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飞 《日本研究》2014,(4):18-24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体制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同时辅之以政府利用规制手段干预经济、扶持产业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日本政府实施了放松规制改革,这一改革在小泉政府时期达到了高潮。然而,以美国为中心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日本开始反思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规制改革,并在后危机时代对规制改革的目标进行了重新审视,谋求人民生活的安心和安全成为规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日本规制政策的转向说明:规制改革从制度供给向制度需求转变。另外,经济危机、地震等外部因素也影响了制度的动态变化,改变了制度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日本金融体制相异于欧美金融体制的显著特征在于其规制型金融的本质。这一体制曾经有力地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日本进入工业化经济的成熟阶段以及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兴起,这种金融体制的内在弊端暴露得越来越显著。80年代以来政府对其进行了改革,尽管改革尚未带来经济绩效的显著提升,但其基本方向己日渐明晰,即向着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规则型金融体制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3.
当代经济规制理论的沿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加速 ,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管理 ,越来越多地从直接干预国有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转向对全社会各类所有制的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进行规制。因此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要求理论界加强微观经济规制理论的研究。对当代经济规制政策变迁有深刻影响的两类经济规制理论 :一是主张政府强化经济规制理论的沿革 ,简述了从早期的传统市场失灵论到消费者信息不完全理论和现代市场失灵论的发展脉络 ;二是主张政府简化规制理论的发展 ,概述了非市场组织理论、利益集团理论、政治企业家职能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规制理论等新理论  相似文献   

4.
崔岩 《日本学刊》2002,(5):76-86
自然垄断行业具有的规模经济等经济技术特性 ,使其受到了严格的政府规制 ,因而也成为推进规制改革的重点部门。本文以日本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电力产业为例 ,主要分析该类产业在规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产业组织调整、改革的政策设计和具体实施等具有共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放松规制与日本政府经济职能的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常人们将日本市场经济制度称之为“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制度 ,其内涵主要是指日本政府作为重要的经济主体 ,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生活 ,在战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通过实施各种规制 ,来规范经济发展过程 ,为培植战略产业和保持传统产业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从而保证有效供给的增加 ,防止无序竞争的发生 ,同时减弱来自国外的竞争压力。从本质上看 ,规制本身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保护。但随着日本赶超欧美目标的实现以及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这种来自政府的众多规制和保护 ,越来越凸现为日本…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规制:理论、经验与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全面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规制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经验 ,并对政府规制和规制改革的理论依据、规制政策内容、价格规制的主要方法、政府规制的问题以及激励性规制和放松规制等改革措施的利弊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得出了必须改革与完善政府规制的基本结论 ,并主张中国规制改革采取较为温和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关于日本式经济体制 ,笔者已在其他文章中对其本质特征进行过较系统的论证与解析 ,认为日本式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法人垄断 ,所谓日本式经济体制 ,就是法人垄断型经济体制。1本文拟对日本法人垄断型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背景予以进一步探讨 ,试图得出的初步结论主要是 :战后初期日本反垄断政策的全面导入及其后的重大调整 ,为日本法人垄断型经济体制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一、战前垄断体制的财阀家族性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当其通过 1 86 8年的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时 ,欧美先进国家已先后…  相似文献   

8.
战后初期,在规制色彩浓厚的制度环境下,日本出现了第一次股权结构变化,高度分散的个人持股让位于相对集中的金融机构和实业法人之间相互稳定持股。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放松规制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又带来了以相互持股解体和纯市场投资者崛起为标志的第二次股权结构变化。由此可以认为,政府规制会对公司的股权结构安排产生有力的利益导向和强制约束的作用,是探究股权结构模式选择的重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一个属于后发展类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在战后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日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大特点是政府主导型。首先,日本政府根据经济技术落后于欧美的现实,采取了“生产至上”、“经济增长第一”的路线,以达到赶超欧美国家的目标;其次,根据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以及国际经济自由化的趋势,采取了“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发展战略,以此作为赶超目标的手段。为了保证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稳定,日本政府充分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从未把经济发展推诿给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发力量。濑户内海经济带的振兴与…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政府经济规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恒立 《学术交流》2006,(12):84-87
经过20多年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我国目前政府经济规制的框架已初步确立。由于我国正处于转轨过程中,难免出现经济规制主体错位、缺位、角色混乱以及法制化程度低的现象。鉴于此,我国经济规制变革应着眼于规制性质、规制目的、规制内容和规制方式的转变,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核电低常规性风险、高灾难性风险的特点,从社会性规制的视角,对核电安全规制进行了供求分析,并从核电安全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两个方面阐述了核电安全规制的理论动因和依据。研究表明,日本核电站的泄露事故带来的危害将直接促使中国公众增加对核电安全规制的强烈需求,进而推动政府相应地增加核电安全规制供给的数量。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从规制机构、法规体系、规制力量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核电安全规制框架,并援引核电发达国家的核电安全规制模式,对我国加强核电安全规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日本赶超经济的探求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平  李毅 《日本研究》2005,(3):22-2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曾经被奉为“成功范例”的日本赶超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日本经济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对日本赶超经济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求与思考,提出了日本经济正处于从赶超经济向成熟经济、从消耗经济向循环经济、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从追求增长向协调发展转型期的观点。认为日本经济在转,型过程中所凸现出来的问题值得借鉴,在转型中实施的一些政策性和体制性调整措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鲁燕 《日本研究》1999,(4):20-23
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体制方面的问题日趋显现: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力明显下降,诸多的经济规制既制约着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机能,又影响着内需的扩大,财政赤字连年增加大大缩小了财政政策的回旋余地,“护送船队”式的金融行政造成的金融破绽层出不穷,官民协调的行政模式所引发出的腐败案件越演越烈,因市场的闭封性所引起的国际经贸摩擦不断激化,面对经济结构中的种种“制度性疲劳症”,日本必须对其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才能为其迎接面向21世纪的挑战提供体制上的保证。下面笔者将对日本经济体制变革的…  相似文献   

14.
崔岩 《日本研究》2000,(1):17-24
20世纪 60年代是日本创造经济高速增长奇迹、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目标的关键十年。在此期间 ,一方面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 ,另一方面 ,它也基本上完成了由封闭经济体制到开放经济体制的转轨 ,进一步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适应国际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建立经济的对外开放体制 ,对于长期实施市场保护的国家来说是一场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 ,其意义不亚于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要承受来自国外企业对本国产业发展和市场秩序的冲击。因此 ,根据国内外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 ,认真制定和稳步实施有关的开放政策 ,…  相似文献   

15.
论战后日本型企业体制武汉大学经济学院胡方在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和企业体制的改革过程中,许多人都把日本型经济体制和日本型企业体制作为一种样板和范例来进行宣传。本文的目的在于对这种思潮作出反省,在阐明日本型企业体制的特征的同时,还论证产生这种企业体制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战后的日本经济以 70年代中期为界大致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半期是日本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过渡的转变时期 ,这一时期经济技术环境基本稳定 ,日本经济体制对经济赶超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后半期是日本完成了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的转变 ,进入工业化经济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经济技术环境波动较大 ,日本经济体制表现出不能灵活应对的僵化性特征 ,这是因为对特定环境能够过度适应的体制 ,通常都具有面对环境变化而反应迟缓的缺陷1 。但是 ,这种缺陷却使日本经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饱受了“失去的十年”之苦。这表明 ,过去无论运…  相似文献   

17.
价格规制是经济规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现代,自由市场经济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利益焦点,价格必须接受"规制".政府是价格规制的主体;价格规制的对象是市场活动参与者的价格行为;价格规制的依据是市场活动因垄断、外部性、信息偏在等对帕累托标准的偏离.价格规制不是对市场和市场机制的替代,而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的时候或地方,由政府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屈晓华 《求是学刊》2003,30(5):68-72
努力寻求政府规制和企业发展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是新时期研究政府规制改革的重要课题。文章在分析我国政府规制内涵和目标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分析了企业对政府规制能动反应的理论基础,提出企业对政府规制能动反应的4种基本形式。为充分激发企业对政府规制的各种良性反应,从政府(规制者)和企业(被规制者)两个角度出发,针对我国新时期政府规制体系的改革和再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然文化遗产开发的政府规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木西  和军 《求是学刊》2004,31(6):79-83
自然文化遗产开发具有公共物品性、外部性和自然垄断性是政府规制的原因。遗产开发所引起的遗产保护问题、产权改革问题以及遗产规制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反映了政府规制的缺位或规制本身的非合理化。应通过健全遗产开发的政府规制体制、增强遗产开发的规制能力、进行适宜的产权制度改革等措施,完善对遗产开发的政府规制。  相似文献   

20.
"现代日本经济体制源流论"是近年冈崎哲二、奥野正宽等日本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理论.该理论阐述了传统的"日本型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对战时和战后经济体制变化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构成现代日本经济体制的大部分要素,形成于战时,延续于战后.这一理论的提出,给日本经济史研究以很大的刺激,使日本的银行制度、劳资关系、生产技术史、殖民地经济同战时体制的关系等,均得到了研究和探讨,为日本史学各领域的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这种理论也有其缺陷,它过分重视战前和战时的断绝性、战时和战后的连续性,抹杀了战后改革的历史意义,因此遭到了日本学者的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