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变形重叠"理论,我们发现元明曲文中的ABC式形容词是通过改变相应的ABB式形容词的读音而形成的.元明时期,有许多所谓的ABC式形容词,它们大多是附加式ABB和音缀式ABB的变音形式.附加式ABB的变音与音缀式ABB的变音在方式上很不相同.附加式ABB的BB都是有词汇意义的附加叠音语素,这类BB的变音是变声变韵,即通过改变BB的声母或韵母形成;音缀式ABB的BB都是一些没有词汇意义的音节,这类BB的变音有其特有的规律,即通过改变中间音节的读音而形成.而无论是附加式ABB的变音还是音缀式ABB的变音,其变音的动因是ABB式形容词中BB音节的轻音化.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形容词中,有一种是由词根和叠音后缀构成的ABB式的。如:红艳艳、水凌凌、笑呵呵。这类形容词,虽然同一般形容词(由词根构成、不带后缀的形容词,如:红、坚强)有着共同的基本性质,但在语法特点、词汇意义、不同色彩方面,却有它特殊的地方。能够较全面地认识ABB式形容词的共性和个性,对于正确理解和使用这类形容词是有一定益处的。  相似文献   

3.
ABB式形容词是由单音节形容词A加后缀BB构成的,它与其他几种类型形容词的重叠形式被吕叔湘先生统称为"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因为这类形容词通过了重叠、加缀等方式具有了显著的描绘性。它们的描绘性和主观性是相辅相成的,描绘性体现主观性,主观性增强描绘性。本文从主观化的角度对ABB式形容词及其主观化的量级进行考察,从"视角"和"情感"角度对ABB式形容词的主观化进行了描述,同时对ABB式形容词进行了主观量级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AABB式重叠构词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多数汉语语法学家都认为汉语的构词法有五种:联合式(指并列式的词,如“团结”、“道路”等)、偏正式、动宾式、补充式和主谓式。然而事实上还存在着另一种比较重要的构词法——重叠式构词法,其中之一的形式为AABB,如“偷偷摸摸”、“形形色色”、“密密丛丛”、“满满当当”、“磕磕碰碰”、“花花搭搭”、“病病歪歪”、“影影绰绰”等。这类词不同于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而构成AABB式的词。重叠双音节形容词的AABB式是由AB式重叠而成,二者的语义基本相同,只是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略有差异。而AABB式的词却不是由AB式重叠而成。有些AABB式的词貌似形容词的重叠式,例如:  相似文献   

5.
文章详细分析描写了邵东方言形容词的七种生动形式的结构类型:“AA+后缀”式、“ABB+后缀式”、“ACCB”式、“ABAB”式、“A里AB”式."AABB”式、“AB巴B”式和“AB哩”式,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ABB"式形容词作为一种重要而典型的重叠形容词,大量存在于汉语词库中,由于ABB类词的特殊结构,故而英译往往不到位。本文拟以颜色词"黑BB"为例,对该类词的构成以及表意功能做了简要分析,并从奈达(N ida)的动态对等翻译观出发,试对ABB类重叠形容词的汉译英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说说、红红”这类词,一般语法著作,都认为是单音动词或单音形容词的;重迭形式,而不把它们看成是重迭构成的词。黄伯荣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把重迭式作为一种构成词的方法。然所举的例证是:“姐姐、  相似文献   

8.
ABB式形容词语在宋代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区分了ABB式形容词语在历史上存在的六种结构类型,接着主要分析了ABB式形容词语在宋代的四种变化。它们是:ABB句法功能的变化;BB的语义淡化;主谓式ABB的词汇化;名词重叠结构进入ABB式形容词。  相似文献   

9.
ABB是汉语中早已存在的一种常见的构词模式。近年来,随着“范跑跑”一词的出现,在网络新闻媒体中随之产生了一系列与之同类的ABB新词,这类新词与传统ABB词在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多方面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词典注音、《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要求、播音员实际读音等方面指出了ABB式形客词读音方面存在的混乱现象和读音不规则所造成的弊端;指出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并就ABB式形容词读音规范的原则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状态形容词中有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形象感,我们将其称为"形象性状态形容词"。形式上此类词有BA式、ABB式、BBA式三种类型;语义上,形象性状态形容词符合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用具象构词的方法,表达可触、可感、可听的生动意义;语用上,产生了很强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2.
ABB式形容词中,A与BB的语义指向具有多样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各具特色。因此,ABB式形容词不能笼统地处理为派生式合成词。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中的ABB式形容词的叠音后缀大多读阴平,这之中有很多是由非阴平调变读阴平的,但从词语构成的角度和音韵搭配的角度都很难找出其变读的规律。从发展趋势来看,这类形容词的叠音后缀趋向于读原调。目前应允许两读并存,以后再逐步过渡到读原调。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单音节音步和双音节音步的并存允准并列式ABB,但当单音节音步消失以后,并列式ABB便失去存在的基础,由此导致ABB与并列结构的不相容,并导致ABB结构由并列式向述补式转化,而这转变的实现是通过性质形容词取代状态形容词进入A位置来实现的。由于不同语言形式对韵律敏感度的不同以及诗歌强格式化的特点,因此在音步类型彻底转变之后ABB的结构关系彻底转变之前,并列式的ABB只见于韵文而不见于散文。  相似文献   

15.
成都话中[tn~(21)]疼、[tr~(21)]疼儿常作粘合式结构中的补充成分,表示程度加深。疼(疼儿)总是在形客词(A)或动词(V)之后,构成“N+A+疼”和“N+V+疼”两类句式。不是所有的形容词和动词都可构成这类句式。有的形容词和动词还可构成带“疼”的把字句。  相似文献   

16.
试谈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谈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耿延惠结果补语是放在动词后面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的。充当这类补语的绝大部分是形容词,也有一部分动词。如:“变小”、“染红”、“拉出”等,补语是由形容词充当的;“杀死”、“打破”、“踢倒”等,补语是由动词充当的。“变小”、“杀...  相似文献   

17.
汉语ABB式形容词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ABB式形容词在文言文中并不很常用,但这种构词形式在先秦即已萌芽,汉代已发展成熟。在唐宋及以后的文献中,ABB式形容词出现得越来越多,并在构词、词义及语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动词、形容词的重迭式,在许多语言里都存在,但重迭的语法意义和形式则各有不同。以汉语来说,动词重迭表示“偏量”。如:看看、说说,表示“看一下”、“说一下”之意。单音节词重迭连说两次:说说、笑笑;双音节重迭则把原词连说两次:讨论讨论、研究研究。形容词重迭表示“全量”,大体相当于加了一个“很”字的意思。如:好好、红红,表示“很好”、“很红”之意。重迭形式,单音节词和动词一样,连说两次;双音节词与动词不同,第一第二音节须分开重迭,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等等。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的一种AABB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里,除了形容词 AABB 式(简称“AABB 形”)以外,动词、名词、象声词、数(量)词、代词也可以构成 AABB 式。从排头的动词到排尾的代词出现次数依次递减,数(量)词、代词仅只几个。试看例句:①市上游动着许多黑,影影绰绰的,极象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杨朔《海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实词的语法特征比较明显,结合能力比较固定,只具有一种词性。“同志”、“拷贝”、“元素”、“粒子”一类词表示事物概念,是名词;“说”、“听”、“知道”、“遇见”一类词表示动作行为概念,是动词;“淳朴”、“浪漫”、“笔直”、“白生生”一类词表示性质状态概念,是形容词;“一个人”的“个”,“去一趟”的“趟”,这类词表示单位概念,是量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