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制,经历了从大学自治到强化外部控制,再到以大学自治为主、内外结合的演变过程。英国的外部评估体系完善,具有明确的目的与细化的目标。评估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强。英国进行外部评估最主要的机构是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和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英国的评估标准科学合理,它主要由综合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学术资格框架、学科基准、专业规格、实施规则等)。教学和科研评估体系(包括教学质量评估、科研水平评估等)两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详尽的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通过对QAA质量评估体系产生发展过程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评估是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之一,评估组织作为评估活动实施的机构,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贵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和内涵建设亟需建立符合省情和自身高等教育发展特点的评估组织体系。积极探索和构建贵州省高等教育评估组织体系,是不断完善贵州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荷兰的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是国际上著名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之一。荷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发展及荷兰大学认证制度的框架体系体现出荷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特点:其质量评估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是认证而非政府管理;政府扮演监督和保证者的角色;注重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自我评估和良好的外部评估市场的营造;教学评估和科研评估相分离。  相似文献   

4.
高校评估是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从前苏联时期对高校有选择性的评估发展到现在,形成了对高校的认可、评定与国家鉴定三者合而为一的评估体系。随着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融入博洛尼亚进程,逐步建立与博洛尼亚进程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相一致的评估体系将成为俄罗斯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改革方向。通过对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评估活动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的了解,将为我们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为基础 ,根据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完善、评估理论的充实、评估队伍的建设以及评估手段的改进等方面展望了 2 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历程做简要评述,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当下我国大学承担的三种职能,思考高等教育评估在我国大学实现职能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切实保障;实现我国大学科研职能的重要途径;发挥我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有力导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大学评估体系中,除了政府评估、社会评估和学校自我评估外,还需要一种站在公众的立场,对大学进行公正评估的组织--教育评估中介机构.为此,在高等教育中介评估机构必须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加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印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是一种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与认证模式。其中,在外部评估中,国家评估与鉴定委员会占有主导地位。2007年,国家评估与鉴定委员会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制定出台了新的评估方案。新的评估方案在原有的评估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分化了主要评估指标内容,突出了高校为社会服务和创新功能的考察。同时新方案在对各项评估内容进行测定时,提高了测量的可量化程度。国家评估与认证委员会还注重吸收、发挥学生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积极作用。印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运行模式、评估手段、评估方案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进一步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评估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为了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满足社会现实需求,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评估在旧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在原有法律保障、内外结合、高校自愿参与以及评估报告公开的基础上设立了专门的评估机构,注重高校目标、成就的一致性,并强调多样性与标准化并存。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国内办得最早、最好的科技园区,而且正在成为全球科学技术创新示范中心。为使园区产业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应以国际标准(含指标)为起点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具体设想是针对园区实际情况设立对高科技产业评价的八大指标体系,对包括GDP、财税、创新与发明、低碳与生态、企业规模与销售利润、科技融资与民间投入、人才聚集与国际竞争等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为此,应制定和实施园区评估指标体系的程序方法,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2.
科学测度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和质量,并构建符合区域特点的长株潭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从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发展质量两个层面分别对长株潭新型工业化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构建的长株潭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模型对长株潭新型工业化进行综合测度,全面衡量长株潭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和发展状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表现为财务模式,以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主,没有能够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和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所谓和谐绩效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发展时期和一定的战略目标下,企业服从与社会和谐主题、企业理性设计及环境诱导下的自主演化相结合的和谐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它是企业和谐管理水平及能力的体现。而企业和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则是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经济行为、社会行为和社会责任等进行综合评判的指标体系,主要由经济绩效、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三方面指标所组成。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分析现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足的基础上,立足循环经济设置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出其综合评价方法,以期为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学校的开展,教学过程受到进一步的关注,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亟待完善.文章具体阐述了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建立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和使用方法,并附有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体系表.  相似文献   

16.
国外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进行刑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社区矫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行刑方式。社区矫正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和采纳,是因为其背后包含了若干深层合理的基础理论,蕴涵着人道和效益的价值理念。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社区矫正在发展进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社区矫正在减少再犯和疏减监狱拥挤压力方面成效并不显著;社区矫正的实施容易导致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和社会控制网络的扩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服务业被认为在现在的国民经济中演绎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区域服务业发展综合评估是地方政府制定服务业政策,支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构建了服务业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宁波市服务业发展情况作了实证分析,发现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区域服务业发展综合评估的结果同区域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权变理论的高校教师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与分析了我国高校现行的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两种教师评价模式,指出两种模式的优点及弊端,并结合现行的高校发展状况,探讨在新的形势下的基于权变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教师评价模式,旨在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合理利用奖惩性和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合理、适时、适量的学校评价是学校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资源,繁多、无序、技术手段又相对滞后的学校评价,则不利于学校的成长与发展。传统的外控评价、模块化评价、即时性评价,虽依然表现出自身的功能和价值,但学校评价方式的变革与整合,已成为学校教育发展需要的必然。校本评价、开放式评价、发展性评价在推进学校成长与发展中的功能和价值正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产可持续性评价是对农业系统运用一系列生产、生态、技术、经济、社会指标和一定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邯郸市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自1995年到2003年邯郸市农业系统总体发展良好,但该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农业技术、农业生态、和农村社会的可持续性水平相对较低,为促进该市农业生产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应加大对其弱势系统发展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