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对人的本质及其异化的问题多有论述,这既是那个时代哲学研究的兴趣所在,也是马克思整体理论由以开始的兴奋点.马克思从最初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受费尔巴哈深深地影响到用异化劳动理论引出人的劳动本质再到最终形成人的实践本质的观点,是一个必然的逻辑过程.理顺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对异化和人的本质问题的论述,继而经过深化逐渐达到实践的高度概括,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真实内涵和理解马克思的整个哲学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的主题和核心就是人学。然而,由于历史及时代的局限,特别是在前苏联模式及我国传统教科书的影响下,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哲学一直存在着误读。目前,随着对马克思文本研究的深入,马克思哲学的人学观清晰地展现在面前,即对人的全面正确认识和理解是贯穿于马克思一生各个时期思想理论研究的中心线索。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是“人类解放的哲学”。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与人的解放问题的逻辑转换是统一的,伴随着马克思思想的两次转变,其人的解放观念也经历了从人本主义的激进的思想话语到唯物史观的科学的历史话语的逻辑转换过程。本文探讨了青年马克思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是怎样拓展人的解放理论视域,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的解放问题的逻辑转换,并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问题精神实质,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从现实出发去拓展人的解放问题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马克思之前的传统哲学把人的本质简单地归结为某种固定不变的“类”共性的缺陷,论述马克思确立从人类实践出发研究人本质的哲学方法的意义在于:马克思改变了传统哲学对人的抽象,使人的问题的研究回到现实生活世界,为现实个人的不断自我构建、完善和发展提供方法指南。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起源于对人的再认识。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系统地提出了唯物史观学说。其中,"现实的个人"的思想乃是其唯物史观的现实前提,它直接涉及到历史的真正主体以及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等问题,并且要求与马克思有关"社会化的人"及"人类社会"等思想本质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的理解,方能说明马克思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抽象历史观,并真正创立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讨论人的逻辑起点为:人=人≠工人或资本家。但这种逻辑起点存在问题:马克思以类存在物证明人是有意识的,以人是有意识的证明人是类存在物,这就陷入了循环论证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其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也是我们认识马克思的任何思想的前提。从根本上说,哲学变革是哲学观的变革,哲学转向是哲学观的转向,哲学冲突是哲学观的冲突。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角度审视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正本清源式的探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是我们研究马克思哲学变革和马克思哲学观最为珍贵、最为集中的思想资料,它从感性的人的活动或实践的形式去理解对象或现实,并把对象或现实理解为由感性的人——现实的个人——实际从事的活动建立的东西,实现了哲学史上真正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马克思之前的传统哲学把人的本质简单地归结为某种固定不变的"类"共性的缺陷,论述马克思确立从人类实践出发研究人本质的哲学方法的意义在于:马克思改变了传统哲学对人的抽象,使人的问题的研究回到现实生活世界,为现实个人的不断自我构建、完善和发展提供方法指南.  相似文献   

9.
学史上,只有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人的完整的理解,从而使人真正成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使价值问题真正具有了哲学的品格,也使哲学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内涵。马克思哲学的基本价值内涵是:以实践为基石,从现实的、完整的人出发,通过批判异化的人与人的异化,以消除人的异化了的生存状态,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人学研究存在着人的类本质向人的存在转换的问题,但两种人学视域并非是绝然对立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它们都立足于人的社会性对自然性的统摄来研究人,正是这一内在逻辑促成了马克思人学视域的转换,马克思最终由人本主义者向实践唯物主义者转变,并使其哲学真正地成为革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