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曹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囊括了天津人艺"金狮奖"、"梅花奖"、"白玉兰奖"等各大奖项。曹禺既是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也是现代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他的剧作影响、培养了几代中国剧作者、导演、演员,在中国现代话剧整体面貌上打上了自己的印记。其中《雷雨》的出现昭示着中国有了第一部可与外国经典戏剧比肩的作品。《雷雨》生动的展现了现实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窦娥冤》《雷雨》人物性格悲剧性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娥冤》与《雷雨》是中国古代戏剧大师关汉卿与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的代表剧作,这一古一今的两部戏剧,被众多的研究者一直赞誉为悲剧的杰作,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本论文仅就个人的感知与理解,从悲剧性格方面作一次比较性研究,企望得到中国戏剧研究专家与戏剧爱好者的指教。 在《窦娥冤》和《雷雨》两剧里,两位作家都着力塑造了引人注目和令人震惊的女性悲剧形象。表现出两位作家对女性命运的特殊的关注。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地位最低,受着极度的压迫,命运最苦。窦娥来到世上虽说只过活了20几个年头,却遭到封建社会加在妇女身上的…  相似文献   

3.
曹禺的名剧《雷雨》、《日出》、《原野》等在韩国曾多次上演,特别是《雷雨》,以其鲜活的人物形象、扎实的生活基础和深厚的哲理内涵,赢得了韩国人民的喜爱。同时,韩国学者对曹禺戏剧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相似文献   

4.
周昂 《东西南北》2012,(22):38-39
30岁之前,曹禺已完成《雷雨》、《日出》,但直到1996年12月13日离世,他再也没超越过自己。  相似文献   

5.
张新民 《学术交流》2007,(1):171-173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典范。从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雷雨》在借鉴古希腊的悲剧命运观念和审美模式并与我国的悲剧艺术相结合以表现人物的悲剧,成功地塑造以命运悲剧为主要类型的侍萍的悲剧形象和以性格悲剧类型为主要类型的蘩漪的悲剧形象,揭示其对中西方悲剧艺术的吸收、融合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并探讨形成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现实主义的力量是神奇的。世界上有一种惊魂动魄的艺术,尽管诞生它的时代已“大江东去”,但却依然能搅动起人们心头的狂波巨澜,显示出它愈益深邃的美学价值。曹禺的《雷雨》当属此类。欣赏、评价一部作品的基本根据,只能是作品本身。《雷雨》问世以来,评论家们  相似文献   

7.
谢坚 《社科纵横》2007,(9):109-112
白薇的《打出幽灵塔》和曹禺的《雷雨》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揭示封建家庭罪恶的力作。在阐述两部话剧在意象选择、情节构思和女性悲剧等方面有着颇多相似之处的同时,本文亦对两者在抗争主题、情感走向和人物性格命运等方面的不同作了相应的比较分析,并试图通过考察两位剧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身世和彼此不同的创作观念来综合剖析这两部剧作,以期对这两位剧作家及其剧作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反映思想的深刻性、结构的完整统一性、形象的典型塑造、伦理学角度等方面,探讨了曹禺早年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5,(7):102-105
曹禺的《日出》和欧里庇得斯的《特洛亚妇女》是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它们独具匠心的结构艺术使其成为经典的主要因素。本文试从《日出》与《特洛亚妇女》结构艺术的比较分析中,审视发掘曹禺对古希腊悲剧的借鉴与发展,并以此呈现曹禺戏剧观发展变化的脉络及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0.
高秉祥 《社科纵横》2007,22(1):93-94
曹禺的《雷雨》是一部暴露大家庭罪恶的作品,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为历史背景,通过周朴园和蘩漪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表现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质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揭露了封建家长的残暴反动而又虚弱的本质,指出其必然没落和崩溃的命运。本文就《雷雨》的戏剧艺术立论,从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几方面进一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1.
艺术风格是独特而多样的我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的时候,常常觉得不同的作家作品给人们以不同的艺术感受。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和杜牧的《山行》,写的都是傍晚登山玩景,但读起来感受不同,前者凄凉哀怨,后者闲适俊逸。同读苏轼和柳永的词,感受也不一样,苏词豪迈奔放,柳词低沉感伤。鲁迅的作品笔锋犀利,冷中透热;读郭沫若的早期作品,会感到奔放的革命热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看曹禺的《雷雨》和《日出》,就感到戏剧语言准确含蓄,戏剧冲突高度集中,人物性格复杂鲜明,并在悲剧之中含有若干喜剧成分;而看老舍的戏剧,会感到纯朴幽默,平易近人和富有生活的气息。为什  相似文献   

12.
曹禺笔下的"火"与"水"--从繁漪到愫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亚梅 《社科纵横》2006,21(5):108-110
在我们学习研究曹禺先生戏剧文学创作的特征及规律时,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曹禺先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一个突出的女性形象,她们触动戏剧矛盾的萌发并带动戏剧情节的发展。《雷雨》中的繁漪和《北京人》中的愫方就是这样两位被作者寄予最深情感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美学哲学层次上的《老人与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利 《社科纵横》2004,19(1):91-92
《老人与海》正如海明威所预期的那样包含意味了许多东西。《老人与海》中的悲剧意识是海明威剧审美方式的完美体现 ,它是海明威式的 ,也是现代意义上的悲剧意识 ,它不乏忧患、哀怨和进取的精神。海明威用桑提亚哥的遭遇表明 :人生的悲剧固不可免 ,但数十万年沉积而来的人类文明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后盾 ,这就是《老人与海》贯穿全文的哲学思考 ,这是整个小说的哲学构架。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西弗斯神话--《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因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贤萍 《社科纵横》2004,19(5):192-194
本文在分析哈代的悲剧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与古希腊悲剧的承袭关系 ,进而探讨作品中显现出的悲剧因素。笔者认为 ,主人公亨查德的个性特征和传奇经历足以说明他是集性格缺陷及命运羁绊于一身 ,处于荒诞境遇中的悲剧英雄 ,而极具哲理性的《卡斯特桥市长》是秉承古希腊悲剧传统的一部现代西西弗斯神话。  相似文献   

15.
曹禺坚持“剧本永远定不了稿”,“使它(剧本)慢慢好起来”的创作态度,对《雷雨》多番修改.新中国成立以后,曹禺推出“开明版”.作者通过对鲁大海与周萍等人物的修改,强化阶级斗争,着意突出剧本中的光明力量,暴露与鞭挞资产阶级的丑恶,却造成了人物性格单薄、缺乏历史真实的困境.“开明版”的失败虽然是在曹禺“一腔热情”主导下完成,但也与历史语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是一种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与生命的双重空间:曹禺悲剧的人文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坚 《浙江学刊》2001,1(5):88-94
曹禺悲剧创作并没有割断人与其生活的世界的联系,而是建构在以人为中心的历史和生命的双重空间,他把悲剧的根系深深扎进了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土壤,对传统家族文化和畸形都市文明给予了决绝批判,同时又不停留在历史表层,而穿透社会历史的外壳,从最根本的生命价值层面启迪人生,具有深刻的现代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强力意志与人类学视野下的诸葛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达 《社科纵横》2007,22(2):98-99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经典,在唯意志论美学理论及人类学视野下,这一形象超越了中国封建儒生的精神内涵,蓄蕴包容了特殊的强力意志和济世情怀。作为一位东方式的超人,他永远走不出他自己打造的精神囚笼,酿成了最终的人文悲剧。  相似文献   

18.
“诗的白话化”导致了诗体的解放 ,也导致了诗歌在精神内涵上的实质性变革 ,《关不住了》正是在现代白话的语言形式和思想方式两个方面确定了新诗的基本原则从而具有“纪元”性。《狂人日记》是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现代小说 ,它的“开篇”性在于它确立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现代白话”与“现代思想”这两大原则。《祝福》的悲剧意义和现代性是通过新语言体系进行新的言说和表述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疯人的抗争:冲突中的悲剧──《狂人日记》与《哈姆雷特》何键《狂人日记》与《哈姆雷特》这两部中西杰作中塑造的悲剧人物都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虽然作品创作的时代不同,人文传统不同,社会背景不同,但都表现主体的抗争欲望与斗争精神,表现出由个人反抗社会、个人同社...  相似文献   

20.
“感而能谐,婉而多讽”,是鲁迅用以说《儒林外史》的,我们移来说《红楼梦》,或许会使人感到奇怪:难道《红楼梦》也是一部讽刺作品? 《红楼梦》不是一部讽刺作品,是部难以企及的伟大悲剧,同时也具有十分丰富的喜剧性。它既是时代悲剧,又是人间喜剧。它的艺术美,是悲剧美和喜剧美的和谐统一,其中,悲剧美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