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超越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普特南哲学的终极命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越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对立是普特南哲学的内在追求。普特南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 ,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思想转变 ,即由科学实在论向内在实在论转变 ,再由内在实在论向自然实在论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向生活实践的进一步皈依。内在实在论由于尚未真正摆脱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思维方式 ,故显出自身学理上的不融贯。而自然实在论在生活实践的层面上纠正了传统二元式的思维方式 ,坚持了实在论的追求而又抛弃了实在论的形而上学的包袱 ,在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之间寻得了一条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科学哲学的研究发生了历史学转向,关于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成为科学哲学发展中最激烈持久且最令人注目的争论之一。目前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虽存在对立,但它们之间对立的形势正在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3.
语用学及其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横断研究方法论越来越具有其重要的意义.而反实在论作为科学哲学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它必然要适应整个哲学发展的趋势,诉诸语用学及其分析方法来对其理论进行构造、解释和评价.因此,文章站在20世纪反实在论的立场上对语用学的走向做出具体探究,从而揭示出20世纪反实在论语用学转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证据概念分析是理解和坚守“通过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理性思想的关键.它的难解之处表现在,从法律实用主义的角度只能解释证据的合法性及其运用规则,无法理解与把握证据的客观性与相关性问题,这是需要引入哲学、科学分析工具的主要原因.证据的公共性是对证据进行哲学思考的起点,证据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反映了在证据指称上的不同主张.可站在温和的实在论立场研究反实在论提出的证据法课题.科学在证据思想、证据方法和证据资料三个不同的层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相应的问题.数学中的条件概率理论及贝叶斯公式对证据证明力提供了一种判断工具,它将证据资料的可信性判断转化为证据作用的可能性判断.这种判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证据问题上意义更为突出.证据概念分析本质是一法学问题,证据运用的法律环境对证据概念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命题说”只具有哲学存在的必要性,“实质证据观”容易走向独断.  相似文献   

5.
自然主义已经成为当代美国哲学的重要特征。在这一特征的形成过程中 ,批判的实在论者尤其是恩斯特·内格尔的理论观点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今美国哲学中 ,存在着一种从实用主义的角度重新解释实在论的倾向。普特南哲学的转变及其与罗蒂关于相对主义的争论 ,就充分表现出这种倾向。在当代美国哲学家看来 ,实在论、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在哲学基本倾向上是一致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解释为一种以实用主义为主导精神、实在论为基本态度、自然主义为思想方法的美国特有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西方形而上学整体演进的理论视域下,实在一词具有核心性价值。当代实在论、反实在论思想的特定形态,是由哲学传统中不同形态的本体论,经过认识论的过渡,最终转向语言从而生成的。这为西方形而上学发展脉络的明晰提供了关键支撑。代表不同哲学发展阶段具体形态的实在论思想,定会引发与之对应的反实在论。这种构成各个阶段的形而上学主题的方式,应被视为“实在—反实在”哲学范式。西方形而上学的整体发展在这一独特视角下呈现为二者具体理论形态之演进。戴维森、达米特的实在论、反实在论之争是以此为理论渊源,基于现代逻辑、当代意义理论的新进展所形成的西方哲学后语言转向的新产物。继弗雷格、维特根斯坦之后,戴维森、达米特开启的基于意义与真的实在问题之争,决定了各类不同程度、形态的实在论观点所坚守的共同理论底线。这一理论临界点和论争焦点就是是否坚持二值原则。  相似文献   

7.
《范·弗拉森与后现代科学哲学》——该著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写于1994年,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主要研究了当代西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中的人物范·弗拉森的反实在论思想及其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关系。将他的思想置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称自己的哲学为“超越论的观念论”,这使得当代实在论者将其视为重要批评对象,他们主张,胡塞尔哲学因为其超越论的立场而错失超越本身。胡塞尔关于实在论—观念论的讨论是借助“内在—超越”概念展开的,他区分了两组内在—超越概念,这两组概念通过与两个意识概念的对应,同构造的两个基本范式联系起来,这样,实在论—观念论之争就落实在这两个基本范式的有效性问题上。正是从这个方向上,胡塞尔有效地辩护了超越论的观念论与自然的实在论的可兼容性,从而证明,他的超越论的观念论并未错失超越本身。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彭加勒被视为约定主义者,然而,这一观念有理由受到质疑.因为,通过进一步研究可以看到,除"约定主义"之外,彭加勒科学哲学中还包含有"关系实在论"、"多元主义"、"整体论"及"马赫主义"等丰富的思想.因此用"结构实在论"来概括彭加勒的科学哲学比用"约定主义"或"经验约定论"更合适.  相似文献   

10.
实在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在的意义是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传统哲学企图通过对实在的规定来确立真理、客观性和合理性.对实在概念的严格分析表明,"实在"的意义是由常识和科学提供的,依赖于现实的、具体的证据,除此之外,哲学不能为"实在"提供常识和科学之外或之上的定义.所以,我们不需要有一个关于实在的哲学.形而上学的实在论对当代哲学的攻击大多是无的放矢的.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以来,科学实在论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发展中最有前途的哲学流派,郭贵春先生近期的一系列论著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对其逻辑框架进行了系统建构,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清晰梳理,对其未来走向进行了前瞻性预测。透过这些论著发现,科学实在论在理论形态上表现出“强一元论”的基本特征。其中,这种“强一元论”特征的横向展开,形成了科学实在论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逻辑框架;这种“强一元论”特征的纵向演化,构成了科学实在论的发展脉络;这种“强一元论”特征的进一步升华,表现为语境论在科学实在论中渗透和发展的必然走势。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实在论与工具主义的争论已久。科学实在论认为事物本质是真实存在,科学就是揭示这种存在;工具主义者认为所谓的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都不是客观实在的反映而是人的认识,科学在人手中只是适应环境的工具。科学实在论与工具主义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前者指明了科学研究的方向,后者则始终强调科学理论只不过是人造的概念体系,是人所进行的科学实践的结果。表面上看二者截然对立,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让步的空间,二者的发展方向必将是相互渗透、结合。  相似文献   

13.
社会建构论的科学哲学包含了多种理论思潮,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为最主要代表。SSK 通过反叛默顿的 STS 传统,坚持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基本观点,并意图对科学知识进行内部的社会学研究。但布鲁尔的本体论的实在论和认识论的建构论陷入了无法保证科学有效性的相对主义困境。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意图以理论的反实在论和实践的实在论予以解决。科学的有效性依靠实践来保证,从表征到实践的思路转变是实在论视野下 SSK 走向后 SSK 时代的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追溯了科学实在论与工具论争论的哲学历史根源,揭示了现代西方哲学以及科学哲学试图用工具论混淆和调和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虽然他们大都既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又反对绝对唯心主义,但是由于受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不了解实践在科学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实在与思维的二元对立.只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才能克服实在论与工具论的对立,达到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工具实在论学派认为,科学的技术体现是科学发现和知识产生的手段,仪器是科学技术体现的方式。当代科学不是偶然地,而是在本质上通过仪器被技术化体现的。在工具实在论学派的视野中,科学的技术即仪器成为揭示新事物的基础,人类知觉的放大和增强也只有通过仪器才会发生。正因如此,工具实在论学派具有对现有科学哲学的批判性、仪器和实验核心地位的实践性以及对身体和知觉关注的现象学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西塞罗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哲学素养造就了其思想兼具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二重性,并一直试图寻求二者的平衡。他关于自然法和正义的观念体现了超越现实的追求,而对国家和法律功能的解释又反映了其功利主义的一面。西塞罗的《论共和国论法律》及其思想对西方各个时期的法律发展均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实在概念的误用是当前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人们常把实在概念和实体概念相混淆,然而,前者是-个认识论概念,后者是一个本体论概念。仔细分辨这两个概念,那么就可以找到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争论的症结所在。实际上,二者争论的根潭来自于休谟问题,只有解决体谟问题才能确立科学实在论。从现代逻辑和语言哲学看,休谟问题是可消解的,而科学实在论正是在科学现实基础上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