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丰霞 《兰州学刊》2004,1(3):47-4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土地问题一直是所有农村问题的关键。党的农村土地政策大致经过了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以史为鉴 ,土地政策的确立一定要符合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基本规律 ,在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农村新形势的土地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2.
朱德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之一.西柏坡时期他投入较大精力组织和领导了解放区的军工生产事业.在军工企业的组织、生产、改革和各解放区的统一协调上做了大量工作,使各解放区的军工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不仅保障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为新中国军事工业奠定了物质及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平分土地政策新探梁福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农民群众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斗争中,主动地直接地从地主手中取得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在群众运动深入的地方,基本上解决了土地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实现了“平均土地”。对此,一部分汉奸、豪绅、恶霸...  相似文献   

4.
<正>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我党指导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制定文艺政策的理论依据.要坚持《讲话》阐述的基本原理,又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如果违反它的基本原理,文艺就会离开社会主义轨道.相反,如果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把它变成生硬的教条,那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态度,甚至可能造成工作的失误.要坚持什么,发展什么,得看《讲话》的历史条件在今天有哪些变化.这当然是指根本性质的变化.简单回顾一下历史:《讲话》诞生在我党领导的根据地,是已经建立民主政权的解放区.为了国家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作为老解放区,山东省自1946年即开始土地改革,至1949年全省已有72%的地区进行过土改.新中国成立后,土改从1950年冬在新收复区进行,到1951年3月全省土地改革完成.土改结束后—集体化高潮前,中共对山东乡村地权交易的政策经历了从鼓励—限制—全面禁止的急剧转变.期间,农民的地权占有和使用状况、土地经营方式的规模、主体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國共產党一向是主張徹底解决土地問題的。但由于中國革命各階段的具体情况不同,党在各时期的土地政策与階級路綫是不尽相同的。这种情形反映在立法上就產生了一系列內容不尽相同的土地立法。研究党在中國革命各时期的土地政策与  相似文献   

7.
农民与土地唇齿相依,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是农村土地制度建设。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创造了一系列成功模式。梳理这些政策演变的过程并总结其特征,有助干推进土地制度的创新,更好地理解党在农村土地政策方面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论新时期党的新闻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新闻政策是党的意志在新闻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它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包括新闻工作方针、新闻工作原则、新闻宣传制度、新闻职业道德纪律等众多方面.新时期党的新闻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呈现多种职能发展的态势,促进了新闻政策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上升,原来的减租减息政策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彻底解决土地问题,中央抓住有利时机开始了土地改革。山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从1946年6月开始,经历了初步土改、复查、深入三个阶段,到1949年结束,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一、摧毁了封建统治,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二、使获得土地的农民在参军、支前、开展游击战争等方面支援了解放战争;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暴秋菊 《理论界》2008,(10):122-123
土地政策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是个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过渡时期党的土地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亚丽 《云梦学刊》2002,23(3):41-42
斯大林对中国大革命指导的失误主要表现在统一战线、农民土地革命指导、武装斗争、对国民党领导人分析的定型化等方面。其失误的原因是 :脱离了中国的实际 ,有民族利己主义色彩 ,联共 (布 )党内的激烈斗争和共产国际在组织原则和指导方式上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其荣 《云梦学刊》2012,33(4):55-59
中农问题是我党在土地斗争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较早地认识到了团结中农的重要性,在土地斗争实践中对中农阶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明确了中农的阶级属性,区分了富农与富裕中农,提出了团结中农的两个基本条件和完整的团结中农政策,为团结中农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民主被提升到党的生命、社会主义生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命的历史高度。但由于我国民主理论处于发展阶段,对新出现的法制改革比如深圳市、重庆市出台的试错条例尚缺乏解释力。有鉴于此,本文基于西方学者和中国传统儒家的错误观,提出了容错性民主新概念,并在批判西方民主理论的基础上,为深圳市、重庆市试错条例的出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有序民主化:论政党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党是推动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现代化的发展,中国政治发展走上了建设以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为政治形式的现代国家的道路。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决定了这种政治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有效领导;而在中国这样超大规模的社会,党要有效领导中国政治发展,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政治发展战略。经过上百年的民主化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开辟了有序民主化的发展道路。改革的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应该长期坚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在有序民主化的基础上有效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成长,就必须积极地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机结合,从而在政治上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长效动力。  相似文献   

15.
黄英  倪宪章 《北方论丛》2001,3(6):101-10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不同时期的国际环境,几次大幅度地调整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外交政策在曲折中日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坚定历史自信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看,历史自信是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内在要求,历史自信根植于五千多年中华优秀文明的深厚沃土,镜鉴于苏共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刻教训,内蕴于党百年奋斗中“四次伟大飞跃”的历史成就。从理论逻辑看,历史自信发轫于唯物史观的理论遵循。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和“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真理自信与价值自信,夯实了党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根基和思想前提;历史自信赓续于中共党史观的百年演进,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历史自信贯穿于百年奋斗实践,并且注重涵养自信的党史观,培塑出自信的政党品质和精神境界;历史自信提升于“两个结合”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两个结合”的实践过程,更加巩固了党的历史自信。从现实逻辑看,历史自信的生成蕴含着现实基础与现实需要的辩证逻辑,“两大奇迹”时代成就的国内国际价值意义为历史自信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解维度,历史自信既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的迫切需要,又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7.
张云贵 《北方论丛》2021,(3):99-108
“中国方案”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信心和底气来自成功的现代化实践、卓越的执政效能及其对自身的成功治理。中国共产党对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证明了中国方案的可行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效能优势证明了中国方案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政党治理证明了中国方案的可持续性。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历史实践,为人类提供了一条与西方道路不同的选择。中国方案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未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创造性回答。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历经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的丰富,日趋成熟和完善。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演进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演进过程,是对走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认识深化的过程,也是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社会主义由挫折走向辉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1943年1月中英、中美间签订平等新约,中共方面对这一事件做出积极响应。随着时局的变动,中共对新约的看法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经过历史的验证,中共深刻认识到英美并不甘心完全放弃在华特权;另一方面,因为美国极力攫取在华特权,使中共希望新约赋予中国人民的权利在抗战胜利之时得以实现的愿望落空。分析和研究中共对新约的看法及其以后的变化,是我们认识建国前中美关系发生转变的线索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一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迫切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思想有着丰富的意蕴,主要包括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属性、政治灵魂、价值旨归和责任担当、关键举措、坚强保障及其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铸就了百年辉煌。在我们党百年诞辰之际,中国共产党赓续坚守初心与承诺,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伟大新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