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君毅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的,他对人生的一切看法和观点都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生活之价值在于如何启迪人生的智慧、发现人生的真理、保持宁静的心境、确立自我之精神、体验价值之存在、发现人生之价值;要注重心灵之发展,心灵存在于自然世界中并在自然世界中发展、应注重心灵之自我肯定与自我超越、心灵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对自我生长之途程,唐君毅提出了十种生活内容之形态,即十层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林语堂本身的人生自我定位,他的生命意识在文本中的表现及对文本叙事的影响.林语堂自我定位为俗世常人,但绝不世俗,处世原则是合理尽情、快乐自适.他肯定合理适度又无害他人的欲望,在文本叙事中表现出宽容舒缓的特色,同时作者的主观理想促使他在叙事中多采取女性视角和全知叙事的方式,前者贴近人生的感触,后者拉开了审美距离,感性的体验与理性的观照并行不悖.对文化和理想的偏爱,使得他小说中呈现风俗人情画的特色和浪漫的情调.当然,这种做法也对小说本身的艺术表现带来了缺憾.  相似文献   

3.
小说<八月之光>的主人公克里斯默斯是一位十分难以把握的人物,他的种族身份模糊不明,在行为和思想上体现出众多的矛盾性.此外,他身上的暴力行为与小说题目所暗示出的自然明媚的八月之光似乎格格不入.通过分析主人公克里斯默斯的人生经历,剖析他的内心和自我情节,证明克里斯默斯不仅仅是种族主义的牺牲者,更是行动者、奋斗者和一位闪耀精神之光、同命运抗争的黑色斗士,从中透视出作家福克纳的种族观.  相似文献   

4.
唐君毅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的,他对人生的一切看法和观点都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生活之价值在于如何启迪人生的智慧、发现人生的真理、保持宁静的心境、确立自我之精神、体验价值之存在、发现人生之价值:要注重心灵之发展,心灵存在于自然世界中并在自然世界中发展、应注重心灵之自我肯定与自我超越、心灵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对自我生长之途程,唐君毅提出了十种生活内容之形态,即十层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叔本华是一位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家,他把世界的本质看作意志,意志是无法满足的欲求,人生是在欲求和达到欲求之间消逝的,人生的本质是痛苦和无聊.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思想具有反省人类自身,关注人生的自我拯救功能.当然,他的晦暗宿命论等倾向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必须本着一种科学的精神加以扬弃.  相似文献   

6.
潘岳的诗文通过对逝者的哀悼表达了命运不能自主、人生无法掌控的憾恨感,他对隐逸高情的抒写则建构了一个理想的自我.这两者都是潘岳面对人生困境的自我救赎:在“哀情”的叙写中,人生挫败感被引导、召唤出来,从而得到疏解和清除;在对“高情”的抒写中,人生的价值感得到重新确认,“失败”的自我也被重新建构.两者互为补充,折射出魏晋时代人们对于“情”的自觉.  相似文献   

7.
隐逸诗人陶渊明以他自然,真淳的诗风,安贫乐道的人生体悟,在中国文学史上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追寻人生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时官时隐的陶渊明在矛盾中寻求到了心灵的归宿.对于田园世界的探寻,儒家的"独善其身"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都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发现了田园世界的美,以苦为乐,沉醉其中.陶渊明的田园世界有着独特的诗化的审美意象,与酒为伴,以菊为友,快意山林,乐守田园,为后世隐逸诗树立了典范,从而开创了田园诗派,同时也为士大夫文人建立了一个桃花源似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创作与他的创伤经历密不可分.在奥尼尔的创作历程中创伤记忆成为他的心理动力和创作资源.<拉撒路笑了>是奥尼尔创伤记忆一次成功的思想与艺术的升华.他带着对于人生的切实体验,抒写了他的感受与思考,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为读者了解他的思想变化与心理状态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V.S奈保尔是当代著名的后殖民作家,他曲折的人生经历、复杂的文化身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认为奈保尔的多元文化背景导致了他身份的边缘性,他身份的边缘性又影响了他的创作,使得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呈现出边缘性特征。同时,奈保尔在创作实践中摸索出了最适合表达自我的"杂糅式"的边缘性文体。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其文字传达出的人生体验、人生思考、人生境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对人生模式的选择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设计.  相似文献   

11.
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是李梦阳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主要有四点:(1)重视"情"在诗歌创作中的主导作用;(2)认为生活实践是诗歌创作感情产生的前提;(3)主张诗歌是作者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相交往的产物;(4)重视中国传统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李梦阳既把情感与生活实践确定为诗歌创作的基础,也把它确定为诗歌创作的根本法则,而且由此建立了"情会说"之创作心理论。李梦阳不仅重视诗歌主题思想产生途径之生活实践,还重视传统的诗歌主题思想表现之比兴手法。李梦阳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是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意义的诗歌创作论,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诗歌的语言本体意识与当下以口语写作为中心的写作现象自然地保持了距离,通过语言对虚无性的深度体验与精神探索,构成了当代诗歌书写的可能,李心释所具有的语言学家、诗人双重身份,使得他的诗歌书写有效地深入到诗的语言内核,对当代诗歌写作、诗歌史的诗学建构、以及诗歌突破文体边界走向当代社会与生命意识的建构,均产生了较为重要的话语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李贺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特殊的诗人,特殊的人生际遇使其死亡意识迥别于其他诗人。他对生命的认识既格外强烈,又有着一种超越他人的敏感和自觉。文章通过剖析李贺死亡意识中酒神精神的内涵,展示其“两次颠覆”和“两个悖论”的矛盾运动史,揭示李贺死亡意识的深刻根源和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14.
李白将其诗歌主张、诗学观点贯穿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本文以《李太白全集》及众家评论为基础,从李白的诗歌理想、诗歌渊源、诗歌美学、诗歌境界等方面入手,探究李白的诗学见解与主张以及在诗学批评中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的诗歌是“优美”的,但其诗歌也有“崇高”的一面,主要体现在李商隐政治类诗歌的创作中。以郎加纳斯的《论崇高》为基点,探求李商隐诗歌中的“崇高”特质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16.
李金发是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创作直接开启了新诗象征主义诗歌的新传统。因为他的"新",在"来者不拒"的"五四"时代,他的诗歌受到了相当多批评者的赞颂,因为他的古怪晦涩,更是遭到了无数人的批判指责。本文试图通过他独特的人生经历的梳理,为导致的诗歌特殊性,继而导致受批评的多样化这样一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八世纪以来,李白以其浪漫主义诗歌,备受世人追捧,无论是诗歌内容还是艺术境界,都开创了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为此他也被后人景仰、神化、仙化、异化。但我们透过其诗歌只看到他人生的一面,要全面还原认识李白,须从一个普通的社会人的角度去整体考察。文章以巴蜀文化为基点考察李白的"民间性现象",以及服丹对他创作狂想的刺激作用,并指出他的创作动力或来自于这种药理作用。文章推翻传统认识,在全面观照李白生平的基础上,大量搜集、引用可靠材料,融入对李白的总体论述中,力图以材料说话,论证李白身上的"民间性",及出蜀后,不容于中原官方正统文化的悲剧人生。但这恰恰造就了他成为了不同于杜甫这样的中原诗人的大唐"孤星"。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及其诗文研究被宋元明三代冷落八百年之后,到清代出现了一个长达二百年研究的高峰期。究其原因有4个:清代整理总结传统文化的学术背景是其客观条件;清人诗学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对惟情惟美的主情型诗人李商隐及诗文创作持比较宽容甚至赞赏的态度;李商隐诗文的独特艺术魅力、个性价值在全面研究中不断地被发现、被认识,又反过来激发后来学者深入探究的浓厚兴趣;跟清初学者对明代诗论家只宗盛唐、忽略中晚唐文人的做法不满有关。  相似文献   

19.
游仙在李白一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多年来 ,人们于李白对神仙的态度究竟如何一直众说纷纭 ,在探讨其游仙原因时也多从外部因素着眼 ,而对其内因———李白个性所起的作用 ,却罕有论及。实际上 ,正是在时代社会和李白独特个性的合力作用下 ,形成了李白对游仙的既信且疑的矛盾复杂态度。李白后期游仙诗取得极大成就 ,其独特个性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中介作用 ;也正是由于其独具魅力的个性的作用 ,使得李白的游仙活动和游仙诗的创作均具有不可抹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始终在不断的迁谪中流离,舟船就成为了他一生中离不开的交通工具,自然也成了他诗词中经常书写的对象。总的来看,在苏轼的词作中,舟船意象大致呈现出三类美:一是舟行碧波上的图画美,这类图画美是以舟船入景,把舟船作为欣赏的一部分,主要动静和虚实之分。二是舟行内心世界里的情感美,在苏轼的词中借舟船抒发了微妙的心灵世界、离别的伤感、超脱的境界、漂泊的愁绪四种情感。三是舟行于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美,苏词中的舟船意象不仅带有传统文化中诸多闪光的思想理念,也表现了苏轼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并在同类诗词创作的历史传统中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三种美相互交织构成苏轼词里色彩斑斓的舟船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