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虚拟社区是由有共同需要的社会成员组成,依托互联网网站进行人际互动的一种非地域性的 社会形态。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既相联系又相区别。虚拟社区社会成员的互动范围扩大,互动能力提高,在虚 拟社区的空间里形成新互动形式。虚拟社区是人类活动空间扩展到虚拟世界后的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2.
虚拟社区是人们在网络空间进行互动和交流所形成的集合,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世界的核心元素之一,能够对社区成员的行为意向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电子商务形式的不断变化,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在电子商务中日益显现.基于商业网站社区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参与效用对网络购买意向有积极影响,即社区成员的社会性效用、目的性效用、娱乐性效用越大,社区成员网络购买的意向越强.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实名制"与虚拟社区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互联网在舆论动员及组织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管理者制定实名制试图管理和引导网上舆论,但虚拟社区并不"虚无",而是"现实"的,虚拟社区是现实社区在网络世界的延伸与发展,"匿名"并非就一定不无可取,"实名"也不一定就是灵丹妙药,要摈弃传统的统治思维,引入"治理"新概念,以适合互联网本身的特性,追求网民的协商与认同,以真正达到善治.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区参与中的互联网虚拟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为智 《兰州学刊》2009,(1):173-175
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数据和对北京城市社区的分析,文章认为在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度较低的情况下,应该大力推行互联网虚拟社区建设,使社区活动的空间延展至“想象的共同体”,继而又回到现实的社区共同体中,使得更多居民主动、充分地参与到社区中去。互联网社区建设要从居委会和社区居民自组织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同时应该注意虚拟社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贾玉娇 《社会科学》2022,(7):151-159
在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基层空间中的社会治理结构、功能与逻辑发生重要变迁。基于对国家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投入与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审视,“内卷化”成为分析或表征基层社会治理之困的新的理论范式或概念工具。但是,既有研究存在泛化使用内卷化,以及理性预期范式下忽视“不确定性”所具有的知识意涵等局限性。实际上,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卷化之困在于:治理能力发展不足背景下的治理话语繁荣。这一“非预期性”后果,实则是基层社会治理中长期存在的“双重性”现象——治理情境的“双重形塑”、治理结构的“双层构成”和治理逻辑的“双线运作”的必然结果。其蕴含的“确定性”知识为:向上吸附下的社区组织与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断裂,压力体制下地方政府与社区组织结成的“情境—行动连接体”。  相似文献   

6.
“村改居”后的社区,是按照“居民自治”的规则治理,还是按照“村民自治”的规则治理,是我国城市边缘地带“村改居”后的社区治理普遍面临的难题。本文探讨了“村改居”后的社区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按“村民自治”规则治理的合理性;分析了“村改居”后按“村民自治”规则治理面临的诸多难题;提出了政策建议:将“村改居”社区纳入城市社区建设视野,并作为社区建设的突破点和创新点;逐步将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企业及有关经营开发行为分开,将社区的公共事务管理和社区企业经营分离;完善有关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一套具有起、承、转、合功能的基层社会自治基本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7.
陈伟东  姜爱 《江汉论坛》2022,(7):134-138
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外部资源的开发和输入会出现基层群众主体性塑造与缺失的差异、基层社会资本增加与消解的差异、主体间合作与冲突的差异、社区治理持续与夭折的差异,根源在于资源传导机制及其效应的差异性。给予式资源传导机制会导致资源阻碍参与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机制固有的非均衡产品结构—“假参与”的消极行动者—人力资本无再生产的恶性循环传递,营造了“等靠要”和“即时消费”的治理场景,基层群众成为社区治理的“躺平者”,基层社会陷入资源耗尽和治理效能递减状态。赋能式资源传导机制会产生资源促进参与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机制固有的均衡产品结构—“充分参与”的积极行动者—人力资本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传递,营造了“再学习”和“再生产”的治理场景,基层群众成为社区治理的“冲浪者”,基层社会步入人力资本再生、物的资源汇集和治理效能递增状态。  相似文献   

8.
何威 《河北学刊》2023,(6):178-186
社会的“不确定性”让社区承载了更大的治理压力,也要求社区治理展现出更强的体系调整能力和更可持续的治理效能。本研究通过对常态与非常态情境下的社区治理实践总结,以防范风险和抵御危机的功能面向对在社会“不确定性”情境下的双重社区治理模式予以归纳提炼;并以此为基础,针对二者在实施、串联和调整过程中展现出的问题,以社区协商为方式和理念,探索以两种功能共存为特征,即面向“不确定性”的社区治理模式实现路径及其建构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于莹 《南方论刊》2024,(1):35-37+41
居民参与不足是社区治理始终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以上海市D街道社区花园营造为案例,旨在探讨如何打破“沉默者恒沉默,活跃者更活跃”的“沉默者螺旋”状态,让处于冷漠与积极之间的摇摆不定派迈向积极参与行列。研究发现,社区花园营造是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实现居民自治的重要过渡性手段,能够调动平时对社区治理持观望态度群体的积极性。因此,需要从社区花园营造等微更新事务入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等关键要素的作用,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付钊 《新疆社会科学》2023,(3):139-149+152
基于“情感—关系—行动”逻辑的治理共同体解释框架,以G省拆迁安置S社区社会工作实践项目为案例,运用参与式行动研究和反思社会工作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实践策略与行动逻辑。研究发现:社区情感倦怠、主体关系异化与集体行动缺失制约着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围绕共同价值生产、主体关系再造和集体决策共识的社会工作实践破解了上述制约,激活了社区共同体建设活力,强化了基于平等的多元主体协商合作和行动协同;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以“完全在场—选择在场—隐形在场”的行动逻辑推动社区逐步形成多元社会力量协同共治的局面,赋予社区内在的治理潜能和治理动力,推动社区形成稳定性、持久性、独立性和常态化的治理模式和结构,回应了社工机构撤离后的社区治理成果巩固难的问题,推动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