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非理性主义视野下的爱伦·坡唯美精神内核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家爱伦·坡自觉疏离于被主流审美驯化得循规蹈矩、想象力匮乏的宏大叙事和理性话语,转而对个体隐秘幽微存在的非理性题材加以探索.他崇尚艺术直觉,主张以美为观照一切的尺度,强调情感与个性化表达,赋予"新异"以合法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抒写仅仅停留于非理性的生命倾泻.以理性形式抒写非理性题材,乃是其唯美精神内核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西方工业文明时代是科技理性张狂的时代 ,也是科技理性全胜的时代。作为把人从上帝神性中解放出来的科技理性到工业文明极度发展的时代 ,它本身倒变成了一种新式的神性 ,科学技术不仅变成工业统治和掠夺自然的工具 ,而且被移用于社会统治 ,堕落为操纵大众意识、扼杀人文精神、禁锢人的自由个性的权力。理性启蒙走上了一条自我否定的道路 ;资本统治者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穷凶极恶地掠夺自然、破坏生态、制造出能致人类于死地的几大全球问题 ,另一方面又将科学技术变成工业时代的意识形态 ,使之变成维护其暴政统治的喉舌和机器。…  相似文献   

3.
郑黎明 《理论界》2011,(4):100-101
欧克肖特采用一种怀疑主义的视角解读霍布斯的哲学,认为霍布斯不是一个政治理性主义者。霍布斯政治哲学思想中的意志主义成分更甚于理性主义的元素。欧克肖特进而指出,不是霍布斯意义上的寻求被统治的理性共识的契约公民,而是道德自主的自信的个人构成了近代英国政治社会步入和平发展轨道的主要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4.
李娟 《理论界》2012,(9):93-96
本文试图通过对伏尔泰历史著作的分析,来探讨他对于历史的理解和建构。伏尔泰的理想是将人类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描述,这个整体服从理性的最高法则。但是在对这种法则的探寻中,伏尔泰同时意识到了人类的非理性力量,尽管他没有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但是在他的作品中,保留了对这种非普遍的、偶然而非理性事件的记录,从而建构了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的普遍史,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启蒙运动僵硬的机械因果法则,也为历史学研究引入了新鲜的工具、材料和观念。  相似文献   

5.
纵观各种思想,对人的解读有三种基本样态:其一是理性主义存在论的解读;其二是非理性主义生成论的解读;其三是实践唯物主义生存论的解读。三种阐释存在着文化相关,前者为正题,次者为反题,后者则为合题。理性与非理性的内在统一制约着人的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合理性哲学的凸显既是对中西方哲学史上占统治地位的传统理性主义的一种历史性批判,也是对理性的发展历史和作用功能的批判性反思.合理性问题的凸显标志着哲学研究对象的转移,哲学提问方式从"是什么"到"应如何"的变换,以及哲学研究向度从永恒理性的追求到历史理性的探究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论价值意识     
韩东屏 《江汉论坛》2012,(10):78-83
价值意识是意识的一种。人的意识不应被定义为"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而应修改为人脑的信息性活动。而信息可界定为存在者显现的媒介。人脑的信息活动不仅有"反映",还包括感想、反思和想象,四者都是人脑的机能。含有价值信息的意识可谓价值意识,在意识的四种形式中,除"反映"不是价值意识之外,后三者都会是价值意识。其中,"感想"是价值意识的必然形式,"反思"和"想象"则是价值意识的可能形式。因"感想"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所以价值意识也有理性价值意识与非理性价值意识之分。非理性价值意识包括欲望、情感、意志和价值直觉,理性价值意识包括价值知识、价值观念、价值理想和价值智慧。这些形态的价值意识,都对人的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理性向非理性认识的沉淀过程,也就是探讨人们的理性认识如何深化的问题.理性认识向非理性认识的沉淀,最明显的是从显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不仅近现代哲学思潮的发展轨迹是从理性向非理性的沉淀,而且在近现代的科学发展观上也体现出了这种趋势.把理性绝对化必然走向非理性.诡辩就是以理性形式出现的非理性认识.同样,政治理性如果走向极端,必然产生与之相对立的非理性的政治神话.  相似文献   

9.
一、从以理节欲到以理杀人人是理性非理性的统一。尽管理性非理性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意义,但从伦理道德意义上讲,人对理性非理性概念又有着共同认识,人们共同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就是理性的象征,而人的情感、本能和欲望等则属于人的非理性因素。没有理性,人就会倒退为动物;没有非理性,人的感性生活世界便会陷入严重危机。任何时代的人都要面临如何处理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问题。中国历来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而作为社会文化主流的儒家伦理道德则反映出一种特殊的理性精神,为中国国民提供了一…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核心问题是合理性问题.有关科学的一切问题及思考无不与合理性密切关联.合理性不等于理性.合理性在于运用理性和非理性的一切手段和方法达到某种最佳目的.其实,理性和非理性的划分也只是宏观层面的二分,这一直被看成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般看来,理性无疑是科学的主导和统帅.但是,当我们转换视角,就会发现,以逻辑为内核的理性不可能单独完成对科学的构建,没有非理性因素,包括心理的、社会的因素的介入,也就没有今天的科学.理性和非理性就像王子和公主的舞蹈,只有在和谐的旋律中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至美的境界.从学理上讲,一切过分强调理性或过分强调非理性的关于科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但是,这与我们今天仍然强调理性对于科学的重要性并不矛盾.在一个缺乏理性或理性发育不健全的社会中,有良知的学者仍然需要大声疾呼,为理性鸣锣开道.  相似文献   

11.
非理性主义思潮与现代西方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出现了新的演变和分化,其主要特点是非理性主义思潮对传统的理性文化模式提出了挑战,以至形成为一百多年来在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思潮之一。它不仅直接反映在哲学领域,而且也影响到现代西方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研究和探讨非理性主义思潮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关系,从中吸取其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借鉴其有益成果,对促进我们自己文化的发展是有禅益的。  相似文献   

12.
就功能而言,海德格尔的运思可分为理性之思与非理性之思.其中,理性之思是手段,是要解构传统的存在论(形而上学),建构基础存在论;而非理性之思是目的,包括如何思、所思、能思三个方面.理性之思最终是为非理性之思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反思,揭示现代与后现代之争的实质是理性与价值之争、功利与意义之争、理性与非理性之争.现代与后现代社会都是否定对方而单向发展了,致使社会存在严重缺陷.所以要超越现代理性与后现代非理性的二元对立,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非理性因素的发生机制胡敏中“非理性”是和“理性”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如果说,理性是指思维和意识所支配的人的一切精神活动和精神过程,那么非理性则是指不受思维和意识所支配的人的无意识、直觉、情感和意志等精神活动和精神过程。如果说,理性具有自觉性、抽象性和...  相似文献   

15.
刘同舫 《社会科学》2007,1(7):54-60
理性和非理性是科学技术活动现实生存的两个维度,理性和非理性的综合效应贯穿于科学技术活动的全过程。科学技术活动在本质上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科技活动是合乎理性的,理性是科技活动的逻辑法则与生成论前提;科技活动也不能完全摆脱非理性,非理性是对科技理性的逻辑超越。因此,应在历史的视野中辩证地把握理性与非理性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杨杰 《理论界》2014,(6):81-83
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大脑的意识活动获得关于事物的概念,并用已形成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进而形成关于世界和自我意识的认知图式及思维框架。本文通过对理性和非理性的对话,来分析、界定理性和非理性本能冲动的活动极限,以及对人类生活实践的影响;通过对理性之后神秘的本能冲动探究,寻求获取意识有效正常活动的方法;拓展对非理性的认识,使理性能走出非理性负面本能冲动的魔障,正常地实践活动,为追求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理性精神”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源于欧洲的理性具有纯知识性和形而上学两个特点,导致工具理性和思辩理性的统治。现代哲学走向传统理性的反面,产生非理性倾向。我们应当反思旧理性弊端,建设实践理性,以弥合理性与感性、知识与价值、经验与思辩的分裂。  相似文献   

18.
张光芒 《北方论丛》2001,5(4):82-88
“五四”启蒙精神孕育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叙事传统,分别表现为“理性浪漫主义叙事”和“情感阳性主义叙事”,它既是中国化的启蒙哲学与美学精神的体现,亦有着更为深广的文化人类学与哲学的根据。从审美表现上说,理性浪漫主义叙事的特点在于以情绪化、情感化为艺术手段与表现方式,但在其深层反映了人的情绪情感对理性的判断与解构,对理性的要求及向往,突出强调的是情感对理性的作用;后者则是理性崇拜精神在审美上的反映,从艺术表现对象来说,它又表现为探讨理性对人的意志、信仰等情感世界的作用。这两大叙事传统共同表现了以清理激荡为人的解放动力的启蒙主义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集体主义精神是主流价值观的核心理念 ,它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于崇尚非理性“群体意识”的中国作家来说 ,他们对“集体理性精神”并不会感到十分陌生 ,因为两者之间形而下的关联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但是仅仅凭借“形而下”的相似性 ,恐怕还不能从根本上揭示问题的本质 ;问题是信奉儒家实用主义伦理哲学的中国作家 ,究竟是如何从传统文化的非理性“群体意识”的价值观念 ,顺利地切换为无产阶级“集体理性精神”的思想信仰 ,并进而营造出了一个跨越百年历史的中国现代文学神话 ?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的消费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实践的理性。从对西方消费社会学反思和批判的角度来看,这种实践的理性既反对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也反对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划分。实践的理性赋予消费实践以能动性的特征,它在分析上介于高度对象化的意识活动和被压抑的无意识之间,就此而言它是前意识的,这个前意识的能动性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有限的主体性,它并不排除与社会暴力和消极偏见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