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快速普及;网络民意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更巨大的作用。本文从“躲猫猫”事件这一个案切入,分新事件过程申网络民意表达的走向与政府应对措施,并由此深入分析我国网络民意表达的发展现状,以及政府应如何积极应对, 促使网络民意在民主进程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与网友在线交流是总理倾听民意的一个新形式、新途径。从邀请基层代表座谈,到“农家小院商国是”。再到与网友在线交流。最广泛、最真切的民意通过更直接、更有效的途径汇集中南海,体现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近年来。两会代表委员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广集民声、征纳民意,网络民意受到重视更加激发数以亿计的网友两会期间通过网络来参政议政。通过网络这一新通道。两会成为最大的民意场和政府回应民意的最重要平台.人民大会堂与“网民大会堂”之间的良性互动已然形成。 如果说以前的网络只是推动了不少个案的解决的话。现在的网络则已经成为影响政府工作的真实力量。在一个有着3.38亿网民、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的互联网环境下。理性看待网络民意。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实现政府和网民的良性互动,这既是“善治”的要求。也是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3.
胡长飞 《决策》2010,(4):58-59
直接从网民中发展政协委员,这为政府吸纳网络民意提供了一个新的制度出口,但这些政协会议中的“新人”如何表达网络民意,能否顺畅地表达则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4.
杨敏 《决策》2006,(6):12-15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主流渠道。“两会”期间,据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和央视国际网不完全统计。对政府提出的意见和给总理本人提出的问题就多达几十万条,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的开场白中这样说道,“我从群众的意见当中,感受到大家对于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 网络时代宽松的利益表达。催生民意型决策时代的来临。网络论坛、听证会、电视辩论、民意调查,在给民意生长提供了全新空间的同时,政府决策也越来越多地遭遇到民意交锋。今天,我们无须探讨决策者脑子里有没有民意,而要去分析民意如何进入决策机制。以及民意生长过程对政府决策产生的影响。 民意型决策有哪些新的特点?哪些渠道反映出的民意才具有代表性?面对民意交锋政府应该如何回应?社会理性、媒介理性、政府理性三者的良性互动到底如何形成? 一句话,民意生长必然改善决策品质。  相似文献   

5.
钟伟连 《决策探索》2010,(15):52-53
“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它是民意的集散地、风向标。”  相似文献   

6.
舒毅 《领导科学》2004,(23):11-11
据2004年9月13日《南方都市报》载,2004年8月份,某市对市直机关领导班子开展长达一个月的民主测评,结果9名干部被宣布为“民意较差”,并因此而被免职或降职。但是,这一次打着“民意”旗号进行的测评,却受到人们的质疑。人们质疑的是,在这次测评中,“民意”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表达和尊重?所谓的“民意否决”,究竟代表着谁的“民意”?长期以来,民主测评是我国考核干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扩大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的知情权、监督权、评价权有一种逐步增强的趋势,民意指数逐步成为考核干部的…  相似文献   

7.
社论社评     
对于互联网意见表达各方,尤其是掌握巨大话语优势的网络名人们,深刻感知“底线意识”,遵守网络发言的底线,才有助于更好地塑造和凝聚社会共识,建立起更成熟和充分的民意表达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杨敏 《决策》2006,(6):21-23
政府听取民意既要听大众的声音也要听小众的声音,对网络民意不能简单地说是或者非。网络也是现实世界的投影,要客观地分析和采纳网络民意就对了,不能说网络民意不好就完全不听。  相似文献   

9.
许峰 《决策》2009,(1):58-60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就城市的网络宣传开创了先河,只不过由于没有注意到政府宣传在传统媒体与网络上的不同,所以在“英雄”与“烈士”之间,它成了后者。这也是见城市品牌的宣传与营销之难。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1,(13):24-25
2010年,微博在中国“爆发”,被称为“微博元年”,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开通微博,成为与群众沟通的新平台。在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微博的背后,凸显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据监测,政府微博、官员微博、地方政府网站成为当前民众网络问政的主要渠道。作为党和政府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的“民意直通车”,网络问政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各级政府部门而言,如何利用微博进行宣传、如何对突发事件进行管理和应对则是全新考验。  相似文献   

11.
穆东 《决策探索》2011,(11):70-71
中国两会期间,“幸福”话题成为热门。不少代表委员在热议“幸福感”,这又是民意的涌动。其实,各国民众的幸福感均有所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幸福所在。  相似文献   

12.
意见相近的“浅蓝”要来,见解不同的“深绿”也欢迎来。面对至繁至巨的两岸难题,政治禁忌一个个被冲决,艰难处境与不容轻视的民意,终于逼出两岸执政党的大格局。在去年12月22日第四届国共论坛闭幕式上,吴伯雄与王毅分别代表己方,道出对“见解不同人士”的欢迎与期待。  相似文献   

13.
民意是一种民心和民声,是人民群众意愿、意向、意见和意志的反映。发扬民主,尊重民意,是民主国家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民意却被贪污、挪用、亵渎了,流露出来的是虚情假意。对这种“民意”需要甄别,不盲信、不轻信、不宜信、不可信。下列四种“民意”值得我们慎察、慎思、慎信、慎纳。权力监控操纵下的“民意”。2003年,黑龙江省发生“政治地震”,5名副省级及一批市厅级干部落马。令人费解的是,这5名副省级高官当时均高票通过了人大代表“民意”这一关。难道是人大…  相似文献   

14.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指出:“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在十五届六中全会上,江泽民又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这既是江泽民对于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又指明了我党领导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张妙玲 《决策与信息》2013,(12):165-165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媒体的民主化,使民意、民权拥有了自由表达的平台,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执政环境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实践表明,作为政府代表的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能力高低,常常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维护社会稳定有序这一“硬任务”目标的达成。为此,领导干部必须重视提升应对媒体的这一“软”实力,采取合理适当的信息沟通、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措施,适应新形势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江朔 《决策与信息》2011,(12):69-70
民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大众诉求。随着民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尤其是网络的大众化,民意对刑事司法审判也有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本文探讨民意对司法的渗透,以期通过制度化构建,努力形成司法正确引导民意,民意支持司法的和谐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语录     
《经营管理者》2011,(3):18-19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向公民公布申报内容,接受监督,这是腐败分子最为害怕的事情,也是财产收入申报中最关键、最厉害的一招。因此,“财产公开”是落实而非“支持与否”的命题,否则就是对民意的背离,更无法承担起民意的期待。  相似文献   

18.
直接从网民中发展政协委员,这为政府吸纳网络民意提供了一个新的制度出口,但这些政协会议中的新人如何表达网络民意,能否顺畅地表达则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08人物群雕     
网络不是民意的流放地,只有网络上的民意能够推动制度的变革,并对现实中的政府治理施加影响的时候,才能获得体制内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自手机开通网络功能以后,“手机媒体”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手机媒体相对于一般固定的网络媒体具有高度的便携性、移动性,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其传播的普遍性和高效性也使得手机媒体成为民意表达新途径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