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北京博士后联谊会是在李政道先生建议下,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同意于1987年成立的。现有会员200多名。它作为北京地区博士后研究人员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在加强博士后研究人员之间以及与其他各方的联系,增进友谊、促进交流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  相似文献   

2.
100年来,清华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清华17万毕业生中,很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世界上首获诺贝尔奖的两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也曾在清华学习。在清华培养的人才中,还有钱学森、朱光亚、钱三强等著名学者,他们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耶鲁以清华大学为荣,因为耶鲁从清华大学建校初期就与清华有紧密联系,清华的前5任校长有4位部曾在耶鲁学习过。  相似文献   

3.
李政道先生是深受中国高科技学者和青年学生尊敬的物理学大师,自1979年起,他为中国的高科技事业四处奔走,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大声呼吁。他几乎每年来一次中国,他来的时候,一般都会为中国的科技界带来一股春风。今年5月22日,李先生到达北京,几天后,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热情接待,据悉,江总书记与李先生谈得十分愉快。5月27日—31日,李政道出席了中国表面物理会议,在会上作了演讲。6月3日,他又在高科技中心举办的“凝聚态物理暑期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6月4日,启程到杭州。参加浙江大学近代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博士后制度创建于2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1985年7月,美籍华人专家李政道先生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支持,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开始试行博士后制度,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科学基金。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目前已设立1363个  相似文献   

5.
博士后制度是在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的倡议下,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于1985年开始实施的。20多年来,博士后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博士后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批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博士后  相似文献   

6.
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博士后研究制度已有上百年历史,在战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我国博士后制度建立较晚。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积极倡议下,1985年我国开始试行博士后制度。20多年来我国博士后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4万多人,其中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6  相似文献   

7.
6月9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季允石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给李政道博士颁发"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奖牌.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透视     
历史的情思1987年5月28日,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80寿辰。北京友谊宾馆,科学会堂内。没有美酒飘香的宴会,没有盛大的祝寿仪式,他的同事、学友,包括李政道等人在内的几代学生,正以“学术报告会”这个特殊的方式,庆贺他的80寿辰。时至今日,又已过了近  相似文献   

9.
梁伯枢  王泱 《国际人才交流》2009,(7):F0002-F0002
6月9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季允石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给李政道博士颁发“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奖牌。李政道博士是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上世纪70年代,在国内教育几乎完全停顿的状况下,他向毛泽东主席当面建言重视优异青年学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的科学天幕上,有许多令炎黄子孙感到自豪的闪亮星斗。其中有两颗巨星分别升起在太平洋两岸,它们交相辉映,熠熠闪烁。这是两位卓越的物理学家。身居大洋彼岸的是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他与李政道共同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原理,开辟了微观粒子研究的新天地,荣膺诺贝尔物理奖,从此饮誉世界,成为新升起的科学巨星。  相似文献   

11.
读过一段记忆深刻的话,说的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递过一张名片: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会长。又递过一张名片:利曼兄弟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我真正吃饭的地方。”不是说像李政道这样兼职就一定能获诺贝尔奖,但像李政道这样的大科学家都在兼职,可见美国的兼职实在是普遍。业内人士称,美国正是有了“兼职”的制度,才有了硅谷的兴起。 在中国,兼职是个很敏感的话题,寻求兼职的一方偷偷摸摸,使用兼职的一方鬼鬼祟祟,兼职成为“做得道不得”的暗箱作业。但是,1999年国家出台的两个文件再一次让兼职浮出水面。1999年4月,国家…  相似文献   

12.
在邓小平等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决策下,国务院于1985年7月5日下发了《国务院批转国家科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关于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报告的通知》,正式批准在我国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试行博士后研究制度。四年多来,这项新开创的工作一直得到李政道先生的极力倡导和热心推动,得到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与地方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得到各设站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努力实践。因此,工作进展是顺利的,发展是健康的,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初步显示  相似文献   

13.
科学探究七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就是提出和发现问题。而现在有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难以提出问题。李政道教授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要闻剪辑     
9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北京会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夫妇,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9月16日,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亲切会见李政道教授及夫人秦惠·女士,并设午宴招待他们。邓小平在会见时重申,中国在十年改革开放中制定的各项政策是不会改变的。中国的四化建设和开放政策将会搞得更好。 10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16位华人科技专家和部分专家夫人。这些专家是应国家科委之邀来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的次子李中汉,获选为今年麦克阿瑟奖的得奖人,这个涵盖科学及人文范畴的大奖在美国也被称为“天才奖”。位于芝加哥的“约翰与凯萨琳·麦克阿瑟基金会”宣布,37岁的李中汉成为今年的麦克阿瑟奖得主,五年内可获得24万元奖金,由他全权支配用途。目前在安娜堡密西根大学担任化学系  相似文献   

16.
今年82岁的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博士,每天仍然坚持用笔纸演算,从事专业研究。今年6月,李先生从美国回上海、北京讲学,期间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接受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季允石为他颁发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奖牌,并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17.
华裔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成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中,有六位华裔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获1957年物理学奖)、丁肇中(获1976年物理学奖)、李远哲(获1986年化学奖)、朱棣文(获1997年物理学奖)、崔琦(获1998年物理学奖)。这些华裔科学家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认真思考他们的成功因素,对我国实现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与石川一郎先生相识快20年了,最初结识是缘于石川先生无偿为三门峡捐赠200万元人民币建设河南三门峡博物馆.从初识到成为好朋友,我们经历了一个难忘的过程.在石川先生即将回到日本之际,我把他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写下来,想告诉大家,他是河南人民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9.
说起年届百岁的谈家桢先生,许多入都知道他是国际著名的遗传学家、中国遗传学开山宗师,在科学领域,他有丰硕的科研、学术成果;在教育园地,他有众多成绩斐然的桃李;在人们眼中,他是大科学家、大学者。而生活中的谈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豁达大度的老人。他没有一点架子,热情、豪爽、健谈,愿意帮助人,有很强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20.
崔琦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的第六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出身于中国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然而却依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在荣誉的背后,是崔琦平凡而多彩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