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是学刊》2017,(4):98-10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国家机关不应享有名誉权,但我国对国家机关名誉权的法律保护存在司法实践与相关立法原意相脱节的困境。西方国家对国家机关名誉的保护具有在刑法上限制甚至取消诽谤国家机关罪、在民法上不赋予国家机关名誉权的特点。实践中,应运用综合法律手段加强对国家机关名誉的法律保护,包括限制国家机关名誉权诉讼能力、对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履职行为慎重使用名誉权保护制度、提高国家机关行政执法水平和集中处理机关行政服务。  相似文献   

2.
贾玉峰 《唐都学刊》2005,21(2):65-70
关于苏格拉底之死,有维护贵族统治说、拥护民主说、悲剧说与顽固保守和不见容于希腊说等几种主流的死因分析.但苏格拉底在命运、选择方面对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的认同,以及阿喀琉斯之死,笔者以为苏格拉底之死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的,应从"阿喀琉斯之死"所昭示的希腊精神入手,在希腊文化层面上对苏格拉底之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卓 《日本学刊》2006,1(4):111-122
日本是一个资源极为匮乏的岛国,但它不仅创造了战后迅速崛起,在短时期内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的奇迹,而且在建立节约型社会方面也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日本人节约立国的风尚流传久已,在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家训资料中有大量切实、具体的节俭之训,可资我们了解日本人的节俭传统。  相似文献   

4.
5.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的重要作家,其小说《林中之死》是现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本文运用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对该小说进行探讨,揭示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言辞形式上的潜在联系,以期对它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技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6.
吴蕴慧 《社科纵横》2014,(6):122-124
《礼记》有关治丧和丧礼的记录是儒家"重死"文化的典型反映,其治丧的繁缛过程以及基本原则又充分诠释着儒家"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陈丰 《日本研究》2012,(2):7-13
日本资本账户自由化发端于上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腾飞,在1980年-1990年间,日本开始加快其资本账户自由化进程,本文试图分析这一过程,并从中探索其成败之处,以寻求对中国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简论日本现代化的成就与弊端青岛大学李威周研究东西方文化与日本现代化,总结日本现代化的成就与弊端,是为了给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日本把明治维新至现在的历史,一般都用“近代化”这三个汉字表示。本文把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建设称作日本近代化,...  相似文献   

9.
古代日本的武士和朝鲜的两班,是古代日本民族和朝鲜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因此也是解读其民族文化的一把钥匙。日本武士和朝鲜两班都作为位居农工商三民之上的统治阶级,其身份世袭,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不同的是,日本的武士是以来源于社会体制中的俸禄为生的消费阶层,是以忠诚和献身精神立身和行动的人,学问在他的活动范围之外,而朝鲜两班是有闲阶层,是以读书和谨守礼仪为特征的文化人。  相似文献   

10.
张襦心 《东西南北》2011,(19):48-50
2008年农历腊月二十八,青银高速陕西吴堡县黄河大桥上——30多岁的青年男子,毫无表情地远望着吴堡方向。他正盘算着从这里纵身一跳,结束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威利的个人形象入手,探讨造成主人公悲剧的缘由.经过分析发现,威利的悲剧要追溯到他所坚持的“人缘好“的生活理念,这个生活理念不仅仅使他走向毁灭,也深深影响了剧中的关键人物比夫,“父子关系在本剧中处于中心位置”.借助于女权主义批评,笔者逐一分析了他作为丈夫、父亲和推销员这些角色时对外部形象的维护,最后得出结论:正是因为威利把维护外部形象推向了极致才导致他的死亡.  相似文献   

12.
简论儒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儒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辽宁教育学院关松林关于儒学初传日本的时间,目前学术界尚无考证缜密的界定。根据《日本书纪》的记载,应神天皇15年8月,朝鲜半岛的百济国王派一个名为阿直歧的人到日,并带来两匹良马。阿直歧精通中国经典,来日不久,便成为皇太子菟道稚...  相似文献   

13.
张文渊 《社科纵横》2012,(11):97-99
在先秦哲学中,庄子的生死观最完整,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其生死观主要包括:生则重生,死则乐死,最终超越生死,达到生死的同一。探究庄子的生死观对现代人建立科学的生死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明治维新日本确立了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文明开化运动成为一次非西方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尝试.鹿鸣馆时期由政府主导了自上而下的欧化运动,日本呈现出无节制的媚洋风潮.但全盘欧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代之又掀起一场国粹主义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5.
李忠启 《唐都学刊》1995,11(5):31-34
本文认为,日本在二次大战之后,奋起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在于:重视教育,特别是重视职业教育.明始时代开始建立的职业教育,对于日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何劲虹 《唐都学刊》2012,28(5):73-76
爱伦·坡在《红死魔的面具》中表达主题与形式对应,是传统情节的奇异颠倒。小说形式可视为信息量积累过程,标题显示主客观间的矛盾。创造与毁灭,生与死象征两极。小说中悲哀的气氛愈来愈深沉,而浓重地全然笼罩着读者。《红死魔的面具》是专制统治者自身的"判决书"。  相似文献   

17.
简论日本主银行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的主银行制发生了诸多变化。对其变化的动因、表现与绩效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日本的银企治理关系中,主银行制没有走向末路,也不是单纯向着"债权人事后监督"的西方模式演化,而是朝着两种治理模式并存的方向发展,即对大企业实施市场型债权人治理,对中小企业实施主银行型关系治理。这一两种治理模式并存且形成互补的"二元"结构,将是日本主银行制的长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杜勃罗留波夫用"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来评价<大雷雨>中卡捷琳娜的存在意义,但却将卡捷琳娜之死所引发的思索囿于道德评判之中.剧中女主人公之死是否具有审美价值,评论家没有进行过多的言说.死亡本身与优美或者崇高无关,但死亡所产生的后果和死亡向观者(读者)所敞开的内容并非仅仅是生命的消逝,在其消逝的背后隐藏着许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学者提出的铜车马"祭祀"性质,通过对吉礼、凶礼内容及特点的分析,首先否定了铜车马是"秦始皇奉献给天帝的祭品"之说。又根据文献关于葬毕前后的"奠祭"和"祭奠",结合覆土对遗迹的叠压层位关系,从秦始皇帝陵园覆土工序完成与否进行双重分析,认为铜车马遗迹属于秦始皇陵葬仪中的"奠祭"行为,目的为"事死如生",而祭奠的"事神致福"应在寝殿举行。列举了铜车马某些部位的刻文属于计数方式和含义,同时强调了文化发展、融合当为古今文明之原始。  相似文献   

20.
简论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及其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国家日本之所以超越欧洲,用较快的速度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是因为其存在着以国立大学为核心、以私立大学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系。日本私立大学具有敏感地适应社会的升学需求、不断扩大自身规模的特质。但这种独特模式的私立大学,在积极地促进日本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剖析了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在校生数都占全国总数70%以上的日本私立大学的形成及发展路径,并考察了其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