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招聘也是一种"相亲",双方互相欣赏和赞叹的蜜月期毕竟有限。外国人在中国能否适应?外籍人才与用人单位能否协调?分分合合,同样会在求职者与招聘方之间上演。招聘只是开始,磨合还在其后。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70年代,介入神经放射学在全世界正处于刚刚发展阶段,皮卡尔就怀着对中国的浓厚兴趣,来到中国讲学,并带来了介入神经放射学这一当时最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技术。30年来,皮卡尔15次来到中国手术、指导、讲演、办学习班。其有—万多人次在其讲演和指导下获益,数十名中国医生在他的帮助下进修深造。  相似文献   

3.
日媒称,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引进产业机器人,以控制不断上涨的人工费用.这是因为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工厂产量并未增加但人工费用却不断上涨,不少企业经营者正在为这一状况而烦恼.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2月2日报道,从事运动服装制造与出口的山东岱银进出口公司高管王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国际人才交流》2013,(7):12-15
中国的发展机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学习、工作、生活。他们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同时也面对着诸多的困惑与难题,就医、子女教育……看老外如何跳出困惑、走出迷宫,适应中国生活。  相似文献   

5.
“洋插队”们本国的福利那么好,为什么还要来中国工作?他们在中国的工作是否一帆风川页?他们如何在这片“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6.
从英国女王、法国文学,到中国的罗盘,罗杰·梅森(Roger Mason)博士知识渊博、幽默风趣.20年来,这位地质学教授为中国地质大学的师生们讲授了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也与中国结下了深深的友谊.2001年,他荣获了中国政府授予外国人的最高荣誉--中国政府"友谊奖".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首都北京,有一所独一无二的,备受外国人青睐的高等学府。近十几年来,随着全世界范围悄然兴起的一股汉语热,越来越多的老外从世界各地涌向中国的这所学院。于是,在这所学院里,中国人与外国人以不同的文化和共同的心愿,奏响了一曲清新美妙的——  相似文献   

8.
国人餐桌上的误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饮食和营养也普遍关心起来,但也掺杂着一些不考虑国情、盲目仿效国外和违背科学的因素。误区之一:外国人主张食盐摄取量要少些,有的中国人就违背自己的生活习惯,拼命地控制食盐摄取量。其实,外国人和中国人的生活和饮食习...  相似文献   

9.
在苏州昆山的菜市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肤色黝黑的印度人来买菜.你可别以为他是个厨师,其实他是一位科学家,一个有着30多年工作经验的生态毒理学家.他光顾菜场,买的不仅是自己的食物,还有实验所需的材料.他就是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的生态毒理实验室负责人汤姆森·马泰(Thomson Mathai)博士.  相似文献   

10.
莫瑟尔非常清楚地告诉记者:"我今年64岁,其中有一半时间都是在跟中国打交道,这点让我非常高兴。在近30年间,我来过中国205次。"  相似文献   

11.
三星公司的创始人李秉喆先生认为,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三星品牌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来华外籍人士持续较快增长。据公安部数据,1980年外国人入境74万人次,2011年猛增到2711万人次。近10年来,外国人人境人数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递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对定居中国的外国人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定居中国的外国人数量逼近60万。外国人管理问题愈加让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2月20日,第十三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留交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届留交会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留学人员和高层次人才参加,亮点纷呈,光彩夺目,高质量创业项目达600项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在这本英文杂志里,你可以看到外国人眼中的长春,你可以读到在长春的外国人的故事,可以看到外国人体验茶文化、酒文化、中国功夫,你可以知道如何在长春旅游,你也可以得到宫保鸡丁的烹调秘诀……这本杂志就是《长春通》(The Changchuner),虽然这不是一本标准意义上的公开出版发行的杂志,但是却凝结着一群对长春心怀热爱的外国人的汗水与心血。发行人穆林:本为美食来中国2012年4月,穆林(Murin,全名Przemyslaw  相似文献   

15.
波尔山羊和胚胎移植技术的引进是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农业部在畜牧业方面立下的大功劳。在以往的畜牧业推广技术中,还没有一项技术应用的速度能这么快,范围这么广。  相似文献   

16.
每年大约有50余万人次外国专家来中国工作,而来旅游、求学的外国人数量则更多,这些外国人在中国一旦生病,看病就成了大难题. 在中国看病的六大难题 "我们希望所有在华的外国专家如果去看病,一说哪里不舒服,医生马上能明白.但中国能够提供这样服务的医生很少."  相似文献   

17.
"给力"的人事人才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与用人单位"无缝接轨"。专家指出——好酒也怕巷子深!"给力"的人事人才政策,也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勤吆喝",才能使这些惠民政策"落地生根",转化为生  相似文献   

18.
5年前,他在西班牙家乡接触到了中文。3年前,他在日本学习。2月前,日本地震,他前往中国。1天前,他在宁波接到朋友电话,得知今天在北京有一场专门针对外籍人才的招聘会。19小时前,他背起背包,踏上了前往北京的一趟最慢但是是他能买到的最早出发的火车,连夜赶往北京。  相似文献   

19.
4月1日起,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 随着该制度全面实施,"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外国人来华工作由原申办外国专家证、外国人就业证改为统一申办《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外国专家证、外国人就业证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全新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成为外国人在中国合法工作的许可证件.  相似文献   

20.
罗龙杰注重公司的本土化建设,建立了全部由中国人管理的国外工厂、研发中心、设备制造工厂以及贝卡尔特亚洲管理公司,创新了贝卡尔特在中国区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