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节日文化——清明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明在中国民俗文化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重大纪念日,中国境内民族大多有清明或类似清明的祭祖日。清明节的由来得从一个传说谈起。清明节,人们除进行各种喜庆活动和体育活动外,最重要的是祭祖扫墓。人们通过祭祖扫墓以怀念祖辈和深刻挖掘祖训、族规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王恩来 《理论界》2008,(6):144-145
从今年起,清明节成为公民的法定假日,这是中央政府顺应民意做出的决策。按照民阃习俗,清明是祭祖扫墓的日子。这一法定假日的确定,意味着政府对这一民俗的尊重。然而,祭祀作为产生于上古时代的文化想象,若不能给予价值取向上的正确引导,也极易产生反向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清明是明清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并在明清小说中有着鲜明的烙印,对明清小说的艺术表现产生了深刻影响。清明节的诸多习俗如扫墓、踏青、蹴鞠、打秋千等皆在明清小说中有着生动形象的再现,因此明清小说中的清明描写和叙事具有重要的民俗史价值。清明描写和叙事对明清小说人物心理的揭示、故事情节的推进、主题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扫墓溯源     
我国古代的祭祀活动,是多不胜举的,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却大都消亡了,唯有清明时节的扫墓,传承至今却仍旧不衰:桥山黄帝陵前,几乎年年有祭典;烈士纪念碑下,岁岁献花圈;届时到祖先墓前祭扫的人们,又何止万千呢。更值得一提的是,有清明时节扫墓习俗的,还不仅限于汉族,在我国现今的56个兄弟民族中,不少民族就是跟汉族共有这一节日和这一节日活动的。  相似文献   

5.
杨伟 《家庭科技》2013,(4):17-17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已成为国人扫墓祭祖,缅怀亲人的一场仪式。这仪式的举行地在荒僻的坟头,平时少有人光顾。不单纯是因为忙,没时间,而是因为心里有忌讳。记得小时候寻猪草,大人明令禁止:不许去坟头。怕我们记不住,有时会吓我们,说那里有鬼,独自去会被捉走。大人的说法,倒不完全是迷信,而是源自对死亡的恐惧,因此便有些闪烁其词。即便是清明,在自家亲人的坟头,大人们也是缄默的,  相似文献   

6.
当话题扯上孩子,人们的思维便没有那么简单。清明节遇上孩子教育问题,值得思考的东西也就多了起来,无他,狭隘一点,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当然,深远一点,则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思考和力量。"为什么要回老家扫墓呀?"儿子的一句话,让覃先生烦恼了不少时日。覃先生在南宁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在南宁已经生活近20年。这么多年来,每年都回家乡扫墓,却几乎没有去思考这个问题,总觉得每年回乡扫墓是自然  相似文献   

7.
清明     
《家庭科技》2013,(4):54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情感。清明节也是我国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  相似文献   

8.
清明思孝     
佚名 《家庭科技》2013,(4):18-18
清明陪着父亲一起去给祖母扫墓。伫立在祖母墓前,看着墓碑上祖母慈祥的面容,幽然之间,觉得有些东西已被今人所遗忘了……祖母在我出生15天后去世,听父辈们说,祖母临终前,叮嘱子女,一定要把襁褓中的我抱过去给她看看,因为她最挂念的小儿子,已成家添丁了。可是祖母终究没有能看到我就离去了。我对祖母的印象源于父亲的回忆——父亲是遗  相似文献   

9.
清明     
正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让人们认识先辈、修正自己、弘扬正气、带动后人。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  相似文献   

10.
左上:董存瑞烈士遗像 右上:朱德同志为董存瑞烈士陵园题词 左中:董存瑞参军后荣获的奖章 右下:董存瑞烈士生前战友郅顺义同志,在给民兵介绍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事迹 左下:清明节,驻军某部指战员来到董存瑞烈士陵园扫墓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清明传统文化活动4月2-4日清明小长假期间,中国园林博物馆通过挖掘清明节日文化内涵,结合园林行业特色,举办多项文化科普主题活动丰富市民的假日生活。一、山居雅集之兰亭修禊节日三天,园博馆将以历史上著名的"兰亭修禊"为蓝本,策划曲水流觞园林文化雅集专题体验活动。以点带面,通过中国古代园林厅内"兰亭修禊"场景的园林文化解读,结合现场古琴展演、折柳祈福等方式,引领市民了解古代消灾祈福到"修禊"雅事活动的演变,在春和景明的园林美景中体验一把古时文人的雅集生活。  相似文献   

12.
《清明上河图》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翰林画师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风俗画杰作.该画不仅技艺高超,其所表现的当年汴梁(河南开封)的社会风貌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据说.原画无画名,“清明上河图”之称最早出于金代张著的题跋中,而明代李东阳的题跋则把“清明”解释成“清明节”.此说多得袭用,在诸多评论该画的历史价值、社会意义、艺术成就的文章中,大多牵涉到画中的季节,以为就是“清明节”,其中包括极有权威的《辞海》(第1087页“张择端”条).笔者有幸在开封相国寺买了一套八幅《清明上河图》,借助放大镜,逐人细细观摩.又查阅了一些评介文字,发觉此说并不确.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13.
清明节史话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即明洁的意思。每年阳历4月5日(阴历3月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这一天草木萌芽,万物复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书中说:“三月节,物到此节,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春意盎然,还是春耕春播的大好季节,所以古时便有“清明忙种麦,谷雨  相似文献   

14.
《中文信息》2007,(12):146-146
春台会是西南地区农村每年农历新年后举行的集留会,每个乡镇都有特定的时间。每年清明节四月五日到八日是崇州市元通镇的春台会,长达七天。贯穿于整个清明会的主线是城隍出巡。元通上场口有个城隍庙。庙里的城隍据说是清明出巡,缉恶惩罪,赏善恤贫。因此清明会期,人们就安排了放五猖、城隍出巡、城隍赏贫、城隍回殿等热闹节日,并在河边搭台唱戏娱神。  相似文献   

15.
米苏 《家庭科技》2012,(4):38-40
心理方面的有效调节很重要 每年的清明时节,蒂亚都会有一股强烈的排斥感在心底涌动,她害怕听人提起祭奠、扫墓、怀念这些敏感的词.自从8年前疼爱她的奶奶永远地离开之后,这种回避就不曾消失,而且越临近与纪念相关的日子,越无法承受.  相似文献   

16.
关于祭祀圈理论的讨论,基本围绕在祭祀圈理论与其他汉人社会研究模式之关系、祭祀圈的识别条件两点展开.汉人人观中以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为内涵的微观阶序性与以人的等级划分为标志的宏观阶序性,说明祭祀圈所关涉的"圈"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缘空间存在,而是一种被"人观"认识模式塑造的文化概念.  相似文献   

17.
根据殷墟卜辞所记,商王朝不仅隆重祭祀本族祖先,同时还对有功于商王朝的异族功臣进行隆重的祭祀。古代夏族祖先大禹以平治水土、规划九州而著称于世,《诗经·商颂》等文献记载商人对夏禹多有颂扬,殷墟卜辞也应记有商人对夏禹的祭祀,卜辞记有"■示"、"■示",当释为"禹示",应当就是商人祭祀夏禹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中的丧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中蕴含着丰富的丧葬文化。从元杂剧可以看出元代汉族的葬式主要有土葬、火葬,无论居丧墓葬还是扫墓祭祀都彰显出特定的风俗礼仪。举凡入殓、停柩、下葬、遗嘱、奔丧、吊孝及其服丧守孝、挂纸烧钱、培修坟墓、酒饭祭奠,从多个侧面反映出了元杂剧丰富多彩而又鲜活的文化底蕴,于此丧葬风俗不难窥视中国孝文化的具体承传与表现。  相似文献   

19.
茶乡怀旧     
又是一年的清明。 我和老伴像候鸟一样,又回到了黄山脚下的中国红茶之乡——祁门。 这是我第二故乡。一个镌刻着我青春寻梦的步履,燃烧过我生命激情的古徽州山邑。退休后,我都从无旁缺地拥进国人的扫墓大军。不远千里,不辞劳顿。但,不是专程祭祖,而是为了到祁门“转圈”。  相似文献   

20.
烟花三月,清明时节,回故乡农村扫墓。来去匆匆,只是顺道寻访了心仪己久的徽州两处古村“文会”旧址。古代徽州乡村文会组织很普遍,它既是文人结社,研讨诗文的聚会,又是文人出面在本地及时调解宗族间、乡民间纠纷,消除人民内部矛盾,构筑农村和谐社会的自治组织,在徽州社会文化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