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6,(5):86-93
文章首先分析了对外贸易和FDI对区域间人力资本人口配置结构差异的影响机理。然后基于1990-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和FDI降低了人力资本基尼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和FDI也降低了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三大区域对外贸易和FDI优化了各自区域人力资本人口配置结构。最后我们利用泰尔系数分别计算出区域间对外贸易和FDI差异,利用人力资本基尼系数的标准差系数来衡量区域间人力资本人口配置结构差异,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区域间对外贸易和FDI差异拉大了区域间人力资本人口配置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2.
陈恩  于绯 《江淮论坛》2013,(2):15-23
本文对FDI与劳动力流动的互动关系及其经济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反思。首次提出研究FDI与劳动力流动的三次浪潮,发现我国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和人力资本水平是影响FDI技术转移产生和实现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FDI分布与劳动力空间流动的趋势基本一致,FDI带来的就业创造、挤出效应导致我国就业量的变动,并且FDI对我国区域人力资本积累从互补作用逐渐转变为替代作用,由此得出FDI与我国劳动力流动具有协同关系。进而在协同关系之上讨论了FDI与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促进论和不确定论,对区域经济差距带来的扩大论和不确定论。反思现有研究成果指出从高、低技术含量FDI和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替代、互补关系入手来探索它们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差距的作用机理,将是未来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最后提出我国要通过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活动消除低技术含量FDI对高技能劳动力流入的替代,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区域长期增长的政策建议。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使用制造业1999~2006年的面板数据,从整体和分行业角度检验了FDI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及其渠道.研究发现,尽管整体上FDI水平、人力资本和后向溢出渠道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但人力资本交互项的结果表明其作用还很有限.分行业检验发现,在中高技术行业中,当期FDI的溢出效应都不明显.而且由于内资企业员工向外资的单向流动,反而产生了反向溢出.研究结果还表明,不论从整体角度还是分行业角度,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对内资企业生产率提升都很微弱.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总量和外资规模总量不断增长,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产业分布格局和产业吸收能力差异可能对FDI资本积累效应和溢出效应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我国1997-2012年省际数据,通过构建外商直接投资FDI效应模型,在考虑地区差异情况下,比较分析了不同产业FDI对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FDI的社会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的产业差异,这一差异在区域发展水平和外资吸收能力不均衡背景下更为显著。为此,应强化外商直接投资"最优规模"的设计;注重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资吸收能力的提高,防范"飞地经济"模式的形成;优化外资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对外资的吸收与利用,为FDI资本积累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社会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5.
服务业FDI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服务业FDI流入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包括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两个方面:前者又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层次,从影响方式来看,既有“就业创造效应”,也有“就业替代效应”;后者体现在东道国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人力资本投资、就业结构等多个方面。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FDI流入对我国就业数量的拉动作用不大,但是对提高我国就业质量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引进服务业FDI,应该以创造间接的就业效应和提高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为主要目标;在服务业FDI的产业选择上,要大力引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FDI。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总量生产函数中引入人力资本结构因素,定量估算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结构效应的大小,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结构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政策含义是,为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注重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同时,也要对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尤其是对培养、引进和保留高层次、拔尖工程技术人才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和动态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FDI与中国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的长期均衡和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的就业产生了负效应;对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小;FDI对中国资本积累、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和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国内投资、对外贸易、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成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FDI;FDI与市场化程度互为因果关系;FDI是经济增长及国际贸易、产业资本、人力资本、R&D、产业结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不是劳动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主流文献将经济结构转型的驱动因素归结为需求侧的收入效应和供给侧的相对价格效应,即代表性消费者对自身收入和产品相对价格的反应塑造了消费结构,进而引起资源在三大产业间的再配置。然而,非位似偏好设定下的代表性消费者不是社会整体行为的合理替代。为解决上述缺陷,将城乡收入分布引入多部门增长模型,提出收入差距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收入差距决定了异质性的消费结构,致使收入效应依赖于收入分布;另一方面,收入差距也导致城乡居民在人力资本支出上存在差异,而人力资本水平改变了产品相对价格。此外,包含城乡收入分布的多部门增长模型仍存在满足“卡尔多事实”和“库兹涅茨事实”的广义平衡增长路径。最后,收入再分配政策扭曲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和投资(包括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并且降低农村人口比重和增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因收入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起主导作用对经济结构转型产生抑制作用,但后者的影响力度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预测FDI的不同进入模式对东道国企业价格-成本盈余(Price-CostMar-gin,PCM)的影响,以及采用固定效应工具面板和经过聚类修正的有效广义矩等不同估计模型,对1991-2001年间的进口和FDI对英国制造业企业PCM竞争规制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绿地FDI对利润有负向影响,而并购FDI对利润的影响为正,即绿地FDI对PCM有规制效应,并购FDI会增加PCM。本文是第一篇使用企业数据并区分FDI不同类型进行此问题研究的论文。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2000~2008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一个省际面板数据外商直接投资(FDI)影响模型,在模型中将FDI对输入地的影响区分为直接影响和技术外溢效应.分析表明:西部地区的FDI对内资企业有着积极的技术溢出效果,不过从直接影响来看,由于外资企业挤压了内资企业的生存空间,对当地经济增长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