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自1978年以来,我省经历了四次的经济波动,生产资料市场随着经济波动发生了高低相间的周期性变化,供求时紧时疲,价格暴涨暴跌。当经济运行到热区的时候,原材料短缺,供求紧张,价格暴涨。基本建设投资的迅速增长,工业,尤其是加工工业的超前发展,引起原材料需求的直线上升,大大超过社会物资的可供量,加上铁路运力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原材料工业发展滞后的矛盾进一步暴露出来。在供求悬殊的情况下,权力经商,中间盘剥,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常有发生,流通秩序的混乱严重冲击了本来…  相似文献   

2.
生产资料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搞好生产资料的流通,是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本文试图对生产资料市场现状的分析,探讨加强对生产资料市场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生产资料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开放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全局,必须经过论证,谨慎从事。本文仅对几个理论问题谈几点意见。一、旧体制下有没有生产资料市场?这是研究生产资料市场必须首先回答的一个问题。如果旧体制下没有生产资料市场,现时的任务就是建立生产资料市场,如果旧体制下有生产资料市场,就是如何努力完善的问题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什么是“市场”谈起。“市场”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关系的统称。列宁认为,市场这一概念和社会分工分不开,“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  相似文献   

4.
生产资料市场的建立健全,对统一的市场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有序发展。本文拟就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建立健全问题,提出理论思考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5.
时至今日,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已初具规模,但它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市场,还只能称作准市场或者半市场。一、市场构成要素的现状市场构成要素有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参数和市场调控等。目前构成生产资料市场  相似文献   

6.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可控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生产资料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加快我省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步伐,对于平诚A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密切我省生产资料市场与全国性、区域性生产资料市场的联系,加速国内外生产资料市场的对接,促进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福建省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框架构思为加速生产资料市场化进程,省政府有必要成立一个权威性的市场建设的统一协调机构,根据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的目标要求,对我省生产资料市…  相似文献   

7.
交易所是面向全国的统一大市场,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交易所是生产资料配置的最佳模式。它的优点是:层次高专业性强,有调控宏观的功能,能充分体现价值规律,具有市场的开放性,功能性强,信息反应迅速等。上海煤炭交易所为建立统一的生产资料市场体系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生产资料流通是构成我国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能不能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能不能真正起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建立生产资料流通新秩序,实现国家对生产资料市场的宏观调控,是深化物资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定的物质资料占有形式,是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基础。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决定生产过程的根本性质,决定交换和分配的特定形式。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物质资料占有形式问题。 (一) 所有制的核心问题是人们对物质资料、即对财产的占有。马克思明确指出:“一切生产那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0页)人对自然的占有,  相似文献   

10.
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是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特征;生产资料流通必然要体现这个经济体制的要求。在生产资料实行计划分配与市场调节两者并存的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研究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结合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开放生产资料市场,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发挥城市物资流通中心作用的迫切需要,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开放生产资料市场,就要充分发挥城市物资流通的中心作用。当前,必须进行物资体制的改革,这是深入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物资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结合计划体制、价格体制的改革,把生产资料的购销从产品分配转变为商品交换,把受行政区划和行政部门分割的封闭式的流通体系,改革为以城市为中心,按经济区辐射的开放式的流通网络,使物资流通体制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四化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清除过去“左”的错误中,人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不断发展:在加强重要物资宏观平衡的基础上,有步骤地缩小了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讨划和市场调节;条块分割,层层分配调拨型的物资体制已经得到了改变;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批发贸易型体制开始逐步建立;用经济利益调节物资供求关系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生产资料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资料市场体系的发展、完善都需要有一个过程。虽然我们这几年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因市场的配套改革未能同步进行,市场价格没能真正起到价值调节作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再生产是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的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何认识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在经济学界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的一般原理,探讨以下几个理论问题:一、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和扩大再生产公式Ⅰ(v m)>Ⅱc 的关系;二、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在两大部类之间和第一部类内部的表现;三、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客观界限。  相似文献   

14.
生产资料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培育和发展我省生产资料市场的步伐,对于形成全国统一的生产资料市场,密切我省生产资料市场与全国性、区域性生产资料市场的联系,促进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加快发展我省生产资料市场的紧迫性(一)加快发展生产资料市场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生产资料是经济建设重要的物质资源,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对于生产资料生产、流通、消费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以及流通主管部门职能的转变等具有促进作用。因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工业生产资料方面出现的双轨制价格,对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起了某种刺激作用,但同时又在市场价格问题上造成了某些混乱,给国家计划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拟就双轨制价格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等问题,谈一点个人浅见。 所谓双轨制价格,就是指同一生产资料以国家计划为界限,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价格形式。它的计划部分执行国家定价,  相似文献   

16.
一、所有制的解决非目的论 传统理论把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作为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最基本特征,认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整个社会主义最基础的东西。是不能有任何突破,不允许讨论的。而在旧的社会主义模式中,这种公有制只能是两种形式,即国家所有制(亦称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前者是高级形式,后者是低级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最终必须向全民所有制,即国家所有制过渡。这种理论长期占着统治和指导实践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关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问题社会各界对其争论从未停息。当前,在逐步解决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问题的一片呼声中,这一热门话题又进一步“升温”,虽褒贬之争犹存,但主张逐步取消似乎已成公论。对这一引起如此反响的重大问题,笔者也略淡浅见。一、关于价格双轨制的函义议论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利弊得失及其发展趋势,首先必须准确地界定它的内涵。我认为,搞清“价格双轨制”的涵义,必须分清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价格双轨制不仅仅是指同种商品允许有不同的价格水平,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两个定价主体(国家与企业)的两种调节机制(计划与市场)。但两种价格水平对经济生活的调节作用和对企业行为的实际影响是基本相同的,而与定价主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论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的根本性质樊卓然在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如何对待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人们所关注的,在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情况下,要不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有许多争论。有些经济学者提出了“所有制手段论”,意在把生产资料所...  相似文献   

19.
自1985年初以来,国家对工业生产资料的价格采取了放调结合的改革措施,对计划外产品允许供求双方议价成交,对计划内产品价格,则逐步进行合理调整。这样做有利于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对于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搞活经济,改革统得过死的管理体制,也起了良好的作用。但在这一改革措施的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保税区生产资料市场的发育是随着90年代保税区的建立而出现的新型生产资料市场模式,它对于适应中国以后加入世贸组织必然带来的新形势,加速国际和国内市场的接轨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用足用好保税区的优惠政策和功能优势,培育和发展保税区生产资料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