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因是生物体内基本遗传功能单位,决定着生物体的特征和性状。怎样科学合理地确定基因专利保护范围目前是国际上生物专利领域中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外基因专利保护的发展动态,结合基因的生物学本质属性、基因专利保护水平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认为我国基因专利的保护范围可以由"产品保护型"转变为"功能保护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从国家层面上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外交活动,不但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应对反倾销的迫切需要密切相关,也与解决中国加入WTO的遗留问题相关,而且还有着复杂而又强烈的政治原因.我国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外交活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最大的障碍依然在于美国和欧盟.实现"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目标任重而道远,我国必须把握好谈判的最佳时机,在WTO规则范围内寻求与欧美谈判的突破,同时要通过深化改革,加重自己的谈判筹码,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  相似文献   

3.
论谈判民主的法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判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谈判民主法治化的理论基础在于政治妥协与契约精神.在中国民主政治实践中,谈判民主常运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谈判、政府与民众的谈判、非政府间主体的谈判及国际政府间谈判等活动中,且均应受相应法律的规制.谈判民主过程中出现的争端应当通过谈判本身及法律机制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分为五大类:专利保护;商标保护;行政保护;商业秘密保护;新药保护.如果从中药的技术特征和法律位阶上来看,"专利保护"应当是首选,它的法律效力也是最高的.但其在实践中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说遇到了瓶颈,欲前不能.通过分析中药专利保护受阻的症结,试图找到中药专利保护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失败后不久,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在日本与兴中会进行过一次关于两派合作的谈判,其宗旨是"联合救国",谈判持续了一年半以上,以破裂告终.改良派为何与兴中会谈判?谈判又为何破裂?解放以来,论者们一致认为,改良派与兴中会谈判,是为了夺取兴中会地盘;谈判亦因此面破裂.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戊戌政变后,清王朝更加腐朽,帝国主义列强则加紧酝酿瓜分中国,中国前途汲汲  相似文献   

6.
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总统后对于朝鲜停战谈判,一方面继续沿用杜鲁门政府的所谓"自愿遣返"战俘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国际国内诸因素的制约下急于停战.由于苏联新领导人改变了原有的对美强硬政策,中国方面不得不在朝鲜谈判中做出某些让步.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政府亦表示出一定的谈判诚意,在有关战俘协议的细节问题上对中朝方面做出了一些让步.虽然在谈判接近尾声时美方一度发出核威胁的信息,企图逼迫中朝方面尽早同意缔结停战协议,但是这种核威胁根本未发挥任何作用,谈判依自身逻辑而结束.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软件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通过著作权的保护来实现。但近30年来,美国与欧盟等西方国家掀起一系列对软件赋予专利权保护的研究。美国是最先提出软件可专利性研究的国家,而欧盟则历经从反对到有条件地给予专利保护的过程。在认定标准上,欧盟认为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的标准是申请的案件必须具备"技术性贡献",而美国只需要该软件具有"实用性"即可获得专利保护。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对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立法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5年10月,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成功结束TPP谈判.作为新型、广域的区域经济组织,TPP顺应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由于TPP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货物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等诸多方面存在利益冲突,故TPP规则必须顾及发展中国家的立场.然而,WTO法对成员之间的区域经贸安排有一定的规制,也影响到了TPP等区域经贸安排中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安排.2017年1月,美国宣布退出TPP后,其他成员邀请中国加入TPP谈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应坚持自身的自贸区战略,从发展中国家立场出发,考虑是否加入TPP以及选择相应的策略,尤其要深入研究TPP规则和WTO规则的相互关系,以期在"双重规则"中找到平衡点,寻求利益点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责任适用中的法度边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专利权原权与专利权救济权并非同一,决定了停止侵权并非专利侵权司法救济中的必然结果。专利权保护的强弱选择需要、专利权异化导致的停止侵权责任功能的"失灵"、法官适用法律过程中的伦理道德偏好,为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提供了正当性依据。在停止专利侵权责任中审慎行使自由裁量权,不仅关乎专利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和司法的公正性,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以美国永久禁令制度的司法实践变迁为鉴,中国法官在停止专利侵权责任中适用自由裁量权时,应确立法律精神、伦理道德、专利政策的指向性标准。  相似文献   

10.
被世人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仅仅达成了没有法律拘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反映了国际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内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理解、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不同的价值追求.未来的气候保护和气候谈判应当凝聚共识,立足于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作,发挥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应当努力避免"比低"这一恶性竞争,通过"政治敛合"和"经济敛合",将气候变化融入政治、经济各种决策的主流之中.  相似文献   

11.
吴梦窗词集中共有四首与淮安相关的词作。词作显示梦窗在临安府尹袁韶幕中初游淮地,再游淮地则在任职苏州仓幕时期;其中有三首淮安词忆及一位扬州"楚伎"。因为淮安是南宋始置,地名及地域沿革都曾发生过重大变化的特殊地区,据此可以定位四首游淮或忆淮词作的大致时间。  相似文献   

12.
作为“桐城正宗”的吴德旋,在其古文理论著作《初月楼古文绪论》中论及六朝人范晔,谓其文“无事外远致”,这恰与原始出典范氏《狱中与诸甥侄书》之原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解误差。范晔所理解的“事外远致”集中体现了六朝的文观(既重视作者的情志,又对文的藻韵有一定要求),而吴德旋的理解实则是借此来表达桐城派的古文理想。吴氏一千多年后,重新拈出“事外远致”概念,接续其议,并非一种巧合,正可由此发掘他们各自时代对于“文”之典范的不同理解,藉此也可透视古代文论抒情传统在不同时代的流变。  相似文献   

13.
《词馀选》是吴梅在北京大学任教时配合《词馀讲义》而编发的作品教材。1922年秋吴梅到东南大学任教后,仍以《词馀讲义》(改名《曲学通论》)作为教材,但没有再开讲《词馀选》课程,所以这部书稿没有再印。北大图书馆没有收藏,在各种传记及书目里也从未提及。今从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胡小石教授遗存的图籍中发现此书,可以说是为曲学大师吴梅的研究提供了一份新资料。这是吴梅在1919年至1920年印发给北大文科三年级学生的油印讲义,共172页。内容是元明散曲选讲,以套曲为主。本文介绍了选目和编排体例,与《全元散曲》和《全明散曲》在题目、宫调、作者、字句方面作了些考核,并附有三帧书影。  相似文献   

14.
陈昭常作为延吉边务督办与边务帮办昊禄贞共同参与“间岛”交涉,在交涉过程中积极奏请清政府及早解决界务纠纷,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抵制日人侵略,在对抗侵略、保护领土主权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伍子胥散论     
伍子胥是吴国的忠臣,他从长远考虑,竭力主张灭越,但他的意见未被夫差采纳,反而被夫差杀害。后来吴国遭到越国的偷袭,夫差这才意识到自己错杀了伍子胥,于是他为伍子胥立庙设祭,即是忏悔,又是安抚。吴人和越人都尊伍子胥为江海涛神,是怕屈死的伍子胥亡灵变成厉鬼作祟。伍子胥在筑吴国都城和伐楚战争方面是有功于吴国的,然而他是楚人,他为了报家仇而不惜引敌国之兵攻入祖国,烧杀抢掠、奸淫妇女,还惨无人道地鞭尸,实在不值得后人称道。  相似文献   

16.
孙权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对内发展农业生产、镇抚山越、占有荆州、举贤任能、重视人才,巩固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对外则与蜀联盟、联络辽东、北攻曹魏等等,企图实现对全国的统一。从统一策略的角度,对孙权的统一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的客观的探讨和总结,有助于加深对孙吴政权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7.
康熙六年(1667),吴江顾有孝、赵弦辑刻龚鼎孳、钱谦益和吴伟业的诗歌合称《江左三大家诗钞》。钱谦益、吴伟业由于诗歌艺术较高,可谓人人皆知,而龚鼎孳及其诗歌创作鲜为人知。龚鼎孳的送别诗至少有838首,占全书四分之一还要多的比例,研究他的送别诗对进一步了解他本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龚鼎孽的送别诗继承了《文选》中所录取的七题八首祖饯诗,又有所不同:内容丰富,人物众多,朝野之士皆有涉及;往往用和别人诗韵的形式;喜欢运用组诗;抒发了诗人出仕清朝的悔辱、失路,怀念故国之情。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吴佩孚和康有为这两个有着不同文化背景、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的名人,在张勋复辟事件中由对立而相知。康之所以对吴极力拉拢、借重,一是希望借助其军事力量实现他君主立宪的美梦,二是由于两人都对儒家文化情有独钟,三是康认为与吴有一些相投之诉求。吴对康若即若离的原因,一是对当时局势有着清醒认识,二是对康的政治主张不敢苟同,三是借康"文圣人"的名望装点门面。康、吴二人冲破文人、军人之界域践行理想,尽管均以失败告终,然其中所昭示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如吴佩孚的一统主张、康有为的军权认知等等,都在历史演化之中成为隐含的积淀,合力铸就民国进程。  相似文献   

19.
Martin的语篇语义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Martin(1992)的语篇语义学思想。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Martin的学术背景。然后从“语篇语义学”这个术语的含义讲起,讲到了Martin为什么提出这种理论,即关于三层分节的思想。接着讨论了语篇结构与语法结构的异同,特别是详细介绍了协商、识别、连接、概念这四个语篇系统的主要内容。最后讨论了语篇系统与词汇语法之间的互动,以及语境、语类、意识形态等概念。   相似文献   

20.
1902年吴汝纶赴日本考察教育,写成《东游丛录》一书,为清末新学制的建立提供了蓝本。访日期间,他关心中国留日学生并且主张聘请日本教习。吴汝纶在教育方面的努力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做出了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