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文化中的水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是中国文化中一种常见的象征意象。在中国哲学中,道家哲学用“水”象征“道”,儒家哲学用“水”象征道德;在中国文学中,“水”常常用来象征“思念”与“企慕”,“水”还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此外,“水”还与其它物象组成复合象征意象:“水”与“鱼”组成的复合象征意象,象征夫妇和君臣;“水”与“火”组成的复合象征意象,象征君臣;“水”与“月”组成的复合象征意象,深喻佛理禅机  相似文献   

2.
羊意象是鲁迅着意营造的一个动物意象。羊,一般被视为“奴隶”、“顺民”的代名词,鲁迅笔下的胡羊正是这类形象。作为“领头羊”率领羊群走向死地的山羊,则是那些具有奴性人格的知识分子的象征,它与鲁迅笔下的狗、猫等一起构成了否定性动物意象系列。与狗、猫意象不同,鲁迅对山羊意象的营造,着重不是褫其本相,而重在揭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由此鲁迅从一个特定角度对现代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3.
张洁的《无字》文本采用了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来展现女性视角观照下的女性意识,通过“塬”的意象对女性灵魂和生命创造力进行赞美;通过火的意象来象征女性灵魂的涅磐,焚毁男性的残酷力量,方法独特,意味深厚,极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王继霞 《阴山学刊》2009,22(2):27-31,60
“水”、“月”、“死亡”是新时期以来回族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象征意象。它们不仅渗透着华夏民族共有的审美情感,而且从本质上寄寓着回族人民独特的民族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五四时期、新时期的一些女性文学中大量存在着“房间”这种意象。随着时间的演进,“房间”意象在女性文本中也呈现出相应的历史嬗变:从封建社会的宫院·闺阁·织房等到五四时期的幽灵塔·傀儡之家·空屋,再到新时期的虚构之房·隐秘之房·现实之房。不同的“房间”意象却包蕴着一个同样深邃的文化意蕴:作为女性生存见证、女性抗争诉求的真切象征的“房间”意象表现出一代代女性对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的深思和反省。  相似文献   

6.
宋代女性词人借助“荷”意象来表达她们复杂的人生状况,赋予“荷”、“荷花”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李清照、朱淑真、张玉娘、魏夫人、周容淑、袁正真等词作中,“荷”意象构筑起一道道别样的风景,酸甜苦乐的人生况味得到淋漓尽致的反映.“荷”意象或是青春灵动形象与和美圆顺生活的象征,或是表达了爱情婚姻乐曲的不谐音,或是命运多舛的人生写照.词人运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段,物境与心境悠然相合.  相似文献   

7.
我国艺术界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颇为引人注目的新理论,即“意象艺术”论。认为中国传统美术是“意象艺术”,其思维方式为“意象思维”,其造型原则是“意象造型”,中国来的美术也是“意象艺术”。本文认为:任何有价值的艺术形象的创造,都不是对客观对象原封不动的、机械的、纯客观的再现和模仿,而是经过艺术家的能动反映和实际的加工、改造及创造。在这种艺术反映、创造的过程中,审美意象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美术可以采用“意象造型”原则,但不能说“意象造型”就是表达中国人物画乃至整个中国美术特征的概念,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及在艺术形象物化过程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因素,在这许多因素中,意象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本文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在艺术创造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化意蕴和深度思想是支撑《全民目击》的核心元素,也是该片能感动观众、获得好评的重要原因。影片的整体意象“龙背墙”可以拆解为“飞龙”“脊背”和“围墙”三个次一级的意象,分别象征影片中童涛、周莉、林泰的人物性格。在中西文化视阈下剖析这些意象的特征,阐述神话思想在本片中发挥的情感渗透、联想记忆、身份认同等的重要作用,进而反思传统文化意象与现代精神的冲突与融合,探索文艺作品将传统文化融人现代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象征为中心阐述了如下三个问题:一、简述赋比兴;二、从语用角度分析比兴如何转变为象征;三、阐释象征与意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不同形态的现代诗歌在接受西方诗潮影响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的影响。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诗人,还是30年代现实主义诗人,对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皆作了有选择性的吸收。象征意象的最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形态方面。李金发第一个自觉地从形式本体层面上接近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的本质。30年代现代派诗人体现为意象的意境化以及对后期象征主义意象的生活化、智性化的成功借鉴。40年代的冯至与九叶派诗人建立起了一种意象象征的深层模式。中国现代诗歌形成的意象的象征化潮流,体现了中国诗歌现代性建构的必然要求,为中国诗歌的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诗歌艺术形式的融合提供了最有效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