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充裕的民营资本、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良好的创业环境,杭州市正成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天堂,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也搭建起海外项目来杭落户、海外人才来杭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
10月11日至13日,中国山东第九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暨首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下称海洽会)在德州举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专局局长张建国,山东省常务副省长孙伟等出席大会启动仪式. 本届海洽会,以“集聚海内外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搭建了山东与海内外高端人才的交流对接平台.大会共推出各种活动近20场,其中对接洽谈10项、峰会论坛4项、人才成果展4项.特别是大会成功邀请了5名两院院士、3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9名国内知名投资人参与项目洽谈、主题演讲、创业创新项目路演等活动,受到好评.  相似文献   

3.
正9月25日,由天津市外专局、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和滨海新区外专局共同举办的首都百项海外人才创新成果展示对接活动在开发区举行,54家在京留学人员创业企业,携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6个领域的87项高科技项目来津展示,与天津市10家留创园及7个重点区县进行现场对接洽谈,初步达成项目落户及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首先阐述了河南引进与培育创新创业高端人才的现实价值,重视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社会价值;其次分析了河南引进与培育创新创业高端人才的问题现状,立足相关政策落实效果不明显、引进与培养高端人才投入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究解决策略;最后提出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采取扩大引进与培养高端人才渠道等手段,营造创新创业社会环境,夯实人才技能根基。河南省针对人才技能建设及教育实践相关政策提出的战略部署,是提升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当我到了杭州之后,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城市,有人才、有市场、有前景。”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2019年加入西湖大学,现任西湖大学工学院讲席教授、生物医学研究与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默罕默德·萨万(Mohamad Sawan)教授如是说。近些年来,杭州凭借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了大量海内外高端人才,连续十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并在多项人才净流入数据保持第一。  相似文献   

6.
<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2021年11月24日,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通过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支持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调查河北省H大学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创新能力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多角度构建河北省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最终为河北省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提出对策建议,激发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助力河北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际人才交流》2012,(8):57-57
7月上旬,2012年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成功举行。经过对接洽谈,苏州同海外人才共达成了434个签约项目,另达成合作意向项目472个。“汇聚全球智慧、打造创业天堂”,创业周已经成为苏州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主渠道和主平台。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趋向多元化,要求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相继发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项目,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在此大环境下,以艺术设计专业资源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创新为引导,培养专业的艺术类创新创业团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实践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同时成立了“点睛之笔墙绘特长生工作室”,用实际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崔伟  周德胜 《人才瞭望》2017,(14):70-7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高校要积极探索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创业政策支持,增强人力资源的整体创新能力.培育和开发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扩大就业创业路径和渠道,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具有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包括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培养模式结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南京机会多多,你们千万不要错过!"在近日召开的2013中国南京科技创业创新与重大项目洽谈会(以下简称"创洽会")开幕式上,南京向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与企业客商伸出了橄榄枝。南京市长季建业在作投资环境和项目推  相似文献   

11.
在第四届海洽会上,潍坊市一园四区、两个引智成果基地成为布展的主体,留学生创业园成为项目发布和对接的主体。笔者在海洽会现场看到,潍坊展区靠“实在”脱颖而出,通过详实的创业政策、过硬的引智成果实物、丰富的创业图片资料博得了众多与会高端人才的青睐。在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潍坊展区位于正门西南,虽面积不算很大,但展示的材料都相当“实在”,整个展区分为3块,包括综合区、引智区和创业园区,综合运用了光、电、声、图像、文字、实物等形式,形成动静结合的展览效果。综合区主要用图片和文字介绍潍坊市概况及人才引进政策;引智区则用图片…  相似文献   

12.
许珊 《人才瞭望》2017,(16):88-89
贵州师范大学机电学院作为地方师范本科院校的工科学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杨秀丽 《人才瞭望》2017,(14):61-62
自2014年9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出以来,合肥市出台了诸如《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平台、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合肥市创新创业活力,无论是“双创”平台还是“双创”主体,抑或是产业结构在质或量上均有明显改善和提高.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合肥市近3年来主要“双创”工作和成效,以期为其下一步“双创”工作提供可操作性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学明 《人才瞭望》2017,(17):33-34
人才评价是人才开发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要求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明确提出"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必然要求,甄别选拔真正具有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人才,不断壮大创新创业人才群体,并对其进行精准扶持和有效激励, 是提高创新创业服务水平、促进"双创"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因而,要科学地评价创新创业人才, 甄别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的不同核心特征, 并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唐代白居易在《忆江南》中的这句词,道出了杭州的魅力. 杭州不但以四季各异的秀美风景,西子湖畔的亭台楼阁,呈现出东方传统的含蓄之美,而且以越来越开放和包容的姿态,使东方的含蓄美和西方的摩登风碰撞出了绚烂的火花,许多外国友人选择在这座江南名城学习、工作、创业,在杭州书写下精彩的故事.据统计,目前常驻杭州的外籍人员年均1.5万余人,外籍人士创办企业1582家,投资总额364亿元.他们选择杭州,因为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也因为包容外向的城市内涵,更因为创新活力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才涌现出来,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同时,将青年人才的创新创业与志愿服务相结合,让青年科技人才的智慧、知识、技术在志愿服务领域发挥作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在吸引和激励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之际,也要积极引导青年人才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持、作出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张红 《人才瞭望》2022,(1):64-65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等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了以创业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国内经济水平的提升、产业优化的不断深入给高校毕业生创业创造了更多的机遇、更好的创业环境以及更有利的平台和服务.高职院校作为创业人才培训的主阵地,纷纷推出了以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主...  相似文献   

18.
黄娟  李秋萍 《人才瞭望》2017,(2):168-169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国家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项目自启动以来得到了高校的高度重视与应用推广,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导师力量有所不足、成果转化尚需提高以及学生意识需要强化等问题.笔者拟从管理机制、导师力量、成果转化以及学生意识四个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外国专家局)按照“聚焦重大战略,紧盯国际前沿,坚持项目先行,着力招才引智,引领转型升级,服务创新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引进了一批西安市急需紧缺的外籍高端人才,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振兴农村经济,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借力“外脑”,书写下了更加精彩的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西安故事。2019年4月,西安首次入选“2018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力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现富民强省中原梦的宝贵战略资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省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要看到,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还比较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还不够强,有利于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与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机遇和发展要求相比,河南省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现实的挑战.只有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从省情出发,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质量大幅提升、结构不断优化,才能实现由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的转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