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研究>(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代表作.其写作和出版过程均颇为曲折.维特根斯坦电子版手稿全集及其与其他人的通信为这个过程的梳理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术界对儒学的研究,日渐深入,著作迭出,成果丰硕。有儒学通史著作,有专题著作,也有断代和地域方面的著作。但是,尚未见有关于儒学南传方面的专著发表。何成轩撰写的《儒学南传史》,是系统研究儒学南传历史的第一本专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源氏物语》翻译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以量 《日本研究》2011,(3):117-123
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时期以来,与这个时期的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相配合,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走进千家万户,作为日本古典文学名著的《源氏物语》也不例外。从这个时代开始,中国人开始阅读到《源氏物语》的全译本,从而能够从总体上把握这部古典名著的特色。至今,《源氏物语》的汉译本出版了十余种之多(包括全译本、节译本、缩写本、改写本等),估计今后还有新的译本出现,对这样一部世界古典名著来说,诸多的汉译本的出现并非一件坏事,但译文的良莠不齐可能会影响到读者对《源氏物语》的理解,甚至影响到对日本古典文学的认知,因此,从学术上对这些译本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认识这部作品乃至日本古典文学。  相似文献   

4.
5.
《社科纵横》2018,(3):137-140
刘海霞的《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研究》一书,深入分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人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揭示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发展轨迹,并结合中国现实生态环境问题,阐发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借鉴作用,彰显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本文从其创作背景、显著特点和现实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6.
清华简《尹诰》的发现,是《尚书》学史上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然而清华简整理者谓《尹诰》"或称《咸有一德》",把两篇不相干的篇名说成同一篇文字,从而把古文《尚书.咸有一德》指为"伪作"。这是违背《尚书》一篇一名的通则的。西汉司马迁和东汉郑玄由于未见古文《尚书》的全貌,作出不符史实的叙述和注释,我们今天再不应该重复这样的错误。通过对清华简《尹诰》和古文《咸有一德》篇名、时代和体例的辨析,《咸有一德》在考订历史事实、校雠古文献和研究商大臣伊尹道德风范等方面具有珍贵价值。希望清华简整理者能摆脱疑古时代"定谳"的阴影,吸收《尚书》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于东新 《学术交流》2020,(10):173-182+192
《陶集发微》是产生于民国时期的一部《陶渊明集》,它以苏写本为蓝本,采集诸说,爬罗抉剔,句释章疏,自成一帙,成为众多陶集中较有特色的一部。该书以丰富的材料,翔实的考辨,达到了去伪存真、正本清源之境。在具体编纂上,编者择其精要,删其繁复,取舍有度,表现出务实清新的学风。同时,编者又不机械照搬前人文献,时有己见,显示出自己的学术识见。故该书对于后世读者深入理解陶氏生平及人格、陶诗艺术价值、陶集版本及校勘、笺释等方面均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8.
<夷坚志>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1911年以前只言片语式的评论;20世纪90年代以前,集中在<夷坚志>作为白话小说、戏曲文学的故事本事考证;20世纪90年代以后研究范围扩大,从文献、文化、民俗等角度展开,涉及版本、成书、辑佚、作者小说观、故事内容等各方面.整体而言,虽成绩良多,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尚有许多可开拓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9.
肖东发  周悦 《学术交流》2006,(7):183-188
18世纪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一百年。在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把欧洲领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在东方,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集权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统治手段更为残酷,社会更为衰败。这样相反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东西方出版的两部里程碑式的大书有关:一部是法国狄德罗带领“百科全书派”编纂的法国《大百科全书》,一部是中国清朝乾隆皇帝下令编纂的《四库全书》。由于东西方文化底蕴的不同,使这两部巨书风格各异:《百科全书》重创造,着眼于现实;《四库全书》重因袭,沉湎于历史。《百科全书》的编纂者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熔铸了18世纪中叶以前欧洲取得的全部文化成果,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学说和理想追求;《四库全书》的纂修,对古代典籍进行了系统整理,汇辑了中国漫长历史进程中留下来的丰富遗产,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它虽然推动了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但重道轻艺、淡泊科学技术的倾向,与《大百科全书》所具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大相径庭的。尤其是统治者在编纂的过程中大肆禁书、毁书,乃至大兴“文字狱”,其结果削弱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侯德仁 《求是学刊》2004,31(5):114-120
《新疆图志》是清代新疆最后一部官修通志 ,它全面总结和吸收了前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研究成果 ,是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总结性成果和终结的标志 ,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书编纂体例谨严 ,内容丰富 ,包罗万象 ,全面反映了清代新疆地区政治、经济和自然地理情况 ,同时在国家意识、边疆意识、民族观等方面亦具有进步的思想倾向。《新疆图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应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汉书》是汉代引《诗》较多的一部典籍。《汉书》引《诗》显示了《诗经》在以政治伦理为主的多种文化领域的认识价值和借鉴意义,又体现出“《诗》以正言”的《诗》学观念,并有助于理解其具体含义。考察《汉书》引《诗》可以为《诗经》研究开启一扇新窗。  相似文献   

12.
荐书     
《东西南北》2009,(5):76-76
《中国不高兴》,《耶鲁的青春岁月》,《再婚》,《谁赚走了你的薪水》  相似文献   

13.
悬念     
《东西南北》2009,(1):77-77
任何时候都不要认为故事已经完全结束,因为随后你会发现更多能让你去思考去猜想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黄金 《东西南北》2012,(22):70-71
9月4日,36岁的退役特种兵马特·比索奈特,以马克·欧文为笔名,推出了新书《艰难一日》。他在书中重现了亲身参与刺杀拉登的经历,让拉登被击毙的细节昭示于众,而这些与官方之前所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明代张璁<嘉靖温州府志>的纂修有自己的特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我们当今研究明代温州的地理、历史、人物、风俗人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军事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反映了张璁热爱家乡、为家乡修史保存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方志编撰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新的境遇下重新研究《资本论》的哲学思想,一个前提条件是进行《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和清理。大而言之,可以把《资本论》第一卷发表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对其哲学思想的研究分为如下类型:战友和学生的阐释和宣传,政治领袖的理解和推动,《资本论》研究中的"苏联模式",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嫁接"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发现","马克思学"的指归和MEGA版的编纂原则。对于《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而言,我们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经典是需要反复研读的,即所谓常读常新;但这种反复的阅读和阐释应该构成一个前后连续、渐次提升的序列或阶梯,以保证人类思维不断向前发展,而不是随着时代和思潮的转换而"忽左忽右"、"可左可右"。  相似文献   

17.
明代<孟子>学是中国<孟子>学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自有其独特的学术特点和贡献,是一块有待进一步开垦的学术领地.明代<孟子>考据学,参与学者较多,著述亦丰,前、中、后期发展不均衡;具有关注重点较为集中、专题研究较为兴盛、体例上推陈出新等特点;同时也明显存在简单重复考证和考证不够深入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明人考《孟》,可谓辑、考、注、补、正、辨、校等应有尽有,门类齐全。考证内容涉及广泛,从孟子生卒年月到孟子师承游历,从《孟子》作者思想到字词句章,从名物训诂到典章制度等等,前人考过的问题,明人大部分都有所考,前人没有考过的问题,明人也有所涉及。明人考《孟》,虽广泛涉猎,但关注重点较为集中,成就主要集中于:孟子生卒年月、孟子师承、孟子游历、《孟子》的作者。  相似文献   

19.
钟书林 《唐都学刊》2009,25(2):32-35
刘宋至北宋之前,是《后汉书》接受传播的第一座高峰;北宋至明代之前。《后汉书》的影响传播有所下降;明清时期,是《后汉书》研究的第二座高峰,也是黄金时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后汉书》研究进入全面系统阶段。  相似文献   

20.
诸海星 《唐都学刊》2011,27(5):47-57
《史记》是中国史学中一部继往开来的不朽巨著,作者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代以后一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司马迁修《史记》,不仅尊重历史事实,秉笔直书,而且还注意语言文字的锤炼,文句优美。他将叙事、抒情、说理的不同文体有机地综合起来,达到思想上、艺术上的高度统一,为后代文史创作提供了范例。《史记》不仅是中国纪传体史书的开创者,而且对后世的散文、小说、戏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早已流传至国外,在汉文化圈国家中亦有不小的影响。其中,《史记》传入韩国,特别受到韩国知识界人士的关心和推崇,为韩国学术界所重视。到了196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韩国整个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时期,不仅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术文化事业也步入正轨,同时韩国学术界对中国学术文化的关心及研究也重新得到了高度重视。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韩国学者对《史记》的翻译和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在传播、普及和通俗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除简述《史记》在韩国的流传背景外,还分别论述自1971年至2010年近四十年来《史记》在当代韩国的翻译介绍与研究现状,并对其研究成果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空缺作一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