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关于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吸毒人数在我国吸毒人数中所占比重较大,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一日吸毒,终生戒毒”,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防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吸毒的危害及其原因,指出毒品预防教育是青少年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并具体阐述了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美国青少年吸毒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青少年吸毒问题有所加剧,主要原因是贩毒犯罪猖獗、新型毒品的迷惑与诱惑,吸毒者负面社会形象的淡化,演艺娱乐界和媒体的误导,以及不良的家庭氛围等多方面因素。中国目前也面临着如何遏制青少年吸毒现象蔓延的问题,从美国的经验与教训来看,应当有效打击贩毒犯罪行为,加强毒品识别和危害知识的普及,加强青少年自我克制和保护意识的教育,以及对流行文化中丑恶现象的辨识能力,此外还应为青少年营造有利于拒绝和远离毒品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3.
何春中 《金色年华》2007,(12):10-10
很难相信眼前这位刚满18岁的女孩子,已有长达10年禁毒的志愿服务经历,并改变了39名染毒青少年的“吸毒人生”。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吸毒的社会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我国目前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特点及其危害、青少年吸毒的原因,论述了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青少年吸毒问题,并从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及社区等层次来探讨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各地已开展过多次反毒品犯罪专项斗争,但贩毒吸毒现象仍有蔓延。在北京,一些青少年吸毒现象已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一、北京市青少年涉毒场所及年龄分布调查证明,KTV包房、卡拉OK厅、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以青年为主要对象的公众娱乐设施,是涉毒犯罪最集中的地方。一位18岁的吸毒青年对笔者说:“我就是在魏公村(北京市海淀区——繁华地区)的电子游戏厅里学会吸毒的。刚开始看别人用锡箔纸烧着吸觉得很新奇,他们让我也试一试。第一次觉得很不舒服,第二次、第三次,越吸越舒服,越痛快;以后他们又教…  相似文献   

6.
尽管我国在打击吸食毒品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但迄今为止,形势依然相当严峻,这集中表现为:首先,我国已经从毒品过境国转变为毒品消费国;其次,吸毒人员总体数量居高不下,而且,青少年吸毒人员、女性吸毒人员、无业吸毒人员、低收入吸毒人员以及农村吸毒人员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势头;第三,新型毒品使用种类日益繁多;第四,吸毒行为与卖淫、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交叉叠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吸毒成瘾已经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的关注.诸多案例显示青少年初次接触毒品是因为朋友,在戒毒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吸毒也多是朋友造成.笔者在以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和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失范"理念及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压力学说"理论作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朋友在青少年吸毒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广西农村青少年吸毒现象调查情况,浅析了国内农村青少年吸毒原因与解决困境,并提出了相应预防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12,(4):F0003-F0003
2月1日,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收治吸毒人员“春雷行动”的第一天,全市共收治吸毒人员14人。当天上午,西安市辛家庙派出所,44岁的吸毒人员闫某。从1987年开始吸毒,在接受强制救治前.他已经5天没有吃饭了。  相似文献   

10.
智力投资的负面效能──青少年高智能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达,给社会进步、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然而,逆社会发展而动的丑恶现象并不以经济。科技的发展而消声匿迹,智力投资的“高消费”,出现了负面的“高效能”。有人惊呼,世界正面临着高科技犯罪的挑战。一些以高新科技及其产品为载体的现代城市社会青少年高智能犯罪,成为其中的典例。青少年高智能犯罪众现象“电脑犯罪”以电脑计算机为标志的新兴科技智能产品面世才几十年,已经为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福音。然而,“电脑犯罪”也接踵而来。美国的弹道武器研究报告、飞机设计材料、雇员名录、后勤供应、人…  相似文献   

11.
“正午时光”计划是山东大学附属中学青少年社会工作室在2007年下学期推出的主题活动。中午留校的时间虽不长,但其正、负面作用不可忽视。众多中午留校的学生是怎样度过他们的正午时光的,中午短暂又重要的时间段对他们的学习、成长有怎样的影响,学校社工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这些问题摆在我们的眼前。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人可留恋这个地方了,看电视啊吹牛啊,和我聊天什么的,他们称这里是他们的家,我是他们的老大姐……”吴所说的“我们的人”就是接受美沙酮治疗的人员。对他们来说,门诊是个能给他们希望和信心的地方。服完药后,他们总是待在门诊,这里看看那里转转,要么就是围在医生身边聊天。据卫生部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艾滋病传播呈快速增长趋势,传播途径主要以经注射吸毒感染为主,占总数的68%, 另据公安部门统计,中国登记吸毒人数逐年递增,2003年已经达到90万人,估计全国每天发生共用注射器吸毒次数超过45万。远离毒品,远离注射吸毒成了狙击艾滋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入访谈,对19名“80后”青少年对“80后”现象的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往一些学者研究中社会媒体和家长、老师对“80后”青少年更多持负面、否定评价相比,“80后”青少年对自身评价更为积极明朗,他们对社会及一些媒体对“80后”青少年的看法表示否定。对“80后”青少年持积极肯定态度。他们对“80后”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认为“80后”可以分为“85前”和“85后”。“85前”与上一代价值观念更为趋同,而“85后”更符合社会和媒体所描述的青少年特点。“80后”既有突出的优点,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改革开放特定的时代环境造就了“80后”的一代,他们既有相对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生活方式,也存在着特有的精神的困惑和心理的压力。“80后”绝对不是垮掉的一代,而且时代的发展也不是一代不如一代,“80后”是有希望的一代。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吸毒背后的原因离不开个人、朋辈群体、家庭、学校及社会这五个范畴的因素,而这五个范畴的因素是互相关联的,如未妥善处理,便会成为青少年吸食毒品的风险因素,反之,它们亦可成为防止青少年吸毒的防御因素.而要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进行青少年禁毒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比照香港青少年禁毒教育的成熟模式,或许可以为我们开展青少年禁毒工作拓宽思路. 香港青少年禁毒形势 青少年吸毒问题持续深受关注.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发表的《2012年世界毒品报告》显示,大麻和苯丙胺类兴奋剂作为主流毒品呈上升趋势,而新药物和非医疗使用处方药品的滥用正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在我国香港地区,鸦片类毒品曾是最多人吸食的毒品,但其流行程度日渐下降,过去10年,呈报吸食鸦片类毒品的人数下降约50%,而吸食危害精神毒品和药物滥用的人数则大幅上升.可见,香港的情况与全球相仿,危害精神毒品和药物滥用已成为香港新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组成当中的一部分,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同时,由于大众文化的市场化特性,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对青少年道德养成方面,既有有利的环境影响,也给青少年道德养成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在大众文化传播中,加强对青少年道德养成的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李真 《职业》2008,(2):18-19
本来“礼多人不怪”,如今却是“送礼难,送礼滥,送礼送到了马腿上”的事件频频发生。职场礼品该怎么送?选择礼品的标准是什么?有哪些诀窍和忌讳?  相似文献   

17.
自强、新航、阳光这三家沪上专业的社工团体成立于同一天:2004年2月18日。当时三家机构共招聘和培训了1300多名社会工作者,为上海的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和未进一步就学或就业的青少年等约12.7万人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用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张昱教授的话来说,三大社团的组建,打造了“国内第一批规模较大、强调职业性和专业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因此在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路线图上,要插上一支鲜艳的路标。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以来,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新航社区服务总社、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中致社区服务社、乐群社会服务社等从事社会服务的社工机构得到了较快发展。这些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社区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社区吸毒人员、老人、少数民族以及外来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身上,其职能除了提供社会服务之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9.
吸毒是当今的世界性问题,目前全世并至少有5000万人吸食毒品,吸毒费用高达3000多亿美元。尽管各国都在缉毒禁毒,但世界性毒品泛滥却有增无减。自关资料显示:美国2.4亿人口中就有1亿人试用过非法毒品;法国11-20乡的青少年中,吸毒或尝试过毒品的占90%;在独联体俄罗斯等国吸远者已超过100万人;泰国吸毒者已过50万人,占其总人口的10%;在伊朗,吸毒者竟达人口总数的6.25%;香港吸毒者也已占人口总数的2%,台湾的吸毒者则比10年前增加了10倍。解放酌,我国吸毒章高达2000b人。新中国成D后,开展了一系列禁毒运动,收到了自授的…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消费:青少年娱乐亚文化及其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娱乐亚文化的实质是后现代的消费文化,以“解构”传统和权威为目标。青少年娱乐亚文化反映了青少年崇尚公平、重视参与的行动取向,凸显了当代青少年强烈的主体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困惑与迷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