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胡适是现代首先提出“传纪文学”概念、积极从事相关研究的现代传记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也是最早从事现代传记文学写作,躬身践行其理论主张,自成一家的创作者;更是终生不懈、卓有成效的现代传记文学倡导者,在现代传记文学开创、发展上,有着独到的贡献。胡适以西方传记文学为参照,批评中国传统传记;以史鉴和教化的经世致用目的,倡导以“纪实传真”为核心的现代传记文学。作为开创者,胡适的传记文学主张与实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偏颇疏漏,如源于史传传统、功利目的、学术思想的重史轻文的偏向;对中国传统传记文学评价上的武断片面。因此时下不少论者认为胡适的传记文学主张片面肤浅,许多已为后人超越。然而在胡适所处的时代,这一切都富有创造和挑战性。对一个开风气的人,不能苛求。何况胡适对中外传记文学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比较研究,创作上有自己独到的风格特色。时至今日,他的理论主张与传记作品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历史地陈述和解释胡适的现代传记文学主张与实践,是当下传记文学研究与创作必不可少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胡适在批判我国古代传记的缺点和吸收西方现代传记文学长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传记文学思想。他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传记文学名称的人,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一直都在提倡传记文学,并以创建传记文学理论和努力创作两方面的实绩奠定了其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史上显著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最早使用“传记文学”概念的,是现代著名学者胡适。1914年9月,胡适在日记中,就传记文学的体例、特点诸问题,作了简要的论述。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意味着传记对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的疏离,而进入到文学的殿堂。从此,现代传记创作开始纳入到文学的范畴里来。在西方国家,社会名流撰写自传或回忆录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因而自传早已成为文学领域内一个极为发达的门类。但在中国,除一些以述志抒怀为主的短篇古代自传,却一直少人问津。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个性大解放,自传便成了知识分子表现自我…  相似文献   

4.
论述中国传记文学2000多年来的悠久历史、巨大成就及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传记文学作家作品。以时间为经,分五个时段,系统全面、精当而扼要地论述了中国传记文学以《史记》为代表的辉煌开端,杂传的兴起及其成就,古典传记向现代传记的嬗变,现代传记文学的发展,当代传记文学的马鞍型发展。总结了中国传记文学发展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与胡适是两位积极倡导现代传记的代表人物。在自传观念上,梁、胡二人都重视自传的史料价值。但由于梁启超强调传记的著述品格,其指称的自传仅限于史著范围内的自叙传,其自传观很难阐释中西自传的差异;胡适无意于为自传找寻历史渊源,而有意将自传的边界无限放大,以最大限度地积累史料,胡适对中西自传差异既有理论阐释,更有实践贡献。梁、胡二人在自传观上的根本差异在于,梁启超侧重对过去的历史做现实的研究,而胡适侧重为未来的历史做现实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40年来,中国传记文学研究取得标志性的巨大进展,主要研究成就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现代传记理论体系的推进和传记诗学的构建;第二,传记文学史研究领域成绩斐然,取得大规模的丰收效益;第三,传记文学批评多层面、多方法展开,专题研究著作蔚为大观;第四,外国传记文学研究全方位推进,翻译与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传记文学研究成就显著,但也不应无视它还存在的局限与不足,有几个问题尤其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并加以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传记文学创作在内容与形式、深度与广度各个方面都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画家传记创作是新时期传记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新热点。新时期中国画家传记创作繁荣的表现是传记作者队伍壮大,作品数量繁多,出现一人多传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书刊商业化推动了传记文学的发展,同时也使许多传记作品存在着粗制滥造的现象。当前的一些传记文学作品选材上以丑陋为美,迎合某些人追求刺激的心理。创作上采用虚构和堆砌的方法,背叛了传记文学的传统创作原则。叙事模式的单调,影响了传记文学的艺术质量。传记文学要发展,必须走出这些创作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巴金的传记文学接受、翻译和创作到目前为止还没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实际上,巴金的觉醒和巴金文学的诞生都离不开传记文学作品的滋养,他的革命家传记是以人格为中心的英雄叙事,他的自传则是人格的成长与发展的个人叙事。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兴起的历史中,巴金的翻译和创作必将留下多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许菁频 《学术界》2006,6(5):264-269
百年传记文学理论研究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即研究时间的阶段性、研究方向的集中性,研究成果的零碎性。20世纪初至1949年前是现代传记理论兴起时期。建国后至1978年是传记理论停滞时期。1979年至今,传记理论取得初步成果,开始出现一批具有一定成就的研究专著,且研究的方向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21世纪,传记文学理论应在研究的系统化、中西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特别关注传记文学的创作,在不同时期都写有自传,并创作了几部重要的人物传记,且对中外优秀的传记作品大加推介。在考察中国古代传记文学时,林语堂从现代个体意识出发,发现了自然人性的流露和生命愉悦的存在。在这样的发现里,他表达了对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的构想:尊重人性的自然流露,在日常俗世中追求超越性,实现审美文化人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胡适曾经说过 :“传记最重要的条件是纪实传真。”的确如此 ,作为史学和文学结合体的传记文学 ,其生命力在于严格的历史真实性 ,所写的人物和所写的主要事件必须是实有的 ,不允许夸张和虚构。但笔者认为 ,在尊重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真实性的前提下 ,依据人物性格逻辑和生活逻辑 ,进行严密地推理 ,传记文学创作中的个别细节的虚构应该是允许的。本文试从当前学术界对“合理的虚构”这一问题的看法、传记文学创作中存在虚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对待“合理的虚构”这一问题 ,学术界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3.
《胡适评传》一书 ,体现了李敖对胡适倡导的传记思想的理解 ,是李敖对胡适“新体传记”理论的大胆实践。他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细密宏阔的脚注叙述 ,展示出胡适成长的大背景 ,写出了那个时代的众生相 ;作品语言的简约含蓄 ,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联想空间。作者摆脱了传统传记单纯评价传主的单一的审美规范 ,高屋建瓴 ,以巨大的叙事空间和含蓄的描述语言使作品充满了张力和厚重感 ,产生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第一个10年,梁启超以极大的兴趣创作了近百万言的传记作品,几乎涵盖了古今中外新旧传记的各种类型;其所开创的中国现代新体评传体式,成为"新文体"家族中社会影响和创作数量仅次于政论的重要品种,构成了"文界革命"创作实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引领了新体传记文创作的时代潮流,带起了一个以报刊为中心的传记文学鼎盛的时代。梁启超的新式评传,具备了"新文体"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等文体语体特征,尤以议论精警和激情澎湃著称,以"悲壮淋漓之笔"达"维新吾民"之旨。在20世纪初年革命派阵营的传记文作家中,柳亚子和刘师培创作成绩突出,且标示着两种不同的传记文写作范型与趋向。柳亚子的传记文可视为梁氏新体传记文的普及版,刘师培的传记文采用白话语体,文体形式上亦属于源自西洋的评传体,标示着白话评传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受先秦史传及唐传奇的影响,融小说笔法于传记创作之中,赋予了传记以小说的韵味;提高了传记创作的艺术手法,改变了传记的写作观念,给我国古典传记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6.
胡适等前辈学者认为中国传记"不发达",一方面是以小说的标准批评其形象性不足,另一方面是从史学的角度批评其忌讳多。这一批评有其合理性,但没有考虑到传记的功能性。中国古代各体传记,包括书信、日记、游记等自传类作品,数量巨大,远非其他民族可比,其中包含大量社会历史的和心理的信息。在传记研究中,应当进行观念的更新,扩大研究的范围,树立自觉的文类意识,并借鉴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中新的理论和方法,重新确定和开发中国传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胡适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毕生从事教育、学术和文化工作,同时积极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发展。胡适的教育、学术和文化思想对我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当代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有诸多的启迪和参考意义。胡适思想的影响和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人物,胡适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突出性的贡献;领导白话国语运动取得成功;倡导个性解放,提出“健全的个人主义”的界说;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提倡科学思想,反对武断迷信;创立新学术典范等。第二,在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向上,胡适最早提出建设中国新文化的纲领性意见,对中西文化交流持开放性的态度,反对所谓本位文化观,主张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深入全面的交流,通过充分的文化交流实现中国文化的变革和发展。第三,在政治变革上,胡适并不绝对地反对暴力革命,但更主张通过和平的改革来创建新的制度,促进社会的发展。第四,在对待外国列强的态度上,胡适既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同时又主张理性的民族主义,反对情绪化地简单排外。  相似文献   

18.
张思齐 《殷都学刊》2013,34(3):50-60
宋濂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其文学创作各体皆善,而尤其长于传记.宋濂的传记文学创作包括单篇作品和《元史》中的纪传体作品两个大类.宋濂《王冕传》的结构与八股文相近.宋濂《王冕传》的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由奇之怪这一传主性格逻辑发展的链条之上.它由八个环节构成,这与八股文的运思在机制上十分接近.从宋元时期到明清时期,八股文是一道浩荡的洪流,它向一切文体渗透,也渗透到传记文学之中.从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看,宋濂的传记文学占有重要的位置.宋濂生活在元、明易代之际,其传记创作起到了承先启后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7,(10):147-151
从1910年8月到1917年6月,胡适留美七载,留下十七卷日记、札记。这七年是胡适文化观念形成的一个关键期。通过胡适日记里与文学相关的阅读、接受、交游、创作等记录,可以看出文学作为一种日常参与性的文化行为对他生活的影响和思想的塑造。胡适留美时阅读了大量古代典籍和西方作品,这让他能在文化差异性的对比中形成对传统资源的一种补充和反控,并内在地初步建立起他的审美判断力和历史批判力。胡适对于戏剧有偏爱,他阅读了不少剧本,也多次去剧院观看戏剧,这为其日后阐明"易卜生主义"等作了前期的准备。胡适在这一时期还有为数不少的翻译和创作,包括旧体诗和英文诗的写作,他反复思考诗体形式与诗意的内在关系。胡适有将诗词歌赋贯穿于交游和个人生活的文人积习,一面又不断实践,以期旧体诗词的体式在现代有所"进境",乃终与其后来的文学改良观与白话主张合于一辙。而其英文诗歌虽然带有不少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遗风,但也为胡适提供了一种新鲜的促其反观中国诗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重读胡适,最为感怀的是那一代学人对"中国与世界"的崭新理解,以及竭尽全力沟通两者的不懈努力。求学海外,胡适等人强烈意识到人文科学对提升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境界,对输入新思想再造新文明的决定性意义,努力完成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的留学答卷;重回祖国,他有效运用在国外学到的现代思想和理论,大力倡导文学改良,并在创作上率先尝试和实践,建构具有崭新形态的现代文体系统;他大胆提出"充分世界化"的主张,热切期待新一代中国人在中西结合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适合新世界和新时代的新文化。这一切,使后人深深感念这位20世纪新文化的播种者,他的思想和实践,对我们应对今天的诸多问题,建设现代国家、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