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的逐步加深,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全球化影响,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促使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趋明显,每一个开放的国度都必然面临相对于本土文明而言大量涌入的异种意识形态。近年来,大学生信仰宗教人数有所增加,特别是大学生基督教徒的比例有所上升,基督教在高校内的传播形势正在发生改变,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现象,剖析大学生信教的诱因,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高校合并过程中的冲突整合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不同高校之间往往由于存在着文化上拼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合并的各高校之间产生排斥现象,这种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排异性,称为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较为常见的经济增长现象时非均衡增长。这种经济增长现象主要代表着相同行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产生的不同发展速度。本文主要从绿色食品业、医药业、建筑业等几个行业的发展,分别论述了河北新的增长点的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领导文萃》2011,(14):1-1
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变化。从一种声音到百花齐放.从千人一面到丰富多元,反映出思想的极大解放,也体现着中国的前进方位:在改革漾水区和攻坚期,不同利益的调整与博弈,自然带来不同诉求的表达;随着开放扩大和全球化深入,传统与现代、国外与本土,不同价值观念也必然产生碰撞交锋。  相似文献   

5.
严书翰 《领导文萃》2007,(11):18-2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今世界,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观点五花八门。在这些观点中有一种观点要引起我们警惕。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的就是民主社会主义,鼓吹民主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等等,完全混淆了这两种根本不同的主义。对此有必要做出有力的回答,以正视听。我们可以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结合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领导干部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领导草率决策,产生了诸多“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背包袱工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给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针对领导决策失误而造成“半拉子工程”频出之现象,须进行深入的反思、探讨和研究,减少直至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吉利数字与股票价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饶品贵  赵龙凯  岳衡 《管理世界》2008,(11):44-49,77
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对数字有着一定的偏好,认为8是吉利的象征而比较偏爱,认为4不吉利而相对回避。本文主要研究这种由传统文化引起的数字上的偏好是否会在资本市场的价格上得到体现,具体来说我们研究股票交易价格的尾数是否会出现8多4少的现象,以及影响这种现象的因素。利用股票价格分笔数据,我们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股票价格中确实存在8多4少的现象,而股票的价值不确定性,股票价格高低,机构投资者交易情况和文化背景因素会对8多4少的价格聚类现象产生显著的影响。我们的研究为行为金融学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有位顶尖柔道大师临终前嘱咐弟子,"最后时刻"定要给自己系上白带。在柔道段位中,白带是初学者标志。大师是以此示意,始终保持初学者心态。1974年1月23日,竺可桢在病房中听研究高能物理的外孙女婿讲"基本粒子"。是年,他已84岁。爱人心疼地说:"你连坐都支持不住,还问这些干什么?"他说:"我知道得太少了!"两个星期后,竺可桢逝世。一个在地理学和气象学领域有着至尊地位者,在生命最后时光还因"知道得太少了"要补新知,足见其初学者心态多么强烈。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依据。然而,由于各民族文化是在各自的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历史地形成的,所以民族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并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我国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其生活方式,活动方式,思维方式也就截然不同,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即差异,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极易产生语言失误和信息差,从而引起了交际失败。本文从英语语言文化的角度来认知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两种文化中同一概念的信息差几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避免中式英语,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接近目的语,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在《物理的挑战》大型学术报告会上,提出了21世纪科技所面临的四大问题。这四大问题分别是:为什么一些物理现象在理论上对称但实验结果不对称,为什么一半的基本粒子不能单独存在的而且看不见,为什么全宇宙90%以上的物质是暗物质,为什么每个类星体的能量竟然是太阳能量的10的15次方。“21世纪的物理发展,更强调整体统一 ,微观的基本粒子和宏观的真空态需统一研究。”,李政道说:“宇宙充满了我们不了解的挑战性的现象,这些问题的突破所产生的影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理论界在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探讨中,形成了下列不同观点。1.促进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进步的趋势是一致的。认为,目前我国社会上的道德消极现象,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社会腐败等之所以产生,除了历史的原因和外界影响之外,从经济上来看是由于市场经济不发达所致,因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逐步消失。2.二律背反论。这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给道德进步带来消极影响,道德建设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认为,由于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必然要滋长某些损人利已等腐朽思…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采取一系列社会主义措施,但是由于各国情况很不一样,“这些措施在不同的国家里当然会是不同的。”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在研究各民族发展道路问题时“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把万能的钥匙”,因为“极为相似的事变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会引起“完全不同的结果”,他们主张“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加以比较”,以便“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旧的刮益格局被打破,人们的社会心理激烈震荡。不少人在市场竞争中深深感到思想行为不适应、心理不平衡。并随着形势的发展,愈益显现出主观化的趋向。这种趋向,对于改革开放事业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负效应。因此,正确分析并有效解决心理不平衡现象,是摆在各级领导和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一、心理不平衡现象并不总是一种消极现象心理不平衡,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是很难完全避免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因为从根本上讲,它是社会利益分配不平衡的反映。正常的心理不平衡现象,不但是…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发展,民主的进步,中西文化的碰撞,人的需求的多元化、为现代领导者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当今.一个领导者,想要成为优秀的领导者,除需具有较高的智商外,较高的情商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5.
居于汉唐统一帝国之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表面看来国家分裂,战乱不已,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研究却不难发现纷乱与萧条背后是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碰撞激荡,各种制度承前启后。由于赋税的"显性"和"隐性",它关系着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会介绍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赋税发展演变的全过程,讲述其运行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大潮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的伦理规范。当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抬头,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的相互激荡现象。出现这些令人担忧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对此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本文试图对社会转型时期思想道德的激荡现象作一解释,并说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思想道德激荡的宏观社会背景我国目前正从以农业文明为主要待证的传统社会向以工业文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过渡,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  相似文献   

17.
《经理人》2004,(5):30-33
天地之间,犹如橐龠乎?”回朔今年早春时节关于联想集团的论争,首先涌入我脑海的是老子这句振聋发聩的天问。当我们被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风箱之中,被一股无形的力推来搡去,还以为瞬间感触到的东西可以永恒!实际上,那些曾经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激荡着我们的物化的或精神性的元素,那些曾经让我们刻骨铭心的东西,并没有什么经久的品质。联想论争的价值,不在于参与者有什么了不起的洞见,也不在于争论过程中大家提出了什么正确的公司方略,而在于通过网络这种直接参与的形式,启动了一次对中国制造、商业模式及商业人性的深入思考与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18.
边昱 《管理科学文摘》2009,(26):258-258
“人肉搜索”现象是当今网络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社会互动方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从“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了“人肉搜索”现象的成因,深入探索了“人肉搜索”的主体在网络中进行互动的主观心理因素,审视了“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象产生的背景 所谓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营组织的行为。土地流转并不是一项新生事物,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行不久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使得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从而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农村土地流转现象之所以广泛地发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民收入也在大幅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早已经今非昔比。现在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在穿着方面有了名牌情节,有的甚至是非名牌不穿。对于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且因人而异,但也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地方,本文主要研究名牌效应背后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