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代科学研究的人文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主义者认为,科技的社会应用不仅能够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且能够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将人类导向幸福之途。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科学无禁区"的观念面临挑战。科学技术本身负载着价值,科学研究作为人类活动,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基于科学成果应用的利益原则至上以及经济决定论等倾向,应适当地淡化科学主义话语,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实行社会控制和公众监督,坚持科学研究的价值考量,努力避免科技活动中否定性倾向和负面价值的产生,保证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负面效益日益凸显。科学技术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体系的核心问题。科学技术的外在价值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价值。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有机整体,从其外延上看,它具有多层面或多维度的指向,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的指向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的外在价值思想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要求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以生态化、人性化为方向,使科学技术走向人性的复归,以恢复科学技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技术市场正在蓬勃兴起。它作为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联结的纽带和桥梁,在加速科学技术商品化、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认真研究和把握农村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探索相应的对策,使之完善,对农村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市场向农村扩展的必然趋势 技术市场是发达商品经济的产物,也是社会化生产力向纵深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技术成果是否采取商品的形式,要不要建立技术市场,曾经是多年没有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乃至成为一个禁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实践和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几个决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价值是指科学技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种种有用性,是其对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以及功能性作用。依据科技价值功能的存在方式,可以把其价值分为科学技术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两种。内在价值是指科学技术的非应用性价值即自在性价值。它表现为按照和谐、简单、对称、统一、奇异等科学审美的标准所确定的科技的美学价值和逻辑价值。科学是真善美的统一,其存在本身就是人类的目标追求和意义所在。外在价值是指人们在对科学技术的运用和应用过程中,科学技术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它包括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正在以加速度的方式蜂拥而来,组成生活的基本架构与内在网络。尽管现代性的一系列特征均与作为"袪魅"主角的科学技术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哲学或者美学等人文学科对科学技术的回应始终表现出犹豫和不安,忧惧于科学技术所指征的工具理性将淹没价值理性从而造成人的异化或物化,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再一次激活和加剧了这种不安。科学技术正在从袪魅的主角变身为复魅的对象和充当新的神祇,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则远未充分和深入。人文学科应积极回应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创变及议题,结合历史条件与社会关系评价科学技术的意义。对于人的价值保持特殊的敏感,是乐观地对待科学技术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基于社会批判理论而展开的科技理性批判,几乎一致视科学技术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并从区别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从一般方法论层面探寻导致"工具合理性"的理论基础,从滥用科学技术导致的自然、社会、人的异化等众多角度,在揭示科学技术的负向效应中,直接否定了它的社会发展动力价值。拒斥不等于漠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理性批判,不仅从反面证明了科学技术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且透过其理论家的科技理性批判,可见其中对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动力作用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技术的关心,是对人的真正的关心。技术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之一。技术所蕴涵的解放价值、文明价值、审美价值、自由价值等体现了人的发展向度和价值追求,马克思对技术的辩证理解和科学认识,开启了实现未来美好社会的绿色通道,也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发展科学技术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8.
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志 《社会科学家》2007,(5):115-117
将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刑事案件的侦查,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刑事诉讼领域的反映,也是实现刑事程序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价值目标的客观需要。我国现有的技术侦查立法及其制度存在重大的结构性缺陷,这是技术侦查在实践运作中弊端丛生的根源所在,我国应加快对技术侦查的立法规制,将其真正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否定主义的价值多元论表现为不同层面的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矛盾同一事物可能同时具有存在价值和生存价值,使得否定性本体论的价值判断可能出现悖论具有存在性价值的事物在生存层面有时表现为负价值,例如电脑黑客。原因在于否定本体论把个体定义为孤立的而不是关系的,自为与自在是二分的而不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在价值场场源方面,以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为乘数的价值生产函数,取代传统的不以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为乘数的价值生产函数;在价值场场方程体系中,根据矛盾转化规律,一举解决了国内经济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价值决定一元论和价值决定二元论的争议,从而推导出价值场所应满足的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根据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的基本原理,提出价值构成整合式结构模型,从而分离出物化劳动价值分解式结构模型、必要劳动价值分解式结构模型和剩余劳动价值分解式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1.
吕成楷 《理论界》2010,(12):94-9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也令人倍加关注。可由于科学和技术两个词语的含义较为模糊,容易将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本文认为科学和技术两个词语不应混淆,科学不存在伦理道德问题,技术才有伦理道德问题;同时,本文认为当前学术界对技术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视野不够开阔,对于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发展未能很好地区分,为了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我们应该明确技术的伦理道德属性,深化对技术发展的认识,促进科学技术为营造良好的道德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在价值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当代中国科技价值观的形成和当代中国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理论框架包括三方面内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科学技术具有通过生产力这个中介实现生产关系变革的巨大价值;科学技术具有决定上层建筑的价值。视科学技术为先进生产力核心和主要动力的科技价值观、视科学技术为现代化关键的科技价值观、重视发展统筹的科技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的科技价值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数字化发展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成为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实践手段。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在精神层面、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具有深远意义。有鉴于此,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存在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化、师生互动等现实问题,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从价值意蕴的维度厘清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然性与应然性,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契合路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向人们表明:现代科学特别是技术的应用与其应有价值发生了背离。西方思想家们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实质上是对科技异化的批判。面对科学技术与价值的背离,需要为科技发展提供合理的价值取向,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过程中坚持遵循利益原则和公正原则的尺度,达到最大限度为全人类谋求福祉的目的。中国要想避免科学技术的不利影响,就需要把西方文明中的科学与民主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起来,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特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近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敏锐地看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马克恩、恩格斯逝世后的一百多年中 ,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对社会各个层面的作用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即在质上和量上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科技意识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要求我们必须有正确的科技意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科技意识是人们对科学技术及其社会价值在观念中的反映。如果说科学技术反映的是从科技劳动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那么科技意识反映的则是从理性认识回到社会实践的过程。它包括对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以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的反映。那种基于科学技术具有负面价值而否定…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蕴涵着价值的社会事业.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包括物质文明价值、精神文明价值、政治文明价值、生态文明价值和社会变革价值等;科学技术负面价值既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损害,又表现在对精神文明的危害.实现对科学技术价值的合理利用,应树立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大协调发展观,建立科学技术运用的社会控制机制,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科技发展与人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人、自然和社会的综合协调.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蕴涵着价值的社会事业。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包括物质文明价值、精神文明价值、政治文明价值、生态文明价值和社会变革价值等;科学技术负面价值既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损害,又表现在对精神文明的危害。实现对科学技术价值的合理利用,应树立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大协调发展观,建立科学技术运用的社会控制机制,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科技发展与人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人、自然和社会的综合协调。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关于商品生产的问题,是一个禁区。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和设想,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废除以后,就没有商品生产了。他这段话是在《哥达纲领批判》里讲的。“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份存在着。”由于这个原因,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没有商品生产的。一直到现在,它变成了一个禁区。这个禁区是逐步在打开。  相似文献   

20.
杨国荣 《文史哲》2023,(6):28-37+162
人的存在包含价值之维,后者展开于道德实践、精神发展,以及更广意义的社会生活。在道德领域,如何为善去恶构成了主要的论题。道德意义上的善恶,既关乎普遍的规范,也与人的行为、品格相涉。规范之善,表现为与社会法则以及人的内在价值的一致;品格或德性之善,指向以上规范的内化;行为之善,以形式层面合乎普遍规范和实质层面体现人的合理需要为根据。从精神的层面看,人的追求又展开于不同方面。人类早期的巫术,到后来的宗教,都具有精神之维。在终极的意义上,存在的精神之维总是指向人的精神需求,这种需求构成了人的存在的重要价值内涵。与道德以为善去恶为关切之点有所不同,精神层面的以上需要与圣凡之别有着更为直接的关联。精神层面的需求主要从观念层面体现了存在的价值维度。人的存在的价值之维不仅体现于精神的规定,且展开于更广的领域。从后一方面看,如何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构成了不可忽视的价值问题。较之精神领域的凡圣之辨,社会领域的关切之点更多地指向正当与否,并以社会的和谐有序、生活的合乎人性为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