。曾国藩清道光末年官至侍郎,1853年初,因母丧在籍故,奉咸丰命在湖南原籍办起团练——湘军。这支队伍以曾国藩“洪杨以民族大义争人心,我则以卫争人心”的思想为主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成当时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重要力量,曾国藩因此被现在的历史教科书称为“屠杀太平天国起  相似文献   

8.
从这一年多来小书摊的销售流量看,长篇历史小说新作,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像唐浩明的《曾国藩》、凌力的《暮鼓晨钟》、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在书摊上的销售就十分看好。这难免惹来了盗版者,当然更刺激了部分创作者和出版者。他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的人才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以培植、宏奖人才自诩,他说,“君子有三乐”,而“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为一乐〈见己未九月《曾文正公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对于曾国藩的知人善用,封建阵营普遍评价较高。曾氏的故旧门生尤多赞语。何璟在奏疏中说:“曾国藩昔官京朝,即已留心人物;出事戎轩,尤勤访察,虽一艺之才。罔不甄录,而又多方造就,以成其材”(见《曾文正公全集》附录,《苏抚奏疏》)。郭嵩焘为曾国藩作的墓志铭说他“以美化教育人才为己任,而尤以知人名天下”〔见曾集附录〕。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一)云:“湘乡……尤善相士,其所识拨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即如刚直自负的左宗棠,后期与曾国藩交恶,“彼此不通书问”(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二),在曾国藩死后,仍书寄联挽曰:“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我愧不如元辅”(同上)。今天,在对曾国藩及其湘军的研究中,必须注意到,拥有雄厚的人才阵营是曾国藩战胜太平天国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宪森所写《曾国藩的实事求是观及其渊源》(《娄底师专学报》1995年3期)一文|](以下简称《渊》文),说“实事求是是是曾国藩理学思想及其实路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准则”,“其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对诸如此类观点,疑难颇多。关于曾国藩哲学思想的渊源《渊》文的题目表明指出曾国藩哲学思想的渊源,是文章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我从文章所说的渊源来看,只是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曾国藩自己及许多学者的看法。曾国藩哲学思想渊源之一,是以姚鼐为首的桐城派。其“为学渊源盖得之…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捡邵东《太平曾氏六修族谱》,发现其卷百五十八上有曾国藩道光十九(1839年)所作的《慈荫亭记》一篇,为新版《曾国藩全集·诗文》未刊稿。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以理学信徒自我标榜,宣称“一宗宋儒”(《复颍州府夏教授书》,《曾文正公书札》卷十一)。清朝最高统治者表彰他“阐程朱之精蕴,学茂儒宗”(《御制碑文》:见《曾文正公全集》附录)。但他又同时热衷于经世致用之学。李元度说他“效法前贤澄清天下之志,讲求经世之学”(《曾文正公行状》,《天岳山馆文钞》卷十四)。对于曾国藩的理学思想今人论及较多,对其经世思想则谈得甚少。有的同志更断然否认曾国藩与经世致用之学的联系,否认他有经世思想的存在,说曾国藩“成年累月研究的是天理、人性、三纲五常、‘主静’、‘静坐’、格物致知”(董蔡时《左  相似文献   

13.
卢炘 《金陵瞭望》2011,(1):75-75
鞠慧的水墨画追求高古、雅逸,格调不俗,其山水林木郁勃深睿,冷寂凝重,以书法用笔见长,抒写胸中丘壑。其人物高古,不求形似,唯写其意,意到便止。扇面小品常使人爱不释手,极富情趣;长卷如《元人山水笔意》(36公分×700公分)、《宿墨写江南》(60公分×360公分)等,则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代表性作品皆以书法笔意写出,擅长用线条表达复杂的生存意识,显出他既崇尚传统笔墨,有古金陵画派遗风,又饱含个人的本体性审美法则,故较前贤更为大胆恣肆、一扫拘谨。  相似文献   

14.
江西大学图书馆馆藏《大学管窥》与《中庸管窥》,均框高20公分,宽13.3公分;十行,行18字;上下黑口,双鱼尾,四周双边,有格。二书各自成册。  相似文献   

15.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4期第11页刊有《周太谷手迹》一幅。惜不甚清楚,且仅有周太谷本人墨迹,无诸多后人题识。笔者对太谷学派多有关注,对这一《周太谷手迹》亦曾亲见,故撰此文以就教于诸方家。 这一周太谷手迹为一幅中堂,全文为: 天潢疏润,圆折夜光之采;若木分晖,(衤农)华朝阳之色。故能聪颖外发,闲明内暎,言容成则。智歸贤棣正可。  相似文献   

16.
郦波 《社区》2011,(23):7-7
曾国藩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主要有3条。 第一,要读经典。因为曾国藩自己就是儒家标准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教儿子曾纪泽读书。从小就很有规划,主要是以《十三经》和《二十三史》为根本。  相似文献   

17.
《保存鼍山记》碑,现在苏州东山洞庭公社红光一大队办公室东边不到一百步的地方,横砌在桔树梯田的黄石墙里,碑面朝外,文字还可以辨认清楚。此碑原立于后山的惠安善堂内,解放后因拆建,碑就被移来造桔树梯田用了。碑高一百三十七公分,宽七十六公分。  相似文献   

18.
毛庆蕃致蒋文田书系现存为数不多的太谷学人遗墨之一.50年代末、60年代初先父厚泽先生整理太谷学派有关资料,将太谷学人遗墨书信部分粘贴成册.谓之《崆峒遗墨》.惜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工作未能全部完成,所以未能将所存书信全部辑入.现存《崆峒遗墨(一)》系辑蒋文田及其诸子手迹,《崆峒遗墨(二)》系辑黄归群、李泰阶、黄寿彤、毛庆蕃、杨士成诸人手迹.本文试浅析所存毛庆蕃书札七通之一,以就教于诸方家.毛庆蕃致蒋文田书,书于得月楼制毛边八行纸,原件长23cm,宽12.5cm,共三页.全文如下:子明先生大人执事:  相似文献   

19.
成晓军教授新著《曾国藩的幕僚们》(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10月出版)一书,对曾国藩幕府进行了系统的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是近年出版的众多研究曾国藩的著作中,一部有深度,富有新意,并且颇具特色的学术著作。第一, 曾国藩的幕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有“神州第一幕府”之称。过去,人们较多地注重曾国藩幕府的盛况,而对这一盛况形成的原因,大多归结于当时形势的需要和曾国藩个人权势的隆盛。《曾国藩的幕僚们》则认为:“形成曾幕空前兴盛的重要因素,还在于曾国藩本人对幕府的知人善用,对幕府的培植和造就。换言之,是…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六一年鲁迅先生夫人许广平同志访问日本时,日本朋友曾送了鲁迅去仙台医专时的《入学志愿书》和《学业履历书》手迹照片,两件手迹上的日期,比最近发表的鲁迅给蒋抑卮的信要早二个多月.原件是日文,最近由上海外国语学院翻译成中文.我认为这两件鲁迅手迹,对研究鲁迅先生早期活动和著作,是有重要意义的.为了供同志们参考、研究,兹将上海外语学院的译文,抄录如下:入学志愿书本人志愿入贵校医科一年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