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处于青年期的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产生许多不适应是普遍性的。高校应抓住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教育和帮助他们完成角色转换,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尽快实现由不适应向适应的转变,实现个体心理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一致,促进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应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班级气氛量表、自编适应自我评估问卷等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的117名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班级气氛进行前后测量,探索班级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的适应能力和班级建设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大学新生适应量表、班级气氛量表、自编适应自我评估后测得分比对照班有显著性的改善,同时,实验班的大学新生适应量表和班级气氛量表后测得分显著优于前测。结论:班级团体辅导有助于高校新生适应能力提高和健康班级建设,值得在新生教育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一直是教师、家长关心的话题,因大学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好坏直接影响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各种能力的积累又潜移默化地决定他们今后的发展。采用问卷调查表明,农业院校大学新生学习状态不稳定,生活适应性不强,缺乏明确的未来定位。提高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应该加强学风建设,帮助新生适时调整学习状态,运用团体辅导方式提高新生适应能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新生对未来明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针对辽宁工业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对各实践教学组成要素进行整体设计和建设。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着力构建适应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开放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合理选择和适应社会的一个教育培养过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职业适应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处于青年期的大学新生,在刚进入大学后会产生许多不适应,作为一名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应该很好并准确地抓住他们的思想特点.教育和帮助他们完成角色转换,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尽快实现由不适应向适应转变,实现个体心理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一致,促进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适应状态与水平关系到整个大学教育过程的教育效果,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高校中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性特征,本文综合分析了其表现形式和重要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适应教育,提高新生适应能力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育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以安徽科技学院大一新生为施测对象,分别在入学一个月和入学三个月施测,分析大一新生的总体适应状况及不同专业类型的大一新生在适应方面的不同表现。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总体适应状况较差;在前后两次测试中,第二次测试的平均分比第一次均有所下降,且不同类型的大学新生在适应的七个维度上存在不同表现。在以上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大学新生产生适应问题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提高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加强法学本科生全程化就业指导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的制度、体制方面的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局面.但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不足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对法学专业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设计。能克服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不足的主体障碍。提高能力,顺利就业。具体说来,大学一年级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意识;大学二年级、三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学四年级引导大学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9.
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分析高职人才培养中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指出通过建立高职院校“能力超市”实践教学模式,适应多元化经济变化的需求,提高高职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与转产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拓展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实施实践教育的基本途径。第一 ,走出教室 ,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二 ,参与探索 ,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以提高大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第三 ,走向社会 ,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是现代人才的基本素质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让学生们在多变的语境下熟练使用英语,需要将英语教学理论实践化.语类及语域理论对当今语言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语域视角下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口语能力,为大学英语教学之路开辟捷径.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团体心理咨询对即将毕业医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进行干预性实验研究,为更好地开展大学五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工作提供依据。通过调整及加强人际关系可使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就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团体心理咨询是改善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3.
闫岩峰 《南都学坛》2013,(6):123-124
<正>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面对全新的大学环境,通常都会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很多不适应的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大学新生的学习和生活。高校要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作用,形成合力,也要充分发挥大学新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新群体,努力把新生尽快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大学新生在适应能力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目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新生普遍适应能力较差,但是新鲜感、优越感和安全感、从众心理都比较突出,而且思想朴素、单纯、思想容量大,可塑性强,因此这一阶段是对新生进行非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探讨大学新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格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指出解决途径是对大学新生进行非专业素质教育,其重点在于适应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能力的培养来拓展非专业素质,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高师院校数学课程“3+1”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出“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数学人才,高师院校数学课程必须进行改革,而“3+1”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通过实践检验,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来说:“3+1”模式就是把大学四年分成两个阶段,“3”就是大学前三年主要学习数学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公共课,主要是打好基础。“1”就是大学第四年主要学习应用性、实践性和技能课等,加大学生的实习和实践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其指导思想就是“三个面向”———面向基础、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和“重组基础、拓宽口径、综合交叉、提高素质”,以及依托师范、突出学术、强化技能、增强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团体辅导方式培养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大学新生容易出现的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状况,具体分析了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其表现,概括了团体辅导的概念和特点,运用封闭式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心理行为训练.通过辅导前后《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各因子的差异性检验,结合学生自评、跟踪回访等方法研究发现,以班级为单位系统开展新生适应能力团体辅导方式,对于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接纳他人、改变认知、树立新的目标、提升心理素质、融洽人际关系、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适应是个体根据环境条件调节自身,使个体与环境处于和谐的状态。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环境下的辅导形式。针对大学新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的不适应,团体辅导应从现实问题出发,结合相关理论依据,设计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方案,使大学新生在同质群体的互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提高其适应能力,使其在较短时间内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8.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新世纪高师院校急需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改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状况的根本所在。为适应日益变革的时代要求,高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到从素质培养出发,树立以精神塑造和责任感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全力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注重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将学术能力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并举;在保持师资培养规格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进入大学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高职新生在适应这一转变过程中会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管理方式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困难和障碍。对此,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帮助和引导新生正确认识自己,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指导和专业教育,努力构建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其学习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随机抽样调查基础上,科学分析女生对大学生活适应的基本状况,并与男生比较,刻画了女生学校生活适应的特点,相应地提出提高女生学校生活适应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