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朋友的母亲是个快要倒闭的国有企业的钳工,每月微薄的工资也就够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费用,很少有结余。朋友的生日到了,他当然不会奢望像其他的同学那样搞什么生日聚会,收到什么心仪的生日礼物了。但  相似文献   

2.
一次朋友聚会,席间谈到了补肾食品,不少人纷纷发表意见,似乎都很有经验。于是,朋友老刘开起了玩笑:"你们是不是都肾亏啊?这么有经验,一看平时就没少补!"听他这么说,大家都笑了起来,其中一位朋友指着我说:"你在服务站工作,这事你权威,  相似文献   

3.
正有位朋友曾经在聚会上抱怨生活不易,同桌的朋友们也都纷纷表示认同。再仔细一听,无外乎是车贷、房贷、结婚生子之类的烦恼。我问:"你们明知会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跳到这些坑里去?"此话一出,整个包间就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用看着异类的眼神盯着我。我很清楚这是为什么——对他们来说,有些事是"必须且不得不去做的"。一位朋友认为我这是向生活妥协。我说,如果这样可以让我更幸福,妥协就妥协吧!  相似文献   

4.
张颖 《家庭科技》2016,(4):34-35
正每个人身边都会有那么几个"有毒朋友"。这些人见不得你比他好、有意无意地挖苦你、嘲笑你。要想摆脱"有毒朋友"的困扰,最理性的解决办法是静下心来,定期盘点并清理自己的朋友圈。交友要谨慎,"有毒朋友"就在身边纽约的琼森曾深受"有毒朋友"的困扰。他说:"他们表面上与你很亲近,实际上却是要和你一较高下。在酒吧里,他们会笑  相似文献   

5.
马德 《家庭科技》2012,(12):10-11
一伙自称是朋友的人聚会。大家都有点高兴了,彼此称兄道弟,亲热得一塌糊涂。客厅的一个角落里,主人家的孩子豆豆,正摆弄他的玩具,独自玩耍着。又一个朋友来了。撤下去的酒,重新回到了桌上。有好事者把豆豆喊过来,指着新来的人说:"孩子,快叫,这是你杨叔叔。"其他人随声附和,这是我们最敬重的哥哥,也是你最亲的一个叔叔啊。  相似文献   

6.
刘辉 《家庭科技》2009,(3):45-45
哈尔滨的李先生在北京投资5万元开了一家"接站"代理公司,专为有接站需求的客人提供接站服务。经营中,李先生发现一个规律,每年的8月底到9月初,是各大专院校开学的日子,在这期间,各个院校都会派人到火车站接学生。于是,他联系了北京外语学院、北京新东方等20多家院  相似文献   

7.
悠然 《家庭科技》2010,(2):11-11
和陌生人交流别太热情 春节回家聚会多,老朋友聚会也会带上新朋友一起玩。有的朋友是那种“人来熟”的性格,见到陌生人就不停地跟对方说话,让人觉得有点絮叨。在与陌生人交流时,即使你很活泼外向,也要注意一些交往禁忌。  相似文献   

8.
闲谈     
《家庭科技》2016,(4):13
正手机真是个理想的社交工具——距离朋友太远的时候,低头按几下,他就近了;距离朋友太近时,低头按几下,他就远了。——网友.龙生龙,凤生凤,"低头族"的儿子"手机控"。——网友调侃某些年轻父母。过去在饭桌上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是酒逢千杯知己少。——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石  相似文献   

9.
黄洁 《家庭科技》2013,(4):49-49
为了避税,卖房人张女士与买房人李先生签订了两份房屋买卖合同。可合同刚签完,李先生就将张女士告上了法庭,以重大误解为由,主张按照备案价格购买房屋。法院对此案作出判决,驳回了李先生的诉讼请求。案例去年10月份,李先生与张女士签订了《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张女士将其所有的一套  相似文献   

10.
正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棵翠绿的小松树,他叫聪聪,他有许多好明友。怏到圣诞节了,聪聪想在草原上举办一场圣诞聚会。怎么通知明友们来参加聚会呢?正当聪聪苦恼的时候,小乌龟贝贝经过他的身旁,问道:"聪聪,你怎么了?"聪聪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贝贝,贝贝爽快地说道:"这有什么?我背你去找他们。"于是,背着聪聪的贝贝一步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而孙远华却瞅上了第七十三行——遗体“保鲜”业,不到半年时间轻松赚了3万元。孙远华是湖北省广水市应山办事处三里塘村的青年农民,去年“五一”,他带着外出打工挣的13000元回家过节。在一次朋友聚会时,朋友小秦说起一件事:前年夏天他父亲去世,自己正在海南打工,几天后才赶回来。当时天气非常炎热,要不是家里人花200元租用“遗  相似文献   

12.
朋友的故事     
朋友属于那种先富起来的人,用他的话说,是提前进入共产主义。他带一个漂亮女孩来参加我们的聚会,说是他的女朋友。我们每个人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都想起大学时我们系里的文体委员——他现在的妻子、他儿子的母亲。公平地说,这个女孩除了年轻,真的不能和我们的文体委员相比。酒到酣时,他说:家里如一潭死水,每日都是那个样子,进家门,灵魂就像进了监狱。我们都没有忘记他们在校园里那场轰轰烈烈的爱。  相似文献   

13.
我阅读了李先焜先生的《论矛盾判断》一文(见《江汉学报》1963年第九期)。关于矛盾判断这类辩证思维形式的结构,我获得了不少的启发。但是,李先生对矛盾判断所作的分析,在我的思想上,也引起一些问题。我现在不揣冒昧把达些问题提出和李先生商确。当李先生在文章的开始提出他所谓的“矛盾判断”时,李先生固然曾明确地指出,这类判断和形式逻辑的矛盾判断不同,但是李先生却仍然把它叫做矛盾判断。李先生在文章中虽然不曾明显地说出,辩证逻辑和形  相似文献   

14.
刘斯翰 《学术研究》2004,(6):141-142
我常想,今人与古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因缘?读过了李锦全先生的《陶潜评传》,此想法得以复加。本来,陶潜在以往一千几百年间,都是以诗人名世的,把他归到思想家里面来,似乎是李先生的一种奇想。但是,这一见解却获得了主编匡亚明的认可,请李先生来做评传,而李先生竟也就挥笔写出了  相似文献   

15.
聚会也养生     
正过年了,朋友、同学聚会,总有说不完的故事。相约席间,推杯换盏,无话不谈。特别是幼时的糗事,让人追忆起孩童时美好的时光,其乐无穷。随着年龄的增长,应增加聚会的机会,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聚会不仅彼此嘘寒问暖,体味友情,而且唤醒沉寂的心境,找回"迷失的  相似文献   

16.
张安立 《家庭科技》2010,(12):43-43
2009年,李先生购买了一份10万元的两全保险,保险期间为10年,并趸交了保费。当时,他填写的受益人为儿子小李。没想到,在2010年的一次交通意外中,父子二人均不幸身故。此后,在保险金的给付上,李太太与李先生的父母产生了矛盾。李太太认为,李先生的受益人是儿子小李,小李去世后自然由她这个母亲继承保险金。而李先生的父母则认为,儿子和孙子同时死亡,他们也应当拥有一份继承权,且在保险金中占到2/3。  相似文献   

17.
心怡 《家庭科技》2013,(3):20-21
现代生活中,成年人都很忙,在参加有质量又能让孩子长见识的聚会时,家长应带上孩子。在儿子的成长中,我和先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和"谈笑有鸿儒"的人聚会时,一定要带上儿子。在儿子上小学前,我们就已带着他参加了不少聚谈,所以他的视野比同年纪的孩子要开阔得多。上学后,学校的作业很多,儿子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聚会聊天。我和先生都认为不能放弃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故事,说的是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市,一个21岁的男生戴着隐形眼镜去参加一个烤肉聚会。就在他开始以木炭生火之后的几分钟内,他突然大叫,然后很痛苦地跳来跳去,在地上打滚。全场的人都吓呆了,没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大家赶紧送他到医院,医生说,隐形眼镜是用塑胶制成的,而就在他生火的同时,过热的温度熔化了他的隐形眼镜,他永远都看不见了!发邮件的人"好心"提醒大家烤肉时不要佩戴隐形眼镜。这个故事引起了佩戴隐形眼镜者的恐慌。那么,这个故事究竟是真事还是谎言呢?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相似文献   

19.
他最受不了妻子的地方,就是她太强势。在家里,他处处让着倒也罢了,在外面,她也不懂得留点儿脸面。上回他和朋友在一块儿喝酒,不知不觉就喝到了深夜,结果她竟然找过来,把桌子掀了!害得他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你就没有一点儿女人的温柔。"他吼道。"你这个样子,还想让我对你温柔?做梦!"她回敬了一句。她最忍受不了他酗酒,平时挺好的一个男人,喝了酒就满腹牢骚、胡说八道。为此,他们总是相互指责和抱怨。一想到以后几十年的时光,他就觉得继续走下去太艰难。可如果离婚,孩子怎么办呢?他试探性地问儿子:爸爸妈妈分开好不好?儿子说:不好!他继续劝说:"妈妈总说爸爸不对,爸爸也总说妈妈不对,与其在一起吵架,还不如分开。"儿  相似文献   

20.
常想一二     
正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好挂在新居客厅的墙壁上。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朋友问:"这是什么意思?"我说:"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打倒。"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常想一二"回家了。几个月之后,他来探视我,又向我求字,说:"每天在办公室里劳累受气,一回家看见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