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多利明的重商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放 《日本研究》2002,44(2):35-41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社会晚期出现的一种经济学说和经济政策 ,它反映的是正在成长中的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令笔者感兴趣的是 ,作为东亚国家的日本 ,在江户时代也出现过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策。本多利明 ( 1 74 3— 1 82 0 )就是一位典型的重商主义者。本文将探讨本多利明重商主义思想的特点 ,它与欧洲重商主义思想的关系 ,以及如何理解这一思想在东亚思想史上的特殊性等问题。一  本多利明于 1 74 3年 (宽保三年 )出生在越后蒲原郡 (今新泻县境内 ) ,1 8岁时他来到江户求学 ,2 4岁时就创办了自己的学塾 ,给学生讲授天文、数学和航海知识。…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宝库中,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如同璀璨的珍珠,光彩夺目。自它问世六百年来,不断被翻印,被传诵。不仅受到国内读者的欢迎,也深为日本人民所喜爱。《三国演义》中文版本在日本《三国演义》(以下称《三国》)成书于元末明初,传入日本的具体时间目前尚难考定。不过,江户初期儒学家林罗山(1583—1657)的《罗山文集》附录卷年谱,在二十二岁  相似文献   

3.
读《江户时代日本儒学研究》有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卞崇道早在3年前即1992年6月,我受聘作为王中田同志的博士学位论文评议人,有幸先睹为快,拜读了《江户时代日本儒学研究》。如今,获东方历史研究出版基金资助,该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重读此书...  相似文献   

4.
《江户时代吸收中国文化的研究》是关西大学文学部大庭修教授一九六三年以来研究成果的一个集成,荣获1986年日本学士院奖。本书是以江户时代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进行写作的。作者还使用中国的任命状“告身”这种第一手资料进行了许多研究。一九六七年出版的《江户时代唐船持渡书的研究》(关西大学出版部)这一巨著是本书出版的基础,以前者“研究篇”为核心,集其后十几年研究的成果完成本书。本书目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日本《日本历史》1984年6月号报道,日本最近出版了大久保利谦编纂的《近代史史料》。该书是江户幕府末期“开国”起直到明治末年的日本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重要史料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专集。每项史料中均有时代概观和对于史料的简明解说。  相似文献   

6.
赵刚 《日本学刊》2006,(1):148-160
《遣大明国》、《遣福建道陈子贞》及《答大明福建都督》是江户初期最能反映幕府的对明朝外交政策的基本文件。日本在庆长十四年,与朝鲜缔结了《己酉条约》(庆长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然而,幕府政权与明朝的外交关系,直至明朝灭亡也未能实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因为明朝政权在江户幕府创立不久就被清朝取代(1644年)。同时,最为重要的则是江户幕府通过两次大阪城之战的胜利,稳固了政权的基础。日本的外交政策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以上述史料为依据,对江户初期幕府对外政策的演变过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鲜卑人与日本的历史渊源鲜卑人与日本发生因缘,要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江户时代的私家史书《东日流外三郡志》(作者秋田孝季、和田长三郎,宽政年间成书)上便谈到一万多年前,日本北部有渡来民族,号称津保化族,读作tuboke族,显然就是拓拔族,该族与土著民族——阿曾部族结成氏族同盟,由于阿曾族的太祖号称宇曾利(usori乌苏里,满语天王)可知其为肃慎族。考之明治年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理图册》,由上古迄于秦汉时代,西伯  相似文献   

8.
关于日本前近代时期的思考吉林大学哲学系王中田日本著名学者中根千枝、大石慎三郎等人共同编撰的《江户时代与近代化》一书于1986年出版后,在日本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书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对江户时代(1603~1867年)做了综合的...  相似文献   

9.
日本江户时代名儒皆川淇园所著的《世说启微》,是东亚较早从“文章”的角度阐释《世说》的著作。《世说》本身具有较高的文章学价值,而淇园之所以关注《世说》的“文章”,出于与江户时代阅读汉籍风气对话的需要,倡导“字义与篇旨相互发明”的汉籍阅读法。在日本“故事历史”传统与江户时代文学大众化、明清小说传入的影响下,《世说》的情节性与“作者意志”得到了凸显;同时,因为汉文化圈中各文学现象关系的变异,《世说》成了淇园展示汉诗学思想的辅助工具。《世说启微》既从异域视角揭示了《世说》“文章”的特质,又体现了汉文化圈中经典文本的丰富内蕴和衍生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司马江汉(1748—1818)是日本江户后期的兰学家之一。他既是西方油画的倡导者,又是日本铜版画的先驱;既是西方地理知识、天文学地动说、太阳中心说等新天体观在日本最早的宣传者,又是主张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具有进步的社会思想的哲学家。他究竟生于1738年还是1748年?这在日本学者中颇有分歧。就连日本的一些著名百科辞书意见也不统一,并且多是没有加以肯定的说法。但据《日本名著》第二十二卷  相似文献   

11.
略谈“长崎会所”与“十三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淑娟 《日本研究》2003,18(3):59-63
日本江户后期,在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中,一个重要特征是将贸易权逐渐收归幕府手中。经过幕府多年的政策性选择,专事对外贸易的日本商人群体逐渐发生变化,江户贸易商由平户相对自由贸易时期的多元化主体,最终定型于“长崎会所”——一个幕府直接控制下的近乎于行业管理性质的贸易机构。而在中国清朝,也有这样一个类似的外贸商人群体——十三行,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也折射出了清朝政府的贸易管理政策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2.
李晓航 《学术交流》2012,(9):211-214
江户时代(1603—1867)既是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又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正处于中日文化交流发生方向逆转的准备期,是中日文化交流格局转化的重要时期。江户时代在两国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情况下,仍然冲破藩篱,在多方面获得了突破。在这一阶段,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时代文化交流的特点,而且在文化交流的内容方面也更加广泛,交流途径也更加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对日本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稿试以中国元末明初的“禅文化”1 对日本同时期的中期“五山文化时代”2 的汉文学即“五山汉文学”的影响为主线 ,以明初渡海至中国的日本禅僧绝海中津 (公元 1 3 3 6— 1 40 5年 )为主要分析对象。日本的中期“五山文化时代”按照一般的历史划分方式的话 ,相当于室町时代 (公元 1 3 3 6— 1 573年 )前期 ,即由武士阶段的足利氏将军家执政的幕府政治时期。当时日本文化所处的现状是 :渡海来日的中国禅僧及去中国的日本禅僧所引入的中国文化占据了日本文化中的重要位置。随着元代中日文化交流活动的兴盛 ,日本汉文学也渐渐圆熟 ,其中 ,起…  相似文献   

14.
刘越 《社科纵横》2006,21(12):112-113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和考察《芥子园画传》与日本江户时代画家的关系,以及它对日本美术教育和美术书籍印刷技术的推动,证《芥子园画传》在中日美术交流中的核心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地域开发 ,包括经济开发和社会开发两个方面。经济开发是社会开发的基础 ,社会开发又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从地域开发的历史来看 ,日本古代是以西部的近畿地区为中心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镰仓幕府时代 ( 1 1 92— 1 3 3 3年 ) ,中心由近畿扩展到关东地区。江户时代 ( 1 60 3— 1 867年 ) ,关东地区迅速发展 ,东北地区也得到开发。明治维新 ( 1 868年 )后 ,开始垦殖北海道。战后 ,作为后进地域开发的北海道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世纪之交 ,北海道的地域开发又有新的进展。当前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时期 ,探讨日本北海道地…  相似文献   

16.
史少博 《阅江学刊》2013,(5):132-136
浅见纲斋在《养子辩证》的主要阐明了父子、兄弟之伦理不可乱,故而不可以异族之子为自己的养子。如果随意交换应有的位置,是很荒谬的,所以著书说明。《养子辩证》中某些观点虽然不免偏颇,但是通过浅见纲斋在《养子辩证》中引用中国历史上大量的事例来看,他一丝不苟、引经据典、博览我国儒家群书,不愧为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儒学家和哲学家。  相似文献   

17.
论江户时代日本教育中的近代因素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江户时代日本教育中的近代因素及其研究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杨孔炽一、从现代化研究的角度看江户时代教育研究之必要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发生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历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日本社会开始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此,日本社会的许多方...  相似文献   

18.
程永明 《日本研究》2001,1(1):68-73
近世社会 ,在日本主要指江户时代 (160 3年— 1868年 ) ,大体相当于中国的明代末期至清代。中日两国近世社会的历史有许多相似之处 ,例如均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 ;在某种程度上都有过闭关锁国的经历 ;商人的势力逐渐壮大以及商品经济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等。尽管如此 ,但中日两国最终却走上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其原因何在 ?笔者拟以两国近世商人家训作为切入点 ,通过对二者的比较 ,分析两国近代后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一、从家训看中日两国商人的相同点  日本近世商人 ,多以“商家”称之。在日本近世社会 ,出现了许多商家的家训 ,从…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长达一千多年。其中单研究宋学的历史就有八百年左右了。到了江户时代(即德川时代,1603—1867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以及这些著作的出版发行已很盛行了。本文想谈一下明治维新以后的研究动向。明治维新以后,在日本,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史研究方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逐渐形成三个学派。大致情况如下。一、“汉学派”,或者叫做“支那哲学”派的研究。这个学派以东京大学为中心开展研究。二、“支那学”派,或考证学派的研究。这个学派以京都大学为中心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作者一海知义现任日本神户大学教授。他曾在《中国研究》杂志上陆续发表多篇有关日本著名学者河上肇(1879—1946)与中国革命的资料性文章,如《关于被译成中文的河上肇著作》(1979年2月)、《河上肇与中国的革命家们》(1979年4月)、《“五四”时期的河上肇》(1980年3月)等。本文刊于《中国研究》1980年5月号上,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