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9年8月30日,日本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众议院选举,最终民主党击败自民党以308个席位赢得了本次大选,实现了政权更迭。同年9月16日,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新首相,鸠山新内阁诞生。鸠山新内阁成立后,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于自民党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其重  相似文献   

2.
日本选举制度改革前后派阀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派阀是日本自民党内的重要政治组织,曾在议员选举、内阁乃至党内职位分配等 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1994年日本将众议院议员选举由中选区制改成小选区比例代表区并立 制 以后,派阀在议员选举时的推荐侯选人等功能有所减弱,但职位分配功能却继续存在且呈加 强趋势。自民党的派阀受文化和制度双重因素的影响,它在选举制度改革后及时调整了功 能,继续在日本政党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11日,小泉纯一郎领导的自民党在大选中获胜,296人当选众议员,如果加上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当选众议员31人,其总数已超过众议院议员定额480人的三分之二。这次大选的热闹非凡的过程及严重一边倒的结果,均为战后日本政治所仅见。日本政治的第二次“总体保守化”即“总体自民化”由此开始,以小泉的一系列主张为代表的民族保守主义(有外电称此为“新型民族主义”)由此成为当代日本政治的主流,日本的泡沫政治因此迅速发展。根据日本宪法,新国会中的参议院已无力阻止小泉推行其改革方案,基本丧失了对众议院的制衡作用,国会无可选择地成为民…  相似文献   

4.
日本第46届众议院选举,是在野田佳彦内阁被迫解散众议院、民主党败选征兆明显的大背景下举行的。投票的结果,自民党成为众议院选举的最大赢家,民主党遭受惨败。选后,自民党与公明党联合组建了安倍晋三内阁。新成立的安倍内阁将重振日本经济、强化日美同盟等作为核心政策课题,并致力于继续推动日本国内的修宪进程。但是,安倍内阁的内政、外交政策必将受到诸多因素制约,恐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并面临2013年7月份参议院定期选举的"关口",稳定执政的前景并不明朗。  相似文献   

5.
2017年10月22日,日本举行了第48届众议院总选举,自民党延续上届选举优势,再度实现了单独过半数,自民、公明两党继续维持众议院三分之二以上多数。此次选举以安倍强势政权遇到危机为背景,执政党抓住在野党竞选能力处于低谷、朝核局势趋于严峻带来的有利时机,利用解散权成功延续了执政时间。选举帮助自民党稳固了政权,但主要在野党在大选中陷于分裂,安倍政策引发的争议也并未消除。选举之后,安倍政权有可能执政至2021年,其修宪议程将稳步推进,经济改革计划加速进行,在外交政策方面则做出一定调整,使之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6.
在2009年8月30日举行的第45届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大胜,自民党大败。9月16日下午,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新首相,组成民主党、社民党、国民新党的三党联合新政权。战后以来(或日“自1889年即明治22年以来”),日本首次因众议院第一大党交替而建立新政权,这是否意味着日本政治真的走上了战后历史的分水岭,进入一个崭新时代?日本政权更迭对今后中日关系将可能带来什么影响?上述问题便构成本文论域。  相似文献   

7.
对战后日本政治保守化问题,应作为一个过程来全面把握。战后日本政治保守化,经历了四个高潮:(1)1951年旧金山片面和条约签定后,美军结束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大批被解除"褫夺公权"处分的战前政治要人纷纷重返政治舞台。在1952年10月举行的众议院选举中,解除褫夺公权处分的人大量当选,使保守党议员在众议院超过总议席数的2/3。在战后第一次保守化高潮中,保守政治力量在政界确立了对革新力量的绝对优势地位。(2)1960年以社会党为代表的革新力量所支持的"反安保斗争"以失败告终,从此,群众性的政治斗争走向低潮。日本政府成功地把…  相似文献   

8.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赢得众议院大选,日本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第二次实现政权更替。此后自民党共经历两次参议院选举和两次众议院选举,在参、众两院都获得稳定多数议席。学术界的关注焦点从最初对"安倍短命内阁"的质疑转移到"安倍长期执政"可能性的探讨上。本文基于选举政治学的视角对安倍谋取长期政权的内在机制进行考察。首先,安倍以及自民党在政策议题的设定上尽可能满足选民的需求,对于同选民相背离的政策议题则通过灵活操作的方式在选举进程中将其规避。其次,通过政党党首形象的比较发现,安倍作为自民党党首的稳定性以及在选民中间较高的情感偏好是其支持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最后,支持安倍以及自民党选民层次的广泛性和稳定性是安倍谋取长期政权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继2014年12月日本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公明两执政党控制众议院2/3以上绝对多数议席后,在第24届参议院定期选举中,以自民、公明两党为核心,包括"大阪维新会""重视日本之心"在内的"修宪势力"赢得参议院2/3以上绝对多数议席。参议院选举后,修改宪法这一课题被提上日本国家的政治日程,安倍任内完成修宪课题的最佳时期到2019年7月。第九条被修改的可能性低。最终形成的"修宪方案"或是以追加"紧急事态"等新条款为主的"微修改案",其实质是"试修宪"或"技术性修宪",即以绕开"核心议题"(宪法第九条)从"界外地带"突破——给宪法"追加"容易得到舆论和国民理解的新条款的方式,达到"修改了宪法"的目的。安倍任内完成这种"试修宪"或"技术性修宪"程度的修宪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第48届众议院大选是一次"召集即解散"式提前大选,选举过程凸显了日本代议民主制重形式而不重实质的工具主义色彩。各政党优先考虑政局而非民意,竞选政策鲜有亮点。民进党选前分裂,在野党各自为战,自公执政联盟得以巧胜。选举结果不具有转折意义,所带来的政局变化主要是在野党势力的此消彼长。有望超长期执政的安倍内阁,短期内将优先应对朝鲜"威胁",小幅改善对华关系,长期看仍将维持对内推动修宪和军事松绑、对外强化日美同盟和遏制中国的一贯路线。  相似文献   

11.
日本朝野各党悉数上阵厮杀的第 4 3届众议院议员选举战 ,已于 2 0 0 3年 1 1月 1 0日偃旗息鼓 ,尘埃落定 ,4 80个议席各有其主。结果 ,在野的民主党独领风骚 ,议席陡增 4 0个 ,可谓最大赢家 ;执政的自民党意外受挫 ,减少 1 0席 ,跌破单独执政所需的半数 ;其他小党除公明党微增 3席外 ,日本共产党、社民党和保守新党均遭败绩 ,议席剧减。这次选举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一是投票率低下。据《读卖新闻》推测 ,小选举区的实际投票率为 59.86 % ,仅比历史上最低的 1 996年时的投票率 ( 59.6 5% )多了 0 .2 1 %。这证明 ,上世纪 90年代初“泡沫经济…  相似文献   

12.
日本现行众议院议员选举制度是多数代表制与比例代表制的混合制.一方面,多数代表制具有两党化倾向;另一方面,比例代表制又助长多党制.因此,产生了多党制与两党制的"分裂性政治效果".在迪韦尔热法则的"机械效应"与"心理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日本政党体制呈现为"准两党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09年8月30日,日本举行了国会众议院第45届选举。民主党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众议院多数席位,获得执政权力。9月16日,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内阁首相,与社民党、国民新党合作组成三党联合内阁。这是战后日本政治史上第一次具备较完整意义上的两大政党轮替,这一历史性的变化,对日本国内政治的结构、格局和生态,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方针的选择,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方面,日本政治将进入以两大政党为中心进行博弈和角逐的格局,另一方面,其发展变化还有很多非确定性,究竟能否就此形成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制度化机制,还需要密切观察。本文将主要从日本民主党政府的对外政策的角度,就其中最为重要的对美、对中政策,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安倍政府将如何带领日本前行?世界警惕地观察着。日本参议院选举最终开票结果 7月11日揭晓,自民党、公明党、大阪维新会、珍视日本之心党以及赞成修宪的无党派议员合计议席达到参议院2/3以上。因执政党在众议院掌握2/3以上议席,修改宪法的基本环境具备。虽然要想实现修宪还需经过全民公投,但这一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的美国政治李道揆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保守主义思潮的卷土重来。在这期间,美国举行了三次全国性选举——两次大选和一次中期选举。这三次选举反映了保守主义的受挫和重新得势。保守主义的这次重新得势,对政府政...  相似文献   

16.
日本最近举行的大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政策选举” ,各党都高举着自己的“政权公约”即施政纲领参加竞选。自民党的“政权公约”名曰《小泉改革宣言》 ,“小泉改革”就是自民党的施政纲领。大家知道 ,小泉 2 0 0 1年上台时提出的施政纲领是“小泉结构改革”。从其内容来看 ,“小泉改革”和“小泉结构改革”这两个口号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小泉上台已经两年有半 ,这次大选后又继续执政 ,“小泉改革”这个口号自然已成为新一届小泉内阁的政策纲领。值此“新桃换旧符”和小泉内阁实行内阁改组之际 ,对“小泉改革”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对其…  相似文献   

17.
老牌保守党自民党"一党独大",得益于"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中"小选区"优势的制度保障。近来,自民党在国会大选中实力大增,历史修正主义及修宪意图凸显。社民党等革新政党的议席急剧减少,基本失去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制约力。新型保守政党民主党的政策"自民党化",公明党的执政党化,加之维新会和次世代党等右翼政党的崛起,日本政坛的"总体保守化"势在必然。从内因来看,日本现行选举制度客观上使得传统革新政党及在野小党弱化,保守政党壮大,日本政党政治生态发生结构性改变,导致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趋于常态化。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8月26—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国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伟光致开幕辞,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代表日方致贺词。前国务委员、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唐家璇,日本前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分别作基调报告。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刘洪才、日本前防卫大臣中谷元等中外人士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主持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9.
2017年10月,日本举行了第48届众议院选举。安倍晋三率自民党夺下284席而赢得大选。"突袭"解散的策略及在野党的分裂是自民党大胜的重要原因。希望之党成立后,民进党宣布与之合并。然而,小池百合子将赞成修宪等作为入党条件,这迫使民进党左派结成立宪民主党。希望之党虽以反安倍为口号,其竞选纲领却与自民党并无大差,加之小池的"排除的逻辑"与不参选,导致了希望之党的失势。相反,立宪民主党因其鲜明的反修宪立场吸收了左翼选民,一跃成为最大在野党。而能否建设好民众基础并提出更吸引中间选民的方案是其对抗自民党的关键。大选后,虽然安倍会加速修宪的进程,但是面对修宪势力内部见解的不一致,如何纠集修宪势力以实现自卫队入宪方案仍面临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宪政视野下选举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烨 《社科纵横》2006,(11):92-93
中国选举法虽然经历过四次重大的修改,但选举制度某些方面存在的缺陷仍然制约着民主法治的真正实现,不利于依法行政和在宪法视角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对选举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将从七个方面分析选举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而相应地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