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在《晋阳学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世界本原问题不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的短文。这篇短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所谓世界的本原是指产生万物的初始者,有时也指构成万物的最基本元素。世界本原是什么?这个问题所要回答的是现实世界究竟由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3.
关于德字的形义问题——答何新同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一年,我在云南兄弟民族地区参观,也作了一点调查,刚才回来,得拜读何新同志《辨德》的文章(《人文杂志》1983年第4期),不觉有“空谷足音”之感!但是他于德字的形义考释,跟我完全不同。不敢自矜新创,但是读书一得,尚非抄袭雷同之说,故谨提出,谬误难免,愿与何新同志共同研究。 甲骨文字,各家考释不一。何新同志从罗振玉说,释为德字。我因卜辞字的用例,与德字不很符合,故暂从阙。今案金文作德,加“心”而已,因此疑德字可能是周人在字的基础上另造的新字。 相似文献
4.
潇牧同志在《美的本质疑析》一文中对拙作《关于马克思论美》一文(见《哲学研究》1980年第10期)有关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这一命题的论述提出了不同看法。为了通过争鸣共同推进有关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这里就理解“劳动创造了美”有关的几个具有原则性和方法论意义的问题作一点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5.
我在1957年3月号“学术月刊”的一篇文章中,曾谈到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中积累部分同消费部分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问题。我的结论是:“积累增长的速度应快于消费增长的速度”,并认为这是“再生产规律的客观要求”,因此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普遍适用的。我得出这个结论的基本论据是:“只要承认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顺利实现扩大再生产必然要求生产资料生产增长的速度快 相似文献
6.
《学术月刊》1958,(2)
项文和同志在‘关于美的本质’的来稿中,同意苏联列·斯特洛维奇关于事物的美学特性的实质的提法,即“事物的美学特性,就是具体感性事物由于它们在具体社会关系体系中所起的作用而引起人对它们的一定思想感情关系的能力。”作者认为这一提法之所以合适,就在于它把客观事物的美作为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性、一种能够引起人的思想感情关系的能力来看,而不是作为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一种本质来看。作为事物的特性,是由于具体的客观事物在具体社会关系中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就引起了构成社会主体的人对它的一种主观态度、心理感受从而发生了美学关系。人与物之间的这种美学关系,不论是唯物论者或唯心论者都承认其客观存在,问题就在于对这种关系的理解。作者认 相似文献
7.
拙作《奖金仅仅是超额劳动的报酬》发表后,时正新同志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奖金不等于工资,它有区别于工资的质的规定性;奖金是超额劳动的奖励形式,是活劳动中为社会的劳动所创造的一部份价值的转化形态。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不同看法。一为了概括奖金本质,时文引进了定额劳动和超额劳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对经济学范畴。时同志认为,格外生产力的劳动即超额劳动,它是超过同种社会平均劳动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答孙春山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三月下旬接山东省济宁地委党校教研室孙春山同志来信称:在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时,对第二章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同志们理解不一,难成定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命题,明明是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等同于现实世界的唯心主义论点,但为何对这一命题要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来肯定?诚然,辩证唯物主义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而且思维对存在有反作用,并且是实践把二者沟通起来;但这能纳入“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命题之下吗?……现在是否人们把这个“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把这个唯心主义的命题,硬要作唯物主义的解释呢?马列原著人们已经学了几十年了,对其理解,应该有个定论。我们的理解不知对否?…… 相似文献
9.
1977年4—6月,我参加了湖北宜城楚皇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前编写工作简报,由我和张新宁同学执笔,会同始终指导工作的省博物馆程欣人和郭德维同志讨论修改,随即送交博物馆领导审阅。在最后定稿的同时,我写了《楚鄢故都访古》一文,先期在《江汉论坛》1979年第2期发表,而两篇简报翌年才在《考古》第2期上刊布。深感遗憾的是,我没有将修改稿交陈忠富同志一读,未能汲取他的见解。前不久,陈忠 相似文献
10.
(一)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加以补充的理由1979年1月《学术月刊》举办一次《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笔谈会,邀我发表意见。当时刚开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举国上下,都在讨论实现四个现代化问题,不少人引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论述四个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我个人对此深有所感,因而在笔谈中提出了一点补充意见,本来很不成熟,承蒙朱元珍同志提出商榷和批评,获益莫大。这里我再将提出补充的理由说明一下,兼与朱元珍同 相似文献
11.
拙作《关于人民币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发表后,韦易同志对其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为了搞清楚问题,这里我再说些不成熟的意见。一、人民币的价值基础为黄金是合乎客观实际的人民币的价值基础是黄金,它代表黄金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这不仅符合马克思所阐述的关于纸币的原理,而且可以用我国货币流通历史的实际情况来说明。一九四八年开始发行的人民币,是在收兑冀南币和晋察冀边币(以下简称边币)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 相似文献
12.
1978年7月5日,我们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以下简称《起点》),提出我们的粗浅看法,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是展开讨论,把问题弄清楚。但时近两年,国内报刊没有反应。我们正在渴望知道不同见解,吸取教益之际,王桂厚同志发表了《也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载《吉林大学学报》1979年第6期, 相似文献
13.
<正> 王宗维同志在《西北史地》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上发表了《<汉书·赵充国传>中的鲜水》一文,对拙作《鲜水及其有关的民族和交通线路探讨》提出了批评。王宗维同志提出学术上的不同意见,我们是欢迎的。但我认为,他的论点是不能成立的。之所以如此,就是他对有关鲜水位置的地名、交通路线、民族等问题的论述,是不符合实际的。兹择其要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广生同志:《船山学报》编辑部把您的信让我读读,并希望我谈谈看法.现仅就您信中的主要之点,谈一点意见,聊供思考。拙作说船山的诗歌创作。在唐宋之下”,即是说船山的诗不如唐诗,诃不如宋词(船山没有曲流传下来)。您的文章也正是这样来理解的,对于船山的诗,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评价它:“船山诗乃唐体之下劣者。”又说:“船山识趣至高,才力不到,自作诗闷涩纤仄,试以‘仿体诗’三十八首较之原作,真有夸父逐日之叹”(见《谈艺录》).我是同意钱先生的意见的.我觉得除“仿体诗”外,他的“遣兴诗”、“雁字诗”等亦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尽管李白的诗“并非皆为上乘之作”。“既是清高的又是 相似文献
15.
《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4期,刊载了王海平同志的《庄入滇略探》(以下简称王文)一文。该文从近年我省及邻近省区出土文物的种类和风格比较的角度,肯定了庄蹻入滇的史实,颇有新意。但王文从文献考据角度,认定庄蹻入滇的时间应在楚顷襄王时代,只不过因袭过去的研究成果。王文在“庄蹻入滇池线路辨析”一节中,除袭取陈说认定庄氏入滇系取道沅江逆水而至且兰外,并针对发表在1979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夜郎考》第一辑中的拙著《夜郎方位考略》一文,认为庄蹻是沿今鄂西的清江入黔东北,然后沿今贵州乌江南岸到达位于今安顺的且兰,再经黔西南到达滇池的观点进行了评议。对此,特答复如下: 王文在正面肯定了沅江沅后说:“最后附举评价一下前几年出现的一种新观点,既有的学者认为《华阳国志》和《后汉书》记载庄蹻入滇所经之沅水乃延水(今乌江)之误,由此导出庄蹻入滇的线路”云云。笔者以为,这与拙著原意不符。首先,我们知道,关于庄蹻入滇的线路,早在《史记》、《汉书》的《西南夷传》中就有“循江上”的记载,“江”在我国古文献中,凡不另加具体名称,一般均指今长江而言,故“循江”之说早在两汉时期已有成说。对此,近年云南方国瑜先生在其《从秦、楚争霸看庄蹻开滇”和《彝族史稿》等论著中 相似文献
16.
颜啥、袁昌隆二同志在《贵州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五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也谈韩非的“人口思想”》的文章,对我们于该刊同年第一期上发表的《韩非的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一文进行了批评。对此,我们表示欢迎;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提出以下几点说明以为答复。第一、颜、袁二同志在文章的末尾写道:“不能把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条件下、而 相似文献
17.
<正> 吴光同志之大作——《稷下道家三辨》(载《齐鲁学刊》1984年第2期,以下简称《三辨》)中的一辨是对拙作《环渊考辨》(同上,1983年第3期)作正辨的,读后受益非浅,然而对其基本论点,仍有不少疑惑处,今作“再谈”,复陈鄙见,伫候吴同志明教。(一)关于“姓名”吴光同志对环渊作正辨的重点是范蜎是否即环渊。他提出三条证据证明范蜎决非环渊:“第一,姓名不合。按古字通假之例及前人考证,环乃蠉之坏字,蠉、蜎可通,故范环、范 相似文献
18.
我在文史哲一九五四年第十期上写了一篇谈经济法则的短文,用意是想对讨论我国过渡时期经济法则问题中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试作一个简单和通俗的解答,但因那篇文章写的比较简略,同时又限於个人的水平,所以就显得不够深入和全面,甚至有不正确的地方,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例如在说明经济法则和社会发展法则的区别时,我很同意叶未明同志的意见,文中虽然指出了经济法则和社会发展法则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也说明了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但对这个区别说的不够全面,所以容易使人感到两者好像是没有什麽区别似的。叶未明同志说我无意中把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法则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法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了宋承先同志的《价值决定与供求关系问题》一文,觉得他对经典著作的某些论点的解释,完全背离了原意。他对我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也末弄清楚,甚至把我所反对的观点,当作是我所主张的观点。宋承先同志用了一页的篇幅转述我的基本论点,但不切原意。他说我的第一个基本论点是:“供求不平衡的某种特定情况也是决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南巡谈话以后,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学习和研究,逐步在走向深入。但是,至今仍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和观点,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深化认识,取得共识。为此,我想就下列问题谈点看法和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