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思想宗教化的“趋势”及其批判王志军(3·5)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思想与“生态环境再生产”理论王本兴(6·64)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理论定位洪晓楠,李兴岩(7·5)论马克思科学人权观的创建历程钟枢(7·11)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自然人”的继承与超越郭艳君(7·16)论人的本质的双重内涵———马克思人学思想浅析刘振怡(8·5)毛泽东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战略决策探析周全喜(8·25)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陈胜华,王可珍(9·28)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注证何锋,李增军(12…  相似文献   

2.
(括号内数字,圆点前为期数,圆点后为页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观赵福生(1·1)论社会的自我批判———马克思社会自我批判思想引出的思考陈新汉(3·1)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社会价值批判纬度探析张志顺(4·1)感性:哲学向“人”的回归张彦杰(6·  相似文献   

3.
(括号内数字,圆点前的为期数,圆点后为页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毛泽东的理论创新思想彭厚文(5·26)毛泽东人才思想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作用徐业滨(5·31)毛泽东军事谈判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王笑天(5·35)毛泽东行政领导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许静波(7·21)论马克思的两种国家观南丽军(8·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王晓广(8·14)对象化的内在悖反及其生态维度———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象化理论的深层解读王熙恩(11·9)对马克思、恩格斯利益范畴的探析王圣祯(11·14)试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文尚卿  黄仲芳 《社科纵横》2008,23(5):125-126
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又给后人开创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路径,对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中国化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庞玉枝 《社科纵横》2008,23(11):160-162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体育观,这种体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组成部分.他们在体育的价值观、群众观、实践观、政治功能观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种不同的见解既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继承性,又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与时俱进性,具有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总体而言,毛泽东的体育观理论性强,邓小平的体育观实践性强,研究他们的体育观,有利于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研究,拓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体育理念和体育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玲 《学术交流》2007,40(1):20-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来解决中国自身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别为问题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唯物主义的指导、辩证法的指导、提供认识论的指导、提供唯物史观的指导。问题视域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的现实生活互动的最基本的方式。大体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的问题视域下经历了三次巨大的理论飞跃,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问题回答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方向的问题回答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伟大成果———邓小平理论以及对新世纪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的问题回答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伟大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7.
论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十分重视妇女解放问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把马克思的妇女解放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及妇女运动的实际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关于妇女解放的一系列观点,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的妇女观。妇女解放事业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思想,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斗争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群众,进行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的研究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正确结论。早在1921年,毛泽东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党代会后回到湖南,在创建中共湘区委员会和中国劳工组合书记部(总工会的前身)湖南分会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探求》2007,(6):78-8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章岳云(1·4)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互适性意蕴…………李仁武(1·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轨迹………盛书刚(1·12)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汪文甫(1·17)人口发展规律与和谐社会建设………………刘德中(6·4)以人为本实现和谐管理……………………梅伟霞(6·7)在社会结构视域下浅析和谐社会的构建…段秀芳(6·12)论构建侨乡和谐文化的切入点…陈媚林石维有(6·15)·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政治发展的时空定位与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后面橄字为期、斑)论若1 1 10 17 2330努12,曰1甘飞曰3 fJI︶7 的关系现代的思想状况和马克思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现抉马克思和恩格斯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形成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马克思的经验主义马克思的翻译活动和建树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马克思理论遗产中的异化问题马克思和人道主义马克思的认识论和维特根斯坦的认识论马克思学说和辩证法规律的普遵性问题马克思和当代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某些特点12,‘445·5.7·6.二护J ..1 ..皿叮. ‘.且口.1 ..…8 RO‘.lf‘ 目.卫曰.二曰.二1 29 37 32 37 1 7 23 2632…  相似文献   

10.
文艺理论家陈涌晚年思考了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不愧于我们的时代的伟大作品;一是如何促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在促进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伟大作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伟大作品.陈涌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都是在把握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的.  相似文献   

11.
政法党建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反对资 产阶级人权观张志君(1·1)论改革与发展‘.赵扬(1.56)党政机关引入竞争机制的深入思考 赵洪富(1一61)无产阶级政权必须置于人民的监督之 下张龙亮(2·20)论爱国主义及其教育徐柏祥马清国(2·24)思想政治工作障碍之浅谈马颐亭(2·30)规范执法活动促进廉政建设宁乃茹(2·96)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性质和特点杨忠文(2·102)社会改革与社会稳定自议 薄慧茹马国利(2·105)论邓小平的现代意识理论 陈志良杨耕郭建宁(3·l) “趋同论”评析李明生(3.7)试论党的民主集中制与党的领导陈希旦(3·2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则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大成者,其基本经验可概括为为四个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具体化;把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形式民族化;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式现代化;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实践化。此外,毛泽东还紧紧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中国化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董爱玲 《社科纵横》2010,25(10):9-10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马克思的思想及其贡献,做出了两个方面的概括。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能够延及今天,很大程度上不是靠众人的政治态度,而是靠马克思主义原初的学术力量。在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应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来看待中国化理论的学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六五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哲学就是认识论”。这个命题反映了哲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趋势,概括了哲学科学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同时又为我们完整地、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哲学思想及其基本特征,为正确的认识毛泽东同志在哲学上做出的理论贡献,提供了一把钥匙。一“哲学就是认识论”,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做出的新的阐发。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就提出,哲学要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工人阶级的“伟大的认识工具”,并认为全部哲学史“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列宁还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总理论黄宗羲思想的亲笔信…………温家宝(4·5)主题研讨“以对方为重”:梁漱溟的儒家伦理观……………陈来(1·5)近代中国人的认同危机及其重建———以康有为与孔教会为例……………干春松(1·15)历史的任务与儒教的自我主张………………唐文明(1·21)阳明后学工夫论的  相似文献   

16.
谷永新 《学术交流》2008,2(2):35-37
解释学作为一门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提供新的维度和新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来研究就包含着运用解释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解"问题.用解释学意义上的理解,包含"解释""理解"和"应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解释就要对这一问题作出哲学层面的理解和阐释,从学理方面作出深层次的探讨,经过理解、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说,当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具体实际、中国优秀文化结合时,实际上就是在携带着我们自己对中国实际的理解所形成的视域、中国优秀文化的视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交汇,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实践、应用过程.本文试图借助于哲学解释学的一些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蕴涵的理解和解释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谢双明 《社科纵横》2010,25(1):1-4,7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东方农村合作经济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探讨俄国、中国、印度等国农村小农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中提出来的。马克思、思格斯主张通过合作社实现农民由小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从小农经济向社会化大生产过渡;认为合作化必须坚持自愿、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的原则。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农民合作经济理论,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合作社的发展就是社会主义发展,重视农民流通领域的合作。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合作事业,但他只重视生产领域的合作,轻视流通合作,以农业的集体化取得了合作化。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就认识到合作社运动对组织和解放农民、支援革命战争的重大意义,可以说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领导了规模巨大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留下了丰富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18.
《探求》2020,(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精辟概括了马克思的生平和伟大人格、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理论品格、学习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和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遵循。最近笔者阅读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朱妙宽老师所著的《马克思主义三化十二论》一书(以下简称《十二论》),觉得此书较好地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现代性意识是促成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社会,在矢志不渝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下,真正探寻到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道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体现了中国的现代性意识。中国现代性的过程不仅要综观不同学者对现代性视域的理解和把握,借鉴西方社会现代性发展的经验,更要注重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自身过程。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在践行马克思所推崇的现代性所追求的一个理性、自由、解放、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目标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为中国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打开了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匠和典范;他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也卓越领导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他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奠基者。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经验和启示,主要是:要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必胜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要准确把握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